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体系泡沫及流变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杨继生 张正金 方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25-628,共4页
采用罗氏泡沫仪和流变仪对海藻酸钠(NaAl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体系的起泡稳泡性能及流变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NaAlg对AES起泡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泡沫性能试验显示,NaAlg的加入,提高了AES溶液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 采用罗氏泡沫仪和流变仪对海藻酸钠(NaAl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配体系的起泡稳泡性能及流变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索NaAlg对AES起泡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泡沫性能试验显示,NaAlg的加入,提高了AES溶液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溶液的pH值由7.0降到5.0,混合体系的起泡稳泡性明显增加。流变性研究展示,随着NaAlg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溶液总体呈现牛顿流体性质,当NaAlg浓度大于0.5%时,低剪切速率区,溶液仍呈现牛顿流体性质,而在高剪切速率区,有剪切变稀的现象出现。总体来看,各试液的G'<G″,表明NaAlg/AES体系以粘性为主。研究表明天然大分子NaAlg作为稳泡增粘剂用于日用洗涤产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泡沫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国玺 朱德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jSO_4Na;j=0,1,3)的胶团形成、表面吸附等表面化学特性。j增大时,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反离子结合度K及表面饱和吸附量Γ...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jSO_4Na;j=0,1,3)的胶团形成、表面吸附等表面化学特性。j增大时,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反离子结合度K及表面饱和吸附量Γcmc减小,但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升高;对这些结果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下载PDF
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对肌酸激酶的变性及复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光先 李学刚 +1 位作者 黄新华 董佳里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7-194,共8页
系统的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nSO4Na(n=0,1,3,5,7;记为C12EnS)对肌酸激酶的活力和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乙烯基个数(n)的增加,C12EnS对C.K.的活力... 系统的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nSO4Na(n=0,1,3,5,7;记为C12EnS)对肌酸激酶的活力和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乙烯基个数(n)的增加,C12EnS对C.K.的活力破坏逐步减小;C12EnS引起C.K活力的丧失明显早于可测构象的变化。CK经C12EnS变性后,稀释时即可完全复性。C12E7S不仅对C.K的变性能力强(10mM就使C.K完全失活);而且在10-95℃的温度范围内,能阻止C.K聚集沉淀。C12EnS是C.K的高效可逆变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变性 复性 烷基聚氧乙烯醚 硫酸钠
下载PDF
NMR研究溶液中正十四烷基硫酸钠/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毛诗珍 靳志强 +5 位作者 望天志 王涵慧 方晓雯 袁汉珍 俞稼镛 杜有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TS与 C1 4 E3 混合后存在相互作用 ,并形成混合胶束 ;弛豫实验表明 ,混合胶束中 STS疏水链质子运动更加受阻 ,C1 4 E3 的 α-( 4″)和 β-CH2 ( 3″)处链堆积紧密 .C1 4 E3 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链卷曲紧贴在疏水壳表面外链堆积较紧密处 .自扩散系数测量表明 ,混合胶束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大 .单一非离子型胶束和混合胶束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 5″)链构成相应较软和松散的外壳 .单一 C1 4 E3 在极性溶剂氯仿溶液中 ,质子运动比在水中自由度大 ,但 2 D NOESY谱中出现了少量分子间的交叉峰 ,也可能形成了一些小的聚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正十四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自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弛豫 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下载PDF
激光光散射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姝丽 徐桂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4-679,共6页
应用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和电子自旋共振 (ESR)测定研究了单长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相互作用 .DLS测定结果表明 :SDS在水中形成动力学半径约为 61nm的胶束聚集体 ,PVP在水中卷曲成动力学半径约为 1... 应用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和电子自旋共振 (ESR)测定研究了单长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相互作用 .DLS测定结果表明 :SDS在水中形成动力学半径约为 61nm的胶束聚集体 ,PVP在水中卷曲成动力学半径约为 12nm的线圈 ,DLS确定的SDS临界胶束浓度 (cmc)为 6 4× 10 -3 mol·L-1,PVP SDS具有强的相互作用 ,PVP分子缠绕在SDS胶束聚集体的周围 ,屏蔽了SDS胶束聚集体表面碳氢基团与连续水相的接触 ;ESR结果表明 :自由基探针 5 doxylstearicacid在SDS形成胶束聚集体后 ,从一个较强极性的连续相转变到较小极性的胶束聚集体内核中 ,胶束聚集体内核的微粘度较纯水的大 ,SDS与PVP复合聚集体的微观粘度较SDS胶束溶液的大 ,ESR确定SDS的cmc为 6 8× 10 -3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烯吡咯烷酮 相互作用 激光光散射技术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大分子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聚苯乙烯胶乳粒子上的吸附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剑曦 戴闽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光子相关谱和吸附等温线测量表明,SD-离子吸附在聚苯乙烯胶乳粒子表面类似毛发状的高分子链上,并聚集形成串在这些高分子链上的表面胶园,导致高分子链伸展状态改变。吸附等温线是S型,对此分析表明,在25℃且无电解质添加剂时,表... 光子相关谱和吸附等温线测量表明,SD-离子吸附在聚苯乙烯胶乳粒子表面类似毛发状的高分子链上,并聚集形成串在这些高分子链上的表面胶园,导致高分子链伸展状态改变。吸附等温线是S型,对此分析表明,在25℃且无电解质添加剂时,表面吸附胶团的平均聚集数(n)为2.9,每根高分子链吸附的平均胶团数(m)为5.5.在15℃~35℃升温,n不变但m增加.在32mmol/LNaBr时,n增加而m不变,这表明由于NaBr屏蔽了SD-头基间的静电斥力,引起表面胶团聚集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等温线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苯乙烯胶乳
