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文明”对“十九世纪文明”的扬弃——论早期鲁迅的文明观与现代观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共8页
"十九世纪"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世纪,在20世纪初登上思想舞台的鲁迅,从一开始就有着终结这一世纪的明确意识。他将"十九世纪"理解成由"物质"与"众数"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文明类型,在与"十九世... "十九世纪"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世纪,在20世纪初登上思想舞台的鲁迅,从一开始就有着终结这一世纪的明确意识。他将"十九世纪"理解成由"物质"与"众数"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文明类型,在与"十九世纪"正相反对的意义上,以"非物质主义"与"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做了一个构造"二十世纪文明"的思想尝试。在鲁迅的视野里,"二十世纪文明"将摆脱"十九世纪文明"所形成的"客观梦幻之世界",而展开为"主观与自觉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现代性 十九世纪文明 二十世纪文明
下载PDF
“十九世纪文明”的译介与鲁迅早期的文学道路
2
作者 李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21,共19页
鲁迅在留日期间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的"世纪"这一概念,形成了观察历史的"长时段"思维,并进而构建了"文明史"和"文化比较"的认识方法。其基本特征就是重视历史现象内在的连续性,而不是表面的重... 鲁迅在留日期间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的"世纪"这一概念,形成了观察历史的"长时段"思维,并进而构建了"文明史"和"文化比较"的认识方法。其基本特征就是重视历史现象内在的连续性,而不是表面的重大事件。通过"文明史"研究,鲁迅认为,以"物质"和"众数"为主要特色的十九世纪西方文明所面临的危机就是精神的零落;而通过"文化比较",鲁迅认为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具有非功利性、能够撄人之心的文学,便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钥匙。鲁迅的文学因此一直存在着重视"写心"而不是"存史"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十九世纪文明 “长时段” 文明史” 文化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