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屠宰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赵晓岩 +4 位作者 杨桂芹 田河 李建涛 李方方 郭东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3-499,共7页
为研究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和盲肠内环境的影响,从而探讨在肉兔日粮中以小麦次粉部分替代玉米降低养殖成本的可行性及最佳添加比例,在饲粮等能量等蛋白条件下,设5个处理组,各组饲粮... 为研究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和盲肠内环境的影响,从而探讨在肉兔日粮中以小麦次粉部分替代玉米降低养殖成本的可行性及最佳添加比例,在饲粮等能量等蛋白条件下,设5个处理组,各组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3%、6%、9%、12%。选择100只平均体重为(960.42±1.69)g、健康状况良好的伊拉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兔,进行饲养试验。预试期7d,正式期3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小麦次粉,肉兔胴体重、全净膛重、屠宰率均有所提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添加量组肉兔全净膛率(54.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小麦次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肉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3%添加量组肉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添加量组肉兔十二指肠V/C最高,显著高于12%添加量组(p<0.05)。不同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盲肠内挥发性脂肪酸、pH值、NH3-N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肉兔饲粮中小麦次粉适宜添加量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次粉 屠宰性能 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盲肠内环境 肉兔
下载PDF
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水平对肉兔胃肠道发育及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佳易 杨桂芹 +2 位作者 郭东新 石娇 潘秀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胃肠道发育及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在等能等蛋白条件下,设两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配制6种试验饲粮。饲粮中苜蓿草粉和稻壳粉比...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胃肠道发育及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在等能等蛋白条件下,设两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配制6种试验饲粮。饲粮中苜蓿草粉和稻壳粉比例分别为24.5%,31.5%,37.5%;14.0%,17.5%,22.0%。选择144只70~80日龄健康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单笼饲养。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取1只兔屠宰取样,测定胃肠道长度、重量,并观察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源及CF水平对肉兔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的相对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稻壳粉组肉兔空回肠相对重量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外(p〈0.01),纤维源及CF水平对胃、十二指肠、盲肠的相对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的肉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5),16%CF水平的苜蓿草粉组肉兔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但纤维源及CF水平对肉兔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源,CF水平16%(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为37.5%)时,肉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最大,隐窝深度最小,发育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发育 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纤维源 粗纤维 肉兔
下载PDF
饲粮可消化纤维与淀粉比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消化酶活性、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飞 丛雪艳 +3 位作者 杨桂芹 郭东新 田河 李建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03-331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可消化纤维(半纤维素+果胶)与淀粉比(dF/S)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消化酶活性、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将120只83日龄、平均体重为(2.19±0.07)kg的雌性长毛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可消化纤维(半纤维素+果胶)与淀粉比(dF/S)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消化酶活性、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将120只83日龄、平均体重为(2.19±0.07)kg的雌性长毛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喂dF/S分别为0.59、0.66、0.71、1.05和1.44的等能等蛋白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选取1只兔屠宰、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dF/S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dF/S为0.71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粮dF/S为0.59、1.05和1.44组(P<0.05)。饲粮dF/S越大,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越高,且饲粮dF/S为1.05和1.44组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粮dF/S为0.59和0.71组(P<0.05)。3)饲粮dF/S对盲肠总细菌和乳酸菌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盲肠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dF/S与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与总细菌、乳酸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饲粮dF/S有利于提高长毛兔胃蛋白酶活性,dF/S越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越高,同时不影响消化道发育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也不会破坏盲肠菌群平衡。综合本试验结果并结合前期生长性能数据,推荐长毛兔饲粮适宜dF/S为0.71~1.05(可消化纤维水平为18.78%~22.98%,淀粉水平为26.44%~2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消化纤维与淀粉比 长毛兔 消化酶活性 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菌群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