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9-290,共2页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络 循行特点 主病特点
下载PDF
浅谈十五络脉之古代文献记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强 张为风 杨佃会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1期2587-2588,共2页
十五络脉在《难经》和《灵枢经》(以下简称《灵枢》中均有记载,但其组成却有不同。《灵枢》将任脉、督脉之络归属于十五络脉;《难经》将阴跷、阳跷之络归属于十五络脉,历代医家关于十五络理论的论述均遵循以上两方面。
关键词 十五络 任脉之络 督脉之络 阴跷之络 阳跷之络 《难经》 《灵枢》
下载PDF
十五络脉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燕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1-72,共2页
从十五络脉与十二经别的区别、十五络脉与经脉分支不同、十五络脉别入表里经位置考、十五络脉组成考、十五络脉与十六络脉辨、任脉络别出位置辨、十五络脉的治疗作用等 7个方面对十五络脉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络脉 十五络 治疗作用
下载PDF
运用十五络穴的治疗体会
4
作者 李新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5-146,共2页
十五络穴首载于《灵枢·经脉》,分布特点是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布于胸肋。其主治病的特点是十二经络穴,皆能主治本经所属病症。(1)手少阴心经络病症,实证表... 十五络穴首载于《灵枢·经脉》,分布特点是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布于胸肋。其主治病的特点是十二经络穴,皆能主治本经所属病症。(1)手少阴心经络病症,实证表现胸中支满,虚证表现不能言语,可取其络穴通里来进行治疗,病例如下。梁××,糖尿病住院并发心悸、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络 脾之大络 膝关节 十二经络穴 偏头痛 主治 糖尿病 治疗体会 肢体功能障碍 分布特点
下载PDF
特定穴——“十五络”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5
作者 李新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本文先叙述“十五络”穴名称起源、“十五络”穴的不同临床运用 ,然后结合临床病例、治疗经验 ,说明“十五络”穴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特定穴 十五络”穴 临床运用
下载PDF
《灵枢》十五络脉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志强 侯书伟 尹柱汉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9,共4页
《灵枢》十五络脉(以下简称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表里经脉,输布气血于经筋、皮部,加强十二经脉循环传注等作用。然其分布规律易被忽视,故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且具一定的临床意义。1 起止、走向 经络... 《灵枢》十五络脉(以下简称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表里经脉,输布气血于经筋、皮部,加强十二经脉循环传注等作用。然其分布规律易被忽视,故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且具一定的临床意义。1 起止、走向 经络皆起于其络穴,多脉穴同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十五络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对络脉及其气血循行规律再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向丽华 张治国 +1 位作者 陈彦静 王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18-119,共2页
文章通过对《内经》相关章节的复习,重新认识了络脉及其气血的循行规律。首先,认为孙脉是从经脉别出的,别出点为经脉上的气穴,孙脉散布并参与肌肤筋骨的组成,其气血渗灌营养肌肤筋骨,孙脉收集肌肤筋骨的表阳之气后汇入络脉,汇入点是十... 文章通过对《内经》相关章节的复习,重新认识了络脉及其气血的循行规律。首先,认为孙脉是从经脉别出的,别出点为经脉上的气穴,孙脉散布并参与肌肤筋骨的组成,其气血渗灌营养肌肤筋骨,孙脉收集肌肤筋骨的表阳之气后汇入络脉,汇入点是十五络脉上的气穴。十四经脉和十五络脉各有孙脉出入的三百六十五气穴,为气的门户,可能是所谓的气口。气口的开合和孙络的开闭调节经脉内气血的分布。孙脉横行,分布具有节段性,每一孙络从节的相交处渗灌营养相邻节段。其次,认为脏腑之络也是从经脉别出的,脏腑之络参与脏腑的组成,收集脏腑产生的气血津液后汇入大络,转注入经脉,再由孙络将其气血津液送达肌肤筋骨,濡养周身。再者,认为十五络脉从络穴别出后大部分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四肢末端分布,在附近别入它经,阴经别走阳经,阳经别走阴经,起沟通阴阳经脉的作用;另一部分行程较长并与本经伴行,走向头、胸、腹等部位汇入经脉,这部分络脉可称为大络或主络。十五络脉络收集孙络气血,大络与经脉均是运行气血的主干。最后,经络中的气血由五谷生化而成,营卫气血相随,而且可互相转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是经络中气血的循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孙络 脏腑之络 十五络 气血循行
下载PDF
按摩带脉强腰肾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卫国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说起带脉,从字面意思上看,好像与腰带、皮带有关。您猜对了一半,带脉的位置与系腰带的位置相近,而且与腰带一样环绕身体一圈,它强壮腰肾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讲带脉前,我们先谈谈经络系统,这样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带脉。经络系统主要由十二... 说起带脉,从字面意思上看,好像与腰带、皮带有关。您猜对了一半,带脉的位置与系腰带的位置相近,而且与腰带一样环绕身体一圈,它强壮腰肾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讲带脉前,我们先谈谈经络系统,这样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带脉。经络系统主要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组成,而带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这些经络大多为上下纵行,但只有带脉是环绕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腰肾 经络系统 十五络 十二经脉 委中穴 循行 系腰 奇经八脉 肾俞穴
下载PDF
脑与经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琳瑛 赵家祺 《继续医学教育》 1988年第1期55-59,共5页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是阐述和分析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并且对临床各科包括脑病在内,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脑与经络密切相关。中医学对脑在经络中的作用十分重视,例如:《灵枢》云:...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是阐述和分析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并且对临床各科包括脑病在内,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脑与经络密切相关。中医学对脑在经络中的作用十分重视,例如:《灵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灸大成》曰:“看(头脑)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学的进展,脑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 诸阳之会 《针灸大成》 经络学说 三百六十五络 循行 十五络 十二经别 空窍
下载PDF
原来穴位可以这样找
10
作者 范宇鹏 《家庭中医药》 2009年第5期43-45,共3页
找不准穴位真发愁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 中医经络学说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 找不准穴位真发愁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 中医经络学说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七百多个传统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保健法 中医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 十五络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下载PDF
气功纠偏
11
作者 韦春尧 《体育科技》 1992年第4期67-70,共4页
