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十七史商榷》的历史考据学方法与成就 |
张连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
|
浅论《十七史商榷》中的“议论”、“褒贬” |
刘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3
|
谈《十七史商榷》之“商榷” |
刘玲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4
|
《十七史商榷》史评问题新论 |
陈冬冬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8 |
1
|
|
5
|
析《十七史商榷》的学术成就及其局限 |
刘玲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析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著作特色 |
刘玲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0 |
|
7
|
《十七史商榷》校史得失例测——兼略议廿四史校点本的漏校现象 |
林文锜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1989 |
0 |
|
8
|
《十七史商榷》“求实观”摭谈 |
刘玲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9
|
简论《十七史商榷》的史料学成就 |
张勇
|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0 |
|
10
|
中国历史文选应有《十七史商榷》的一席之地 |
刘玲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论《十七史商榷》的“经世”意识 |
刘玲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的目录学思想 |
张永伟
谢琛
|
《黑龙江史志》
|
2011 |
1
|
|
13
|
简论《十七史商榷》 |
单远慕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4
|
从《十七史商榷》看王鸣盛品评历史人物的特点 |
刘玲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与碑史互证 |
武威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宋书·蔡兴宗传》以女妻姊之孙辨析——《十七史商榷》摘误一例 |
曹文柱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7
|
顾名必须思义 循名更需责实——《十七史蒙求》研究 |
王嘉川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存史观变:图书馆史领域的“十七年史”研究 |
谢欢
|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9
|
关键词中的历史总体性与丰富差异性--以“十七年”出版史研究的“人民出版”为例 |
张国功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王鸣盛对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贡献 |
许苏民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