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清会试十八房制源流考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汪维真
-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史学月刊编辑部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53,共1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代科举配额制度与区域人才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YJA77004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代河南举人
进士研究"(项目编号:2009-JD-0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明清会试十八房制,是在科举考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旨在规范会试阅卷环节的重要举措,将会试中的五经房数与同考官数分别确定在18房和18人的规模上。该制首次出现于明万历十四年,此时明朝的应举人数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十八房制具有较大的制度弹性。清朝承继完善,使之稳定运行至清末,随科举制的废止而终结。作为科举制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制不但在制度体内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科举考试
会试
十八房制
应试人数
五经比例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说《司文郎》
- 2
-
-
作者
赵伯陶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
出处
《文史知识》
2014年第12期85-89,共5页
-
文摘
《司文郎》一篇为蒲松龄精心结撰之作,其间浸注了作者一腔孤愤,故读来令人动容。宋生与王平子两个人物形象皆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宋生一生淹蹇、怀才不遇,属于现实中作者的自我写照;王平子刻苦自励,最终能扬眉吐气于科场,未始不是作者长期郁结于心的某种企盼的投影。对于现实的小小颠覆,寄寓着作者对实现理想人生的愿望与期待。小说中瞽僧以鼻嗅焚烧之文即能识其优劣,与佛家"鼻观"之修行法或有关联。
-
关键词
司文郎
王平子
人物形象
越幅
十八房
《聊斋》
聊斋志异
注本
天地之间
文坛领袖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