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清 徐寅 +6 位作者 蔺晓源 周赛男 韩运宗 刘琴 陈龙彪 张海月 魏星旭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四磨汤改善肝脾气滞证F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六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四磨汤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四磨汤改善肝脾气滞证F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六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四磨汤高剂量组、四磨汤中剂量组、四磨汤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的组别选取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法复制肝脾气滞证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每天同一时间予以相应治疗药物灌胃,模型组大鼠则予以蒸馏水灌胃,每日不限饮食饮水。连续灌胃14 d。期间观察大鼠状态,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及饮食饮水状态,最后检测各组大鼠十二指肠Tryptase基因表达、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毛枯黄,性情暴躁而喜聚集于笼边,饮食饮水量减少且大便稀溏,体重降低(P<0.01),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P<0.01),十二指肠Tryptase、血清IL-1β及TNF-α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温顺,皮毛顺泽,饮食饮水量增加且大便成形,体重增加(P<0.01),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上升(P<0.01),十二指肠Tryptase基因表达、血清IL-1β及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FD有效且能显著缓解肝脾气滞证FD的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相关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脾气滞证 慢性应激法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四磨汤 肥大细胞
下载PDF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毓谦 汪龙德 +5 位作者 牛媛媛 李正菊 陶永彪 靳三省 张瑞婷 樊泽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8-71,76,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发病与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内脏超敏反应、免疫激活、脑-肠轴异常、胃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遗传易感性等机制相关。十二指肠在胃-十二指肠功能的控制和协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发病与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内脏超敏反应、免疫激活、脑-肠轴异常、胃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遗传易感性等机制相关。十二指肠在胃-十二指肠功能的控制和协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区域,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损伤和低度炎症会引起机体痛觉过敏,降低神经肌肉细胞功能及免疫细胞活性;同时十二指肠低度炎症会破坏十二指肠上皮屏障,引起十二指肠屏障缺损,肠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酸、胆汁、微生物群和饮食因素,而导致消化不良症状。该文主要探讨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病理机制,以期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针对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道通透性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机制探讨
3
作者 汝晨晗 孙志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功能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对于FD发病的研究热点从胃转移到了十二指...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功能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对于FD发病的研究热点从胃转移到了十二指肠,国内外诸多报道证实了十二指肠改变参与了FD的发生发展,具体包括十二指肠粘膜屏障损伤及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十二指肠高敏感、十二指肠菌群四个方面,这四个维度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免疫、肠神经系统、肠内分泌系统等多个途径来诱导产生FD症状。FD病理过程中的十二指肠改变为我们探索治疗新靶点提供了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肠粘膜屏障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十二指肠高敏感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琪 徐派的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707-1712,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主要通过改善胃肠动力障碍、调控胃电节律、调节内脏敏感、调控脑肠轴及脑肠肽相关激素、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等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主要通过改善胃肠动力障碍、调控胃电节律、调节内脏敏感、调控脑肠轴及脑肠肽相关激素、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但目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针刺选穴及治法方药尚未统一,针灸、方药对肠道内环境的影响尚未明确,今后的研究亟需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技术进一步完善该病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以期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脑肠轴 脑肠肽 肠道菌群 胃肠动力 信号通路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