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若燕 李峰 季圣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KST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智强 李能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最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最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小切口EST的不同直径EPBD,气囊直径分别为8 mm、10 mm、12 mm、14 mm,观察各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近、远期并发症中除胆管积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气囊扩张联合小切口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需谨慎选择直径〉15 mm气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智强 李能平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4期4490-4493,共4页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邵明山 李军 李能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分别采用直径8、10、12和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分别采用直径8、10、12和14 mm的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8 mm组、10 mm组、12 mm组和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行机械碎石。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肠穿孔的发生情况;术后2周行上腹部CT、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各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返流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期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均在EPBD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100.0%,各组间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胆道积气和胆总管返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取石方法,随气囊直径增加,对Oddi括约肌功能影响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胆道积气 胆总管返流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男男 李可为 +3 位作者 张晞文 丁俊 姜皓 李甫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balloon dilatation,EPBD)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ball...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balloon dilatation,EPBD)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LEST+EPBD)三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3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n=228例)、乳头气囊扩张术组(EPBD组,n=36例)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组(LEST+EPBD组,n=134例),比较分析三组的取石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单枚结石平均最大直径、术后短期(24 h内)血淀粉酶的改变,以及近期(术后1周内)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和远期(术后2年内)并发症如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等情况。结果三组性别组成、年龄、住院天数,取石成功率和一次取石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比,EPBD组和LEST+EPBD组住院费用较高,且LEST+EPBD组费用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及EPBD组比,LEST+EPBD组的结石直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并发症比较,EPBD组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LEST+EPBD组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近期并发症如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反流性胆管炎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ST+EPBD组结石复发率较ES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乳头气囊扩张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薛冬云 王玲 +1 位作者 曲少贤 王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27-429,共3页
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 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气囊扩张 治疗 内镜 价值 后急性胰腺炎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取石术与胆管内压力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傅继宁 孙亚新 +1 位作者 杨维生 李亮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 切开手 气囊扩张取石 胆管内压力 胆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其海 陈燕 陈翠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1-291,295,共2页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导致胆囊结石、胆道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发病率在15%-30%。近年来内镜...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导致胆囊结石、胆道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发病率在15%-30%。近年来内镜技术已由一种诊断方法转变成为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可诱发胆道逆行感染、胃肠道及胆胰管损伤,严重者还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3]。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开始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0例,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胆总管结石 气囊扩张 内镜技 切开 治疗 疗效观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燕 蒋小猛 +3 位作者 何亚龙 徐岷 陈萍 张尤历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2例患者采用EST联合EPBD取石(EST+EPBD组),其余82例患者采用EST取石(EST组),比较2组患者取石时间、碎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生率。结果:EST+EPBD组取石时间为(39.4±11.2)min,低于EST组[(45.2±2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95.1%(78/82),高于EST组[90.2%(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碎石率为9.8%(8/82),低于EST组[21.9%(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18/82),高于EST组[20.7%(1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有效,可较EST缩短取石时间、降低碎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亚龙 王晓燕 +1 位作者 陈萍 张尤历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6期663-66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EPBD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EPBD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EPBD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12
作者 林丽玉 朱丽明 +2 位作者 薛战雄 潘晓云 潘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治疗 胆总管结石 护理 生理盐水
原文传递
ERCP、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莘 郐大余 徐宝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4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探讨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6... 目的 探讨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ERCP、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RCP、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 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海武 薛平 +3 位作者 郑强 温子龙 谭夏苗 彭和平 《广州医药》 2008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并在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 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并在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肠穿孔、胆管炎、胰腺炎、括约肌损伤、肠胆返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T管造影胆总管下端排泄顺畅,追踪2年没有再发生狭窄相关并发症病例。结论经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安全易行,近期疗效好,是临床手术中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乳头气囊扩张 并发症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延丽 张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明确胆总管结石病人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内镜下胰胆管... 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明确胆总管结石病人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组根据病人乳头大小和结石直径决定行EST,对照组行乳头小切开(SEST)后,再行EPBD,再根据情况行气囊或网篮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88.5%和90.3%。观察组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6例,结石复发3例,逆行胆道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对照组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2例,结石复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SEST后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未见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下载PDF
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争荣 张晓博 +2 位作者 张新元 杨红霞 贾英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0-2682,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方法对6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其中35例行单纯EPBD术后取石,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EPB...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方法对6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其中35例行单纯EPBD术后取石,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EPBD取石。比较两组取石取净率、术中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取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PBD组术后无出血,明显少于EST+EPBD组(P=0.04)。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穿孔。结论单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比EST联合EPBD安全,且操作方便,能够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
17
作者 张征 毛伯能 张学俭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1期98-98,共1页
目的对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治疗胆总管结石进行评价分析。方法自2011年始,医院开展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在ERCP中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39例,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38例取石... 目的对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治疗胆总管结石进行评价分析。方法自2011年始,医院开展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在ERCP中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39例,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38例取石效果明显,成功率占97.43%。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 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气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晋芳 张健康 李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8期956-960,965,共6页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以及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内镜...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以及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EST组(n=45)、EPBD组(n=35)和EST+EPBD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组(40.0%vs 15.6%,42.9%vs 13.3%,均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EPBD组(40.0%vs 10.5%,42.9%vs 13.2%,均P<0.05);三组术后穿孔、出血、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胆道逆行感染、结石复发发生率低于EST组(5.3%vs 26.7%,2.6%vs 20.0%,均P<0.05)。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EST组(97.4%vs 77.8%,P<0.05);EST+EPBD组机械碎石率低于EST组(5.3%vs 26.7%,P<0.05);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P<0.05);EST+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EPBD组(P<0.05);三组残余结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7 d,三组血清学指标WBC、PCT、CRP、COX-2、AMS、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7d的血清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不加重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其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立艳 袁庆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85-288,共4页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扩大胆总管开口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步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最早提出且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扩大胆总管开口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步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最早提出且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B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学者们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论。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EST或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选择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