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情与因果:十六至十八世纪通俗小说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中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在宋以来发展兴盛的通俗文学中得到最深入的表现,而且主要通过通俗文学的加工、提炼和深化进一步反作用于社会。十六至十八世纪的通俗小说与"新禅宗&qu... 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中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在宋以来发展兴盛的通俗文学中得到最深入的表现,而且主要通过通俗文学的加工、提炼和深化进一步反作用于社会。十六至十八世纪的通俗小说与"新禅宗""新道教"和"新儒家"的思想新变相同步,逐渐发展出一种以现实生活喻示现世之报的"世情—因果"模式,并以此参与到当时社会急切需要的新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之中。其反映和建构的"商业伦理"既包括对商业的肯定以及对勤苦致富、公平竞争的提倡,也批判了一味逐利的风尚,并特别强调财分天定、不可强求。而其"社会伦理"的核心则是建立起传统道德与"变泰发迹"的联系法则,既强调士农工商各尽其分,又始终以"读书"为高;在批判社会不公的同时,仍然极其强烈地希求科举致身。此一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因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未形成对传统的彻底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商业伦理 社会伦理 十六至十八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