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诗学中十四行体式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谭桂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对十四行的移植与借鉴,中国现代诗学界一向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怀疑论。第二种是否定论,而大多数人持的是赞成的态度。赞成的理由有三:一是认为十四行体最适宜于表达盘旋的情绪,二是认为十四行诗是最适宜于表达沉思的诗体,三是认为十四行... 对十四行的移植与借鉴,中国现代诗学界一向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怀疑论。第二种是否定论,而大多数人持的是赞成的态度。赞成的理由有三:一是认为十四行体最适宜于表达盘旋的情绪,二是认为十四行诗是最适宜于表达沉思的诗体,三是认为十四行体与中国旧体诗的格律有相通之处,因而容易为中国诗人所接受。现代诗学十四行诗理论的核心话题就是十四行诗的中国化,汉语本位,乃是现代中国诗学关于十四行体中国化问题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十四行体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十四行体汉语化发展态势论——从朱湘、冯至的十四行诗谈起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鹏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7-41,共5页
世界十四行创作批评的焦点之一即它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常处于矛盾的纠缠之中。本文重点从朱湘、冯至的十四行创作来分析中国现代十四行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 ,朱湘对十四行的探索是教训多于成绩 ,冯至的《十四行集》则... 世界十四行创作批评的焦点之一即它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常处于矛盾的纠缠之中。本文重点从朱湘、冯至的十四行创作来分析中国现代十四行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 ,朱湘对十四行的探索是教训多于成绩 ,冯至的《十四行集》则代表了汉语十四行最重要的成果。朱、冯二人创作的失败与成功对我们的启示有 :首先 ,十四行体适宜抒发一种冷却后的情感和表现静态的思想沉淀 ;其次 ,为表意的需要 ,十四行的韵式可作某些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汉语化 发展态势 朱湘 冯至 十四行 韵式
下载PDF
十四行体在中国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霆 鲁德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年第3期135-154,共20页
欧诗格律最严格的十四行体,被新诗人移植到中国,并使之绵延整个新诗史,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有责难,有褒扬,同样延续至今,始终没有定评.为了促进新诗的发展,探讨十四行体是怎样被移植到中国来的,其发展轨迹如... 欧诗格律最严格的十四行体,被新诗人移植到中国,并使之绵延整个新诗史,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有责难,有褒扬,同样延续至今,始终没有定评.为了促进新诗的发展,探讨十四行体是怎样被移植到中国来的,其发展轨迹如何,为什么只有十四行体才能在新诗史上绵延不绝等问题,无疑是极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新诗人 新诗史 梁宗岱 十四行 冯至 卞之琳 唐提 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形式
下载PDF
中国诗人移植十四行体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4-181,共8页
十四行体(sonnet)是西方传统格律诗体,我国诗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功移植这种诗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诗人在移植十四行体过程中,在借鉴中改造、在创作中创体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绩,并由此提出中西诗体移植... 十四行体(sonnet)是西方传统格律诗体,我国诗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功移植这种诗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诗人在移植十四行体过程中,在借鉴中改造、在创作中创体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绩,并由此提出中西诗体移植乃至中西文化交流中应该遵循可接近性原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移植
下载PDF
再谈十四行体在中国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德俊 许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前此,我们曾撰文《十四行体在中国》(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较系统地探讨了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的发展轨迹。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十四行诗集》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一些新资料,现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再补充一... 前此,我们曾撰文《十四行体在中国》(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较系统地探讨了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的发展轨迹。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十四行诗集》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一些新资料,现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再补充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 唐提 格律 幻美之旅 戴望舒 新诗史 我底记忆 白螺壳 彼得拉克
下载PDF
十四行体与中国传统诗体 被引量:3
6
作者 许霆 鲁德俊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2期36-43,共8页
关键词 十四行体 新诗人 诗人情感 七言 偏见集 五言 一韵到底 中国传统诗歌 音步 白话新诗
下载PDF
评郭沫若对十四行体的认识与实浅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泽佩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2期45-51,共7页
关键词 郭沫若 十四行体 十四行 格律诗 汉语 太阳 韵式 诗歌 商籁 中国化
下载PDF
十四行体在中国大事记(1914年—1994年) 被引量:2
8
作者 鲁德俊 许霆 《文教资料》 1995年第Z1期112-130,共19页
