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黄劲栋 张奕纯 +1 位作者 林丹娜 叶晓丹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 目的:分析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n=60)与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Hp根除治疗,对照组联合消化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胃泌素(GAS)、溃疡组织炎性因子[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Hp根除率、Hp再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aspase-1、NLRP3、IL-18及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p再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与调控炎性因子水平,加快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伏诺拉生 消化内镜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效果和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效果和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在新乡同盟医院接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腔镜组和开腹...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效果和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在新乡同盟医院接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第1天检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且术后24 h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腔镜组患者的IL-6、PCT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开腹穿孔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手术创伤和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术后均需规范行抗溃疡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定期复查胃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穿孔修补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建海 俞建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2组临...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反酸及烧灼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09%,对照组复发率32.4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有效提升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康复新液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亮 肖燕 顾小琼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349-2354,共6页
目的 探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给予对照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 探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给予对照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激素(血浆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血清IL-8、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浆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TGF-β1、血清IL-8、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联疗法基础上采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调节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脾胃虚寒证 理中汤 腹针 炎症因子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胡建军 邱志华 许国和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D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溃疡痛、烧心、反...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D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溃疡痛、烧心、反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IL-6、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DU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对胃排空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徐娅蕾 叶梓 许玉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71-74,共4页
研究与分析HP根除治疗对老年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胃排空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2年1月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根据研究对象的入院时间将150例老年DU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三联治疗(参照组),另一组给予分析组(... 研究与分析HP根除治疗对老年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胃排空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2年1月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根据研究对象的入院时间将150例老年DU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实施三联治疗(参照组),另一组给予分析组(分析组),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炎症水平。结果 分析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排空功能各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四联治疗法应用于DU治疗中,具有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提升胃排空功能、下调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等优势,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四联疗法 胃排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患儿胃窦部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沈鸣 苗芸 +8 位作者 乔蓉 胡志红 王锐萍 贾福妹 田国力 董庆元 刘家应 罗冰清 庞芸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92-893,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 ,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 ,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 (IL 8)、过氧化物酶 (MPO)...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 ,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 ,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 (IL 8)、过氧化物酶 (MPO)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Hp抗体。对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根据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炎症均重于Hp阴性者。Hp感染能够增加胃液内IL 8、MPO含量。胃液内IL 8、MPO含量随着胃窦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IL 8与MPO之间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中 ,IL 8表达能较确切地反映胃黏膜的病变程度。炎症因子在Hp引起的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间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的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学智 纪宝安 +1 位作者 陈宝雯 谢竹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并与10例正常胃粘膜活检标本作比较。结果:热证组胃粘膜IL8、TNF、MPO及MDA较寒证组增多(P<005);IL6与寒热辨证无明显关系。结论:炎症因子IL8、TNF、MPO及MDA与中医寒热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中医寒热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寒热辨证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素E_2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世亮 张晓荣 王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EGF和PGE2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测定治疗前后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中EGF及PGE2的含量。结果:①治疗前后胃液中EGF水平变化相差显著(P<0.01),与Hp感染不相关...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EGF和PGE2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测定治疗前后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中EGF及PGE2的含量。结果:①治疗前后胃液中EGF水平变化相差显著(P<0.01),与Hp感染不相关(P>0.05);②治疗前后胃液中PGE2水平变化相差显著(P<0.01),与Hp感染相关(P<0.01);③EGF与PGE2呈正相关。结论:EGF粘膜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PGE2的中介作用而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 胃液
下载PDF
消化内镜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对胃泌素、AMCA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咏泉 杨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对胃泌素、抗甘露二糖抗体(AMCA)及辅助型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对胃泌素、抗甘露二糖抗体(AMCA)及辅助型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在消化内镜引导下给予雷尼替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胃泌素、AMCA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 h内止血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48 h后活动性出血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AMCA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胃泌素、AMC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镜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胃泌素、AMCA水平及调控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雷尼替丁 十二指肠溃疡 胃泌素 抗甘露二糖抗体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减少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学清 张万岱 +3 位作者 姜泊 宋于刚 任锐芝 周殿元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7+34-36,34-36,共4页