下载PDF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硫酸钠胶束体系的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84-1388,共5页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无机电解质KBr存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SDES)水溶液中胶束的生长和结构。通过测量体系的稳态剪切粘度(η)和应力(σ)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无机电解质KBr存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SDES)水溶液中胶束的生长和结构。通过测量体系的稳态剪切粘度(η)和应力(σ)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平台模量(G0)、结构松弛时间(τ)等流变学参数,并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发现在SDES/KBr体系中可以形成蠕虫状胶束和网络结构,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偏离Maxwell模型,具有非线性粘弹性,没有单一的结构松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状胶束 粘弹性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 流变学 流变性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粘度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对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C.I.活性黑5的影响
8
作者 安芳芳 曹少磊 +4 位作者 连增帅 舒大武 张岩 李万新 韩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02-5308,共7页
为诠释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热活化过硫酸钠(SPS)降解染料废水过程中的作用,以C.I.活性黑5 (RB5)和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为例,探究了BS-12浓度、SPS浓度及温度对RB5降解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B5降解效果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阐释了RB5可能的降... 为诠释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热活化过硫酸钠(SPS)降解染料废水过程中的作用,以C.I.活性黑5 (RB5)和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为例,探究了BS-12浓度、SPS浓度及温度对RB5降解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B5降解效果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阐释了RB5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BS-12在染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3mmol/L;BS-12浓度影响RB5初始阶段脱色速率,但不改变最终脱色程度。与不含BS-12的染液相比,脱色10min时,加入0.5CMC BS-12可将脱色率提高10.45%,而5CMC BS-12却将脱色率降低了14.72%。在热活化SPS降解RB5体系中,染料降解归因于·SO_(4)^(-)和·OH协同作用的结果,但·SO_(4)^(-)占主导地位。在自由基的协同作用下,RB5中的—N==N—和C-N键被打开,形成含有苯环和萘环的中间产物,自由基浓度较低时,加入BS-12不利于RB5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十二烷基甜菜碱 硫酸钠 硫酸根自由基 废水
下载PDF
原油沥青质含量对纳米颗粒-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表明: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1∶9时,合成油沥青质质量分数从0增至15%,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751 s减少至239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912 s缩短至298 s;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2∶8时,随着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大,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526 s缩短至171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660 s缩短至205 s。由于沥青质与SDS和SiO_(2)纳米颗粒在水相中的相互作用,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薄液膜两侧界面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破坏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泡沫稳定性 沥青质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排斥力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下载PDF
水溶液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机理
10
作者 陈晓明 杨海洋 何平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黏度、电导、表面张力和荧光光谱实验手段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对SDS来说存在三个不同的特征浓度:临界聚集浓度(CAC)、CAC2和高分子饱和浓度(PSP)。实验结果表明,PVP和SDS在... 利用黏度、电导、表面张力和荧光光谱实验手段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对SDS来说存在三个不同的特征浓度:临界聚集浓度(CAC)、CAC2和高分子饱和浓度(PSP)。实验结果表明,PVP和SD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类似于描述聚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两阶段模型解释:初始阶段(CSDS>CAC),带负电荷的SDS分子主要以单个的方式吸附到PVP带正电的侧基上;第二阶段(CSDS>CAC2),SDS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以协同的方式吸附到PVP分子链上形成胶束,在浓度为PSP时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两阶段模型 疏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黏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杰 吴业帆 +1 位作者 祝梦 方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1-366,共6页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研究了不同"比簇集量"的PVP-SDS团簇溶液的比浓黏度特性,发现比浓黏度随PVP质量浓度降低反而显著增大,偏离了单纯PVP溶液而与典型的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Na PAA)溶液相似;计算了PVP-SDS团簇中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及其与单纯PVP类比的链相对扩张量k值,发现随着比簇集量[Г]增加k值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将上述现象解释为由于带电的SDS束缚胶束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产生了"聚电解质效应",从而导致高分子链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烯吡咯烷酮 比浓黏度 聚电解质效应 链扩张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体系饱和蒸汽压和表面张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海明潭 高洁 +3 位作者 韩布兴 闫海科 刘芸 韩其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47-751,共5页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 Vapor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ill-fate(SDS)/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measured at 298.15, 308.15 and 318.15K respectively, the coucentration of PEO was 0.5%,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DS (mnsds ) was up to 80 mmol.kg-1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calculated. The effcc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n the vapour pressure was discussed. From vapo pressure and surface tension data, the critical aggregate concentration (CAC) and polymer saturation point (PSP)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十二烷基硫酸钠 蒸汽压 表面张力 PEO
下载PDF
荧光聚乙烯亚胺/曙红Y比率荧光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未彬 杨传孝 孙向英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1,共6页