十四行体(sonnet,又音译为“商籁”体等),原是欧洲的传统格律抒情诗体,后流播到世界各地,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诗体。在新诗运动初期,我国诗人就开始移植该诗体,创作汉语十四行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诗人已经初步完成了十四行体中... 十四行体(sonnet,又音译为“商籁”体等),原是欧洲的传统格律抒情诗体,后流播到世界各地,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诗体。在新诗运动初期,我国诗人就开始移植该诗体,创作汉语十四行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诗人已经初步完成了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过程,创作了数千首中国十四行诗,世界诗歌发展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十四行诗样式,中国诗人都推出了成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出版公司 中国十四行 中国诗 郭沫若 收入 大事记 出版社 中国现代 上海文学
下载PDF
闻一多与十四行体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3-56,共4页
闻一多为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评《给玳姨娜》,在中国新诗史上最早肯定了中国十四行诗,并最早给予十四行体多种译名。他是中国诗人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最早作者之一,20年代中期写的五首十四行诗产生过重要影响。他... 闻一多为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评《给玳姨娜》,在中国新诗史上最早肯定了中国十四行诗,并最早给予十四行体多种译名。他是中国诗人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最早作者之一,20年代中期写的五首十四行诗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最早从理论上介绍十四行体.所揭示的十四行体的艺术规律产生过重要影响。他较早参与了对欧洲十四行诗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诗人移植十四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十四行体 中国 汉语 诗歌 十四行 文学评论 《给玳姨娜》 抒情格律诗
下载PDF
中国诗人移植十四行体的文化意义
10
作者 许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诗人完成了十四行体由欧洲向中国的移植,"十四行体在中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本文分析了移植过程中的转借、实践和接近三个重要问题,从文化学意义和创作经验中概括出中西文学交流的三...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诗人完成了十四行体由欧洲向中国的移植,"十四行体在中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本文分析了移植过程中的转借、实践和接近三个重要问题,从文化学意义和创作经验中概括出中西文学交流的三大原则,即三环节四途径转借、创作实践中借鉴改造和遵循可接近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移植
下载PDF
新诗研究的重大收获——读许霆、鲁德俊新著《十四行体在中国》
11
作者 万龙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4-45,共2页
十四行体(Sonnet音译为“商籁”等)是欧洲抒情诗的一种传统形式,源出意大利民歌,经彼特拉克奠定其作为文人诗之基础,后来传入欧陆各国,许多伟大诗人都用这一诗体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从本世纪20年代初,也就是还在新诗的“幼年”时期,这... 十四行体(Sonnet音译为“商籁”等)是欧洲抒情诗的一种传统形式,源出意大利民歌,经彼特拉克奠定其作为文人诗之基础,后来传入欧陆各国,许多伟大诗人都用这一诗体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从本世纪20年代初,也就是还在新诗的“幼年”时期,这种格律精严的诗体就经过理论介绍、原作翻译,进而移植改造,而得到许多中国诗人的青睐。70多年来,十四行诗绵延于中国新诗史,数百位诗人写下了数千首中国十四行诗,其各种体式(包括难度极大的花环体组诗)在中国都有成功之作。可以说,它在中国已经“本土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新诗研究 中国十四行 中国现代格律诗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诗 “本土化” 郭沫若 新著 格律形式
下载PDF
《“十四行体在中国”钩沉》之钩沉
12
作者 黄泽佩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0-83,共4页
针对许霆、鲁德俊两同志在其论著中对西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探索和佚失的内容,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指出对所谓郭沫若参与合作翻译其旧体诗为十四行诗,以及所谓在此过程中郭沫若关于十四行体的言论之伪造性和子虚乌有,没有给予澄清;二... 针对许霆、鲁德俊两同志在其论著中对西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探索和佚失的内容,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指出对所谓郭沫若参与合作翻译其旧体诗为十四行诗,以及所谓在此过程中郭沫若关于十四行体的言论之伪造性和子虚乌有,没有给予澄清;二是指出遗漏了三首弥足珍贵的中国现代汉语十四行诗,并适当调整了许、鲁论著中关于中国现代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排名榜,认为中国现代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第一至第三人,应是朱自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郭沫若 排名
下载PDF
《十四行体在中国》序言
13
作者 吴奔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1X期3-4,共2页
十四行体(sonnet,又译为商籁体),是欧洲传统的抒情格律诗体,在其发展途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20年代初,我国诗人就开始尝试着把这种诗体输入中国,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行诗在中国走向成熟,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是中... 十四行体(sonnet,又译为商籁体),是欧洲传统的抒情格律诗体,在其发展途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20年代初,我国诗人就开始尝试着把这种诗体输入中国,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行诗在中国走向成熟,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尤其是中国新诗史上,值得大笔特书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十四行 中国十四行 中西文化交流 理论概括 郭沫若 诗的格律 题材拓展 格律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徐志摩对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
14