气功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如果违反了其内在规律,就可能出现各种偏差。使练功人身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正确地认识它,及时地采取一些纠偏措施,对于保护练功者,促使练功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作为一... 气功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如果违反了其内在规律,就可能出现各种偏差。使练功人身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正确地认识它,及时地采取一些纠偏措施,对于保护练功者,促使练功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作为一个气功师,认识了气功出偏的现象,了解其出偏的原因,机理,懂得纠偏的方法,可以及时地解除一些气功出偏者的痛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法 纠偏措施 气机紊乱 为人民服务 收功 十五络 循经 气机不畅 正确姿势 阴阳失调
下载PDF
从“久病入络”看络脉层次分类的必要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冉维正 陈志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3-884,981,共3页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络的论述,但其名称各异、所指不一,同时当前中医教材中对络脉也没有进行全面概括,导致中医学子对络的认识侧重于浅层络脉,因而引发了对'久病入络'理论的误解。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络的论述,但其名称各异、所指不一,同时当前中医教材中对络脉也没有进行全面概括,导致中医学子对络的认识侧重于浅层络脉,因而引发了对'久病入络'理论的误解。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内经》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后世医家注解及近现代医家观点。本文认为应根据其深浅分布不同而将络脉分为阴络和阳络两大类,'久病入络'及当下对络病的研究涉及的是深层阴络,而当前中医学子所认识的络脉更多的是浅层阳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久病入络 十五络
下载PDF
按摩四肢经络,疏通管道气血活
13
作者 肖战说 《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第11期39-41,共3页
人体的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这些形成了一个复杂、精密且完备的经络系统。中医治病,经络应与方药并重《灵枢·经脉》记载经络系统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是因为经络系统纵横... 人体的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这些形成了一个复杂、精密且完备的经络系统。中医治病,经络应与方药并重《灵枢·经脉》记载经络系统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是因为经络系统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系统 《灵枢·经脉》 十二经别 中医治病 奇经八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络
下载PDF
中医经络,或可“落地”于筋膜之上
14
作者 赵嘉晶 赵佳敏 焦黎丽 《康复》 2024年第8期36-37,共2页
在手上的穴位扎上几针,一个原本腰突疼痛无法下地的人,竟然能丢掉拐杖,自如行走。这就是神奇的中医针灸上海社区健康大学堂治疗。针灸治疗的依据是中医经络理论,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综合交错,遍布全身。这些经络均由一个一个穴位... 在手上的穴位扎上几针,一个原本腰突疼痛无法下地的人,竟然能丢掉拐杖,自如行走。这就是神奇的中医针灸上海社区健康大学堂治疗。针灸治疗的依据是中医经络理论,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综合交错,遍布全身。这些经络均由一个一个穴位串联而成,通过金针刺激相关穴位就能达到治疗病痛的作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络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没有科学实证依据。而近年来,“筋膜链”概念的提出,可以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学的角度诠释中医针灸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中医经络 社区健康 十五络 十二经脉 筋膜 大学堂 穴位
原文传递
“经别”误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淑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7-897,共1页
统编的各种针灸学教材,在经络理论里都提出一个独立的“十二经别”系统概念,且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理论相并列,如早期的统编高等中医院校《经络学》教材就指出“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 统编的各种针灸学教材,在经络理论里都提出一个独立的“十二经别”系统概念,且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理论相并列,如早期的统编高等中医院校《经络学》教材就指出“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到了新世纪“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则强调“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则指出:“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别 《针灸学》 十二经脉 规划教材 十五络 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 高等中医院校
原文传递
五腧穴与针灸治疗耳鸣
16
作者 何建北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存在于多种学科中。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耳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严重疾病,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西医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为止,未取...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存在于多种学科中。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耳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严重疾病,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西医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为止,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医治疗耳鸣除使用中药以外,针灸也有一定疗效,但临床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需要一个相对简单、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腧穴 中医治疗 中医基本理论 十二经脉 特定穴 阳经 经络学说 十五络 辩证施治 子母补泻
原文传递
春梳头 寿自高
17
作者 黎洁 《养生月刊》 201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医学圣典《黄帝内经》中有言“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头顶中央称为“百会穴”,还有上星、神庭等穴位。人体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气血都经过头顶。由于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因此通过简便易行的梳头,
关键词 梳头 《黄帝内经》 十五络 十二经脉 间接作用 百会穴 头部
原文传递
春梳头寿自高
18
作者 黎洁 《医食参考》 2014年第3期64-64,共1页
医学圣典《黄帝内经》中有言:“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头顶中央称为“百会穴”,还有上星、神庭等穴位。人体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气血都经过头顶。由于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因此通过简便易行的梳头,可以... 医学圣典《黄帝内经》中有言:“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头顶中央称为“百会穴”,还有上星、神庭等穴位。人体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气血都经过头顶。由于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因此通过简便易行的梳头,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经络气血、滋养毛发、健脑聪耳、防治头痛的养生保健目的。反复梳理,可使烦躁、抑郁逐渐消退,思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头 《黄帝内经》 经络气血 十五络 十二经脉 间接作用 养生保健 百会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