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与甲醛反应合成发蓝色荧光的聚乙烯亚胺(FPEI),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FPEI结合能力强于曙红Y(EY),使EY与FPEI间的距离增加,导致EY荧光恢复,并建立FPEI/EY双荧光体系测定SDS的比率荧光法.结果表明:SDS的浓度为0.6... 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与甲醛反应合成发蓝色荧光的聚乙烯亚胺(FPEI),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FPEI结合能力强于曙红Y(EY),使EY与FPEI间的距离增加,导致EY荧光恢复,并建立FPEI/EY双荧光体系测定SDS的比率荧光法.结果表明:SDS的浓度为0.62~60.00μmol·L^(-1),F550/F460与SDS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62μmol·L^(-1),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3.5%~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体系 十二烷基硫酸钠 比率荧光 乙烯亚胺 曙红Y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志庆 徐桂英 +2 位作者 叶繁 郑立强 栾玉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并考察了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导致表面活性的提高.加醇的机理比较复杂,乙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影响不大,而正丁醇影响则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增效作用 复配体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庆 徐桂英 +4 位作者 肖莉 栾玉霞 张秀君 张国荣 刘高友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6,166,共5页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结果表明 ,C12 BE与SDS复配 ,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 ,C12 BE/SDS =6 ∶ 4 (摩尔比 )时增效作用...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结果表明 ,C12 BE与SDS复配 ,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 ,C12 BE/SDS =6 ∶ 4 (摩尔比 )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以此配比的C12 BE/SDS作为复配表面活性剂FS ,采用旋滴法探讨了FS/碱 /聚乙二醇PEG2 0 0 0 0与孤东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IFT) ,并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烷醇酰胺对体系IFT的影响 .发现了碱与外加表面活性剂FS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使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条件 :适宜的离子强度及烷醇酰胺加量 .而聚乙二醇PEG2 0 0 0 0的加入既改善了体系的流度 ,又可延长低界面张力状态稳定存在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BE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增效作用 动态界面张力 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吐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修饰剂对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铜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锡凤 殷恒波 +4 位作者 程晓农 陈康敏 胡惠峰 于琪 王爱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手段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修饰剂对铜粉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形貌和晶型结构的影响很大。分别探讨了单一修饰剂(吐温系列(Tween-20、Tween-40和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配修饰剂(SDS+Tween-20、SDS+Tween-40和SDS+Tween-80)的影响作用,并初步解释了修饰剂的作用机理,将其归纳为静电效应和位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纳米铜 吐温 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张佳婵 李萌 霍彤 王昌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338,共5页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经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IL-6,TNF,CCL5,CCL20,CXCL8,CXCL3,CSF2,CSF1,TNFAIP3和NLRC4,以上基因表达异常会促进炎症的发展并激活免疫系统。SDS刺激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并对过敏与自身免疫疾病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角质细胞 刺激 基因芯片 炎症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郑琰晶 陈琳 +1 位作者 陈燕平 黄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96-498,共3页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生物分别属于低毒性和中毒性等级。试验所用卤虫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敏感性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生物相近,而蒙古裸腹蚤的敏感性则远高于其他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水生生物 卤虫 蒙古裸腹蚤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安娜 张迎梅 +2 位作者 李瑷伶 周敏 陈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3-996,共4页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0.5、3.0、18.0mg/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3、14、28、42、63d的暴露实验,通过测定肌肉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0.5、3.0、18.0mg/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3、14、28、42、63d的暴露实验,通过测定肌肉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三项指标研究SDS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mg/L和3.0mg/L实验组S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TAC水平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0mg/L实验组在TAC水平和SOD活性上均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较对照和低剂量组亦有较大幅度增加,显示该组受试个体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了显著抑制。研究结果对评价水环境中SDS毒性生物效应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斑马鱼 TAC SOD MDA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丁诗华 孙翰昌 +3 位作者 陈大庆 黄丽英 耿晓修 张亚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在所有受检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实验还显示两种抗氧化酶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肝脏SOD和红细胞GSH-Px活性较高,易于检测,且对SDS胁迫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DS暴露对草鱼具有一定毒性,对抗氧化酶活性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十二烷基硫酸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各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