作者 许霆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6-52,共7页
在新诗建立了连续形自由诗体、建立了诗节形格律诗体之后,徐志摩适时提出移植十四行体以建立固定形新诗体;在1930年代初新诗大众化运动兴起时,徐志摩直面新诗语言存在的问题,正面提出以十四行体等欧美诗为向导改善诗语;这是徐志摩对中... 在新诗建立了连续形自由诗体、建立了诗节形格律诗体之后,徐志摩适时提出移植十四行体以建立固定形新诗体;在1930年代初新诗大众化运动兴起时,徐志摩直面新诗语言存在的问题,正面提出以十四行体等欧美诗为向导改善诗语;这是徐志摩对中国新诗作出的重要贡献,更是徐志摩对十四行体中国化作出的重要贡献。徐志摩不仅在理论上提出建立新诗体、改善新诗语,而且身体力行通过创作来移植十四行体,取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十四行体 徐志摩 新诗语
下载PDF
十四行体的中文译名
15
作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94-94,共1页
十四行体(Sonnet)是欧洲传统的抒情诗体之一,我国诗人从本世纪初将它移植到中国。在移植过程中除了直接用“Sonnet”加以命名外,还采用了若干中文译名。最早给予Sonnet中文译名的是胡适。他在1914年12月22日为纪念世界学生会成立10周年... 十四行体(Sonnet)是欧洲传统的抒情诗体之一,我国诗人从本世纪初将它移植到中国。在移植过程中除了直接用“Sonnet”加以命名外,还采用了若干中文译名。最早给予Sonnet中文译名的是胡适。他在1914年12月22日为纪念世界学生会成立10周年写的英文十四行诗后,将Sonnet译为“桑纳”体(见《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3页)。最早将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中文译名 闻一多 抒情诗 商籁 胡适 欧洲传统 10周年 白朗宁夫人
下载PDF
新型的中国式的十四行体——论陈明远十四行诗的形式追求
16
作者 许霆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5-50,共6页
陈明远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又是当代出色的诗人。五十年代,他在郭沫若、田汉、老舍的指导下开始写诗。六十年代初,他编成《练习曲集》(学生时代的诗创作)、《诗学对话集》(同郭老谈诗集)、《远古的回声》(古典诗歌今译)、和根据郭... 陈明远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又是当代出色的诗人。五十年代,他在郭沫若、田汉、老舍的指导下开始写诗。六十年代初,他编成《练习曲集》(学生时代的诗创作)、《诗学对话集》(同郭老谈诗集)、《远古的回声》(古典诗歌今译)、和根据郭老旧诗写成的新诗集《新潮》,但未及出版即遇浩劫。在“文革”中,他蒙受冤案,仍在地下写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陈明远 新诗集 古典诗歌 诗创作 《新潮》 换韵 学生时代 五十年代 抱韵
下载PDF
换个角度看新诗——评《十四行体在中国》
17
作者 覃峥嵘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X期77-78,共2页
迄今为止,我们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的阐释,县体的结论和评价尽管千差万别,但总的阐释方式则不外乎新民主主义的、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四种。对中国新诗的研究,总的说来.也没有脱离这四... 迄今为止,我们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的阐释,县体的结论和评价尽管千差万别,但总的阐释方式则不外乎新民主主义的、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四种。对中国新诗的研究,总的说来.也没有脱离这四种阐释方式的支配。但是,以上四种阐释方式的着眼点都是文化思想方面,而诗歌,则是一种以形式为基础的文学,这就造成阐释方式与阐释对象相互脱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歌史:以语言形式的演进为基础的诗歌史。对此,许霆和鲁德俊两位研究者显然是有着充分的自觉的,他们多年来一直倾心于新诗格律的研究,继《新格律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之后,又推出了《十四行体在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新诗格律 阐释方式 中国新诗 文化思想 写作实践 语言形式 新诗史 中国诗 中国现代诗歌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十四行体汉语移植
18
作者 许霆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中国诗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完成了十四行体的汉语移植,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从比较文学视野去看,十四行体汉语移植的启示是:移植中需要注意中外诗体的契合性,需要注意中外诗体的差异性,需要注意借鉴中的创造性。中国诗人成功地... 中国诗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完成了十四行体的汉语移植,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从比较文学视野去看,十四行体汉语移植的启示是:移植中需要注意中外诗体的契合性,需要注意中外诗体的差异性,需要注意借鉴中的创造性。中国诗人成功地移植十四行体,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移植中的这种"契合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的关系。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移植)的三个重要问题,也正是比较文学视野的三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十四行体
下载PDF
中国十四行体诗选
19
作者 梁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4X期96-96,共1页
我校许霆副教授和鲁德俊先生编选的《中国十四行体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字数33万。 该书编选者在大量搜集和掌握中国十四行诗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自1986年完成初稿至1993年完成四稿,前后花费了8年时间。这部诗选共遴选... 我校许霆副教授和鲁德俊先生编选的《中国十四行体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字数33万。 该书编选者在大量搜集和掌握中国十四行诗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自1986年完成初稿至1993年完成四稿,前后花费了8年时间。这部诗选共遴选了120家295首十四行体诗,基本上反映了从1914年到1993年近80年间中国现当代诗人移植创作十四行诗的业绩和贡献,从中透视出十四行体由欧洲向中国的转徙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中国十四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选者 原始资料 1996年8月 发展过程 发展历程 1993年 文学艺术
下载PDF
论十四行体音步移植八式
20
作者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诗歌 新诗 十四行体 音步移植 格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