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抗战散文对“十七年”散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大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8-114,128,共8页
抗战散文以其特有的内容和方式对建国后“十七年”散文存在着极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政治文化背景的“延续”上,也表现在某种散文写作范式的开启上。同时,在散文的批判现实以及散文创作队伍的“同一”构成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抗战散文 十七散文 影响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生成”语境与“指认”困境----以“十七年”散文的文学史叙述变迁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席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3,共6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过程中,其"经典指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其经典指认特点主要集中在"当下语境"给予它的制约。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第二个阶段,这...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过程中,其"经典指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其经典指认特点主要集中在"当下语境"给予它的制约。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性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强调中国当代文学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性",所以"审美进化论"思维支配着文学史叙述,同时设定了"文学经典"价值的逻辑前提。二是"本质主义"写作受到普遍推重,具体表现为文学因素的"等级划分"。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受"五四文学正统论"的普遍影响,研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把现代文学经典性作为指认当代文学经典的基本参照和厘定标准。在上述三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典"指认亦产生诸多困惑,比如,随着"经典"作家在论证分歧中逐步趋于集中,文学史观的矛盾性也日益凸现出来。"文学本体"论和多重关系中的"文学存在论"之间的裂隙,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弥合,反而更加扩大了。纯粹审美视野及其以审美进化论作为文学史现象的观照方式,与从整体的社会文化演进及其形成的历史语境对文学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思维方式之间,体现在"文学经典"的认定上已经产生了不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指认 十七散文
下载PDF
“十七年”散文批评史述论
3
作者 吕东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8-37,共10页
创造社会主义新散文是"十七年"散文批评界的核心诉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建国初期散文的形态呈现出严重的特写化倾向,五四新文学所建立的"美文"传统及其美学精神受到压抑。承继五四新文学道统的老一辈散文... 创造社会主义新散文是"十七年"散文批评界的核心诉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建国初期散文的形态呈现出严重的特写化倾向,五四新文学所建立的"美文"传统及其美学精神受到压抑。承继五四新文学道统的老一辈散文名家及批评家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审慎探索,在1956年和1962年短暂的文艺调整中策略性地掀起复兴"美文"传统的潮流,在书写范围、书写方式、文体意识、作家个性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求。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探求并没有被确认、巩固下来,而是在随即而来的激进时势及其文化逻辑中被视为不合时宜的理论批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散文 散文 美文传统 文体意识 文化逻辑
下载PDF
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
4
作者 颜水生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0-85,共6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总体性思想,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在意识形态叙述、历史批判精神、哲学探索意识等方面,都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追求。首先,八十年代散文无论是对特定时间的隐喻与讴歌,还是厚...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总体性思想,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在意识形态叙述、历史批判精神、哲学探索意识等方面,都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追求。首先,八十年代散文无论是对特定时间的隐喻与讴歌,还是厚今薄古意识,都是放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进行考察。其次,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精神超越了十七年散文,十七年散文的历史精神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思维模式,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由事件填充的完整的时空体,八十年代散文的反思意识、比较意识和整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历史批判精神。再次,八十年代散文虽然继承了十七年散文的经验方式,但在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对时间的本源追问以及对时间规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代文学 八十散文 十七年散文 意识形态 历史精神 哲学意识 时间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