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实名制与匿名表达权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文祥 李丹林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共4页
从2002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政府推动的网络实名制从局部走向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是什么?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网络表达自由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匿名表达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看待和处理网络匿名表达与实名制的关... 从2002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政府推动的网络实名制从局部走向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是什么?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网络表达自由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匿名表达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看待和处理网络匿名表达与实名制的关系?本文以我国最新推出的网络实名制相关立法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实名制作为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制与网络匿名表达的冲突与平衡问题,以期对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名制 网络匿名表达 规制 合法性
下载PDF
网络匿名表达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冲突与平衡 被引量:2
2
作者 路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6期110-118,共9页
网络的匿名性使个人用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各种身份进行自由表达,从权利属性上,匿名属于公民表达权保障的范畴。但是对匿名表达权滥用所导致的消极传播和网络犯罪,在司法实践上存在权利救济和责任认定的困难。针对网络匿名,实名制是... 网络的匿名性使个人用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各种身份进行自由表达,从权利属性上,匿名属于公民表达权保障的范畴。但是对匿名表达权滥用所导致的消极传播和网络犯罪,在司法实践上存在权利救济和责任认定的困难。针对网络匿名,实名制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信息管理制度。基于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一般表达权和公共表达权的原则,应该有效平衡保护言论自由和隐私以及网络监管的冲突,实行有限实名制,有关公共政治言论的发表,政府还应承担保障和促进网络匿名表达权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匿名表达 网络实名制 隐私权 人肉搜索
下载PDF
关于我国公民网络匿名表达权宪法保护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景涛 平淑丹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网络匿名表达权是表达权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和延伸途径,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受宪法保护。在国际上已经有将网络匿名表达权认定为宪法权利的判例存在。宪法保护的范围包括权利主体的匿名身份和表达内容两个方面... 网络匿名表达权是表达权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和延伸途径,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受宪法保护。在国际上已经有将网络匿名表达权认定为宪法权利的判例存在。宪法保护的范围包括权利主体的匿名身份和表达内容两个方面,国内外对宪法保护的范围都做了一些排除性的规定。宪法的保护程度取决于保护内容,就国内外的实际情况而言,与公共事务有关的言论保护程度高于与公共事务无关的言论保护程度。我国网络匿名表达权的保护尚存诸多问题,如权利冲突的取舍标准分歧、公权力的过度限制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缺少明确的宪法保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网络匿名表达 宪法保护 权利冲突 法益衡量
下载PDF
公民网络匿名表达权之宪法保护——兼论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福忠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9,共8页
网络匿名表达权是公民通过网络匿名或使用假名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具有宪法权利的属性,受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包括表达内容的保护和匿名身份的保护两个方面。传统宪法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表达内容的保护,因而需要在... 网络匿名表达权是公民通过网络匿名或使用假名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具有宪法权利的属性,受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包括表达内容的保护和匿名身份的保护两个方面。传统宪法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表达内容的保护,因而需要在宪政实践中不断探索匿名身份保护的方法,以丰富表达权保护理论。美国法院通过测试标准的宽松与严格来控制网络匿名表达权的保护强度,这种做法具有借鉴意义。限制与保护是基本权利法制的一体两面。对网络匿名表达权的限制,首先要考量该权利所蕴含的民主价值,进行法益衡量;其次要考量限制方法的有效性,注意发挥网络架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匿名表达 宪法 保护范围 保护强度 实名制
原文传递
QQ群大学生匿名表达取向分析——以华中地区高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怡宁 江可凡 陈修圆 《决策与信息》 2017年第16期106-118,共13页
在匿名社交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使用QQ群匿名社交的行为、内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匿名表达的大学生有两点诉求,即希望能够不受约束地表... 在匿名社交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使用QQ群匿名社交的行为、内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匿名表达的大学生有两点诉求,即希望能够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希望自己发表的言论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和关注。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可采取三种的措施:一是完善高校学生诉求表达机制,二是完善高校学生情绪疏导机制,三是规范社交媒体平台中大学生匿名言论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QQ群 匿名表达 情绪疏导 高校学生管理 社交网络舆情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表达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以匿名权为核心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管人庆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2,共4页
表达自由权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种权利属性的综合体,网络表达自由权是表达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为公民匿名行使政治表达自由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可能,并成为政... 表达自由权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种权利属性的综合体,网络表达自由权是表达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为公民匿名行使政治表达自由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可能,并成为政治表达权利本质中的一种天然属性。然而,网络匿名政治表达权与网络实名制之间存在着现实的冲突,因此实行有限的实名制就成为必要,即排除网络政治表达的实名制,将实名制局限于非政治性的网络商业活动和网络民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表达自由权 网络匿名政治表达 实名制
下载PDF
宣泄、失声与缺席:人格结构在短视频场域中的失衡与重构
7
作者 杜忠锋 赵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角色发生了重构,表现为自我放纵本我、超我脱离自我。这一现象揭示了虚拟场域中人格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短视频 匿名表达 虚拟场域 心理动态
下载PDF
博弈与选择:以实名制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单民 陈磊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7,共9页
面对网络谣言满天飞的现实情势,立法者试图通过刑事制裁和实名制两种手段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 面对网络谣言满天飞的现实情势,立法者试图通过刑事制裁和实名制两种手段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实性诱发的网络暴力犯罪之间的博弈;在价值层面则是网络实名作为秩序重建的技术手段与匿名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之间的博弈。在网络言论这种价值冲突的领域,实名制不符合价值权衡的功利原则、情势原则和比例原则,在泼"不法言论"脏水的同时,很可能会将盆子一起扔了,因此应当缓行。在其他如网络交易、交友、网游等价值中立的领域,实名制才有可适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言论犯罪 实名制 网络秩序 匿名表达自由 价值冲突
原文传递
网络实名制立法的博弈与选择
9
作者 谢鹏程 陈磊 《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 2013年第1期77-91,共15页
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争议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实名制遭遇的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实性诱发的网络暴力犯罪之间的博弈;在价值层面,实名制遭遇的是网络实名作... 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争议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实名制遭遇的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实性诱发的网络暴力犯罪之间的博弈;在价值层面,实名制遭遇的是网络实名作为秩序重建的技术手段与匿名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之间的博弈。在网络言论这种价值冲突的领域,实名制不符合价值权衡的功利原则、情势原则和比例原则,应当缓行。在其他如网络交易、交友、网游等价值中立的领域,实名制才有可适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名制 网络秩序 匿名表达自由 立法博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