目的检测胃液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浓度的变化并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4例健康人、27例慢性胃炎和12例十二指肠溃疡.用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细... 目的检测胃液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浓度的变化并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4例健康人、27例慢性胃炎和12例十二指肠溃疡.用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判断Hp感染状态.胃液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检测用放免法.结果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液中胃泌素的浓度高于健康人(P>005),但生长抑素的浓度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液和唾液中EGF的浓度(n=10,2720ng/L±963ng/L和83ng/L±24ng/L)显著低于健康人(n=12,4056ng/L±356ng/L和220ng/L±170ng/L)和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n=25,4230ng/L±1040ng/L和220ng/L±111ng/L)(P<005).结论EGF的分泌减少可能在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螺杆菌.幽门 胃炎 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胃泌素 生长抑素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广 张艳霞 +1 位作者 吴勇杰 高明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半胱胺制备大鼠DU模型;用小鼠及比格犬给药观察rh-bFGF的急性毒性;用大鼠及比格犬给药90d观察rh-bFGF的长期毒性。结果:rh-bFG... 目的: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半胱胺制备大鼠DU模型;用小鼠及比格犬给药观察rh-bFGF的急性毒性;用大鼠及比格犬给药90d观察rh-bFGF的长期毒性。结果:rh-bFGF对半胱胺诱导的大鼠慢性DU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剂量为5×103、1×104AU/kg时,DU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溃疡表面的柱状腺上皮再生速度明显增快。rh-bFGF组溃疡表面全部或几乎全部为再生腺上皮所覆盖者近60%,而法莫替丁组仅13%。rh-bFGF一次给药(i.g.和i.v.)对小鼠和犬的最大耐受量分别大于2×106AU/kg和3.5×105AU/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24000AU)的4167倍和729倍。rh-bFGF连续p.o.给药90d,不影响大鼠和比格犬的外观、一般行为活动及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对骨髓造血功能也无明显影响;病理检查未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rh-bFGF能明显促进DU表面腺上皮再生与溃疡愈合,未见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十二指肠溃疡 大鼠 比格犬 毒性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表皮生长因子及胃电图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兵 王雁 +3 位作者 门子荣 肖作亮 黎颖哲 张彤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表皮生长因子及胃电图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李红兵王雁门子荣肖作亮黎颖哲张彤彦十二指肠球溃疡(D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下面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DU患者的病程及合并... 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表皮生长因子及胃电图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李红兵王雁门子荣肖作亮黎颖哲张彤彦十二指肠球溃疡(D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下面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DU患者的病程及合并症与血浆胃动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动素 表皮生长因子 胃电图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露 彭孝纬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TNF-β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互作用与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24例胃癌、83例十二指肠溃疡及96例健康对... 目的研究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TNF-β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互作用与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24例胃癌、83例十二指肠溃疡及9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胃癌组TNF-β+252*G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2%对63.0%,P<0.05),TNF-β+252*A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8%对37.0%,P<0.05),TNF-β+252A/A基因型的优势比值为2.44(95%CI 1.18—5.03)。在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胃癌组中,这种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优势比值为2.52。十二指肠溃疡和对照组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中国汉族胃癌病人与TNF-β基因多态性相关联,TNF-β+252A/A基因型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与TNF-β基因多态性无关联。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胃肿瘤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婷 马悦 +1 位作者 吴方雄 张明鑫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2期1520-1522,1530,共4页
目的研究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观察组采取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 目的研究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观察组采取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F-κb、IL-8和TG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F-κb、IL-8、NO和TG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烧心消失时间及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头痛、腹痛和恶心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昔匹特联合泮托拉唑能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昔匹特 泮托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夏敏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5年第2期70-72,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胃肠道营养性多肽,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本文重点讨论其结构、分布及其保护粘膜作用的机制,指出表皮生长因子可望成为临床殆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类新型药物。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多胺 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大承气汤联合皮内针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肠麻痹临床观察
17
作者 梁立雪 霍景山 +3 位作者 杨志林 梁梓宁 陈文丽 黄少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皮内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肠麻痹(POI)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PO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皮内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肠麻痹(POI)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PO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疗程3 d。记录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正常进食时间,治疗前后进行湿热壅滞证评分和术后胃肠动力评分;记录腹胀、腹痛和恶心、呕吐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腹胀、腹痛和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热壅滞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动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IL-1、IL-6、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TL、G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皮内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POI,能调节胃肠激素,抑制过度的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动力恢复,加速症状、体征的消失,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术后肠麻痹 大承气汤 灌肠 皮内针 炎症因子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十二指肠溃疡的表达
18
作者 史维 张尚志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80-283,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11例人十二指肠球部活检标本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结果表明EGFR表达以粘膜上皮细胞膜肠腔面最强,上皮细胞基侧膜和粘膜肌次之,上皮细胞胞浆又次,间质和十二指肠腺也有EGFR表达,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11例人十二指肠球部活检标本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结果表明EGFR表达以粘膜上皮细胞膜肠腔面最强,上皮细胞基侧膜和粘膜肌次之,上皮细胞胞浆又次,间质和十二指肠腺也有EGFR表达,淋巴滤泡无EGFR表达。EGFR表达在球部溃疡和溃疡瘢痕有明显增强。EGFR表达强度与粘膜组织炎症程度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EGFR与粘膜组织对炎症的适应、溃疡的愈合和组织结构的重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与艾普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玉梅 《北方药学》 2023年第4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碳酸氢钠(恩奥欣)以及艾普拉唑(壹丽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于2020年4月—2022年6月的86例DU患者入组,按照随机数表法均等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奥欣治疗,观察组接受壹丽安治疗,比... 目的:研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碳酸氢钠(恩奥欣)以及艾普拉唑(壹丽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于2020年4月—2022年6月的86例DU患者入组,按照随机数表法均等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奥欣治疗,观察组接受壹丽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用药总有效率(观察组95.35%,对照组90.7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灼热感、泛酸及腹痛)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观察组6.98%,对照组13.95%)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奥欣与壹丽安均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二者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机体炎性因子清除作用相当,但在促进溃疡症状缓解上,以艾普拉唑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 艾普拉唑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启动因子基因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昶 刘志敏 兰春慧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87-90,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可以通过感染胃黏膜,介导炎症反应,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胃癌发病率不断下降,但它仍是全球第四常见的癌症.然而,在南非和南亚这两个Hp高感...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可以通过感染胃黏膜,介导炎症反应,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胃癌发病率不断下降,但它仍是全球第四常见的癌症.然而,在南非和南亚这两个Hp高感染区,其胃癌发病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被称为非洲谜和亚洲谜[1].现在普遍认为,该现象除与饮食、环境因素有关外,Hp的毒力因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Hp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细菌,约有1 600个基因,其中5% ~ 10%是种属特异性的.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启动因子基因A;免疫分类号:R3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十二指肠溃疡启动因子基因A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