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十四行诗体生成源头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通过对西方十四行诗体生成源头的考证性研究,认为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重要诗体十四行诗体,并非像学界公认的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或是由14世纪的文艺复兴诗人彼特拉克所首创,而产生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从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以及诗歌... 通过对西方十四行诗体生成源头的考证性研究,认为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重要诗体十四行诗体,并非像学界公认的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或是由14世纪的文艺复兴诗人彼特拉克所首创,而产生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从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以及诗歌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诗集《歌集》中所出现的十四行诗以及相应的八行诗和六行诗,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足以证明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是十四行诗这一重要诗体的首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生成渊源 首创 卡图卢斯
下载PDF
英国十四行诗体的演进及其在我国的移植
2
作者 唐宓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84-89,共6页
十四行诗体是西方中世纪迄今的重要诗体之一,本文介绍从意体十四行诗发源,英国根据本国语言文字特点进行改革创新,成为“诗之王国”人们喜爱的诗体,产生许多名篇的过程。本文还介绍从二十世纪起,中国在打破旧格律诗,建设白话自由诗的过... 十四行诗体是西方中世纪迄今的重要诗体之一,本文介绍从意体十四行诗发源,英国根据本国语言文字特点进行改革创新,成为“诗之王国”人们喜爱的诗体,产生许多名篇的过程。本文还介绍从二十世纪起,中国在打破旧格律诗,建设白话自由诗的过程中,十四行诗和西方其他诗体一道,被借取移植到中国来,作出杰出贡献的经过。从大量客观事实中探索当前诗歌地位下降,尤其是传统格律诗包括十四行诗体的流行每况愈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演进 移植 发展与现状
下载PDF
中国十四行诗体的形式特征综述
3
作者 陈世杰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十四行诗”在我国古已有之,这是华夏古国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佐证,但不是古代诗人的自觉有意的创作。“十四行诗体”在我国现当代走过了“模仿、创造、发展”的三个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十四行诗人,但中国诗人在创作中,从内容... “十四行诗”在我国古已有之,这是华夏古国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佐证,但不是古代诗人的自觉有意的创作。“十四行诗体”在我国现当代走过了“模仿、创造、发展”的三个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十四行诗人,但中国诗人在创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按照汉诗的特点习惯进行改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十四行诗,这是中国诗人对世界诗歌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十四行诗体 特征
下载PDF
在“缪斯们的亭园”呼唤自由:论弥尔顿英雄体十四行诗的独创性
4
作者 易鸣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继伊丽莎白时代的爱情十四行诗之后,约翰·弥尔顿的十四行诗成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诗体中最为独特且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针对弥尔顿三首英雄体十四行诗的内容展开分析,揭示其作品的独创性:它们摆脱了十四行诗传统爱情主题的束缚... 继伊丽莎白时代的爱情十四行诗之后,约翰·弥尔顿的十四行诗成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诗体中最为独特且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针对弥尔顿三首英雄体十四行诗的内容展开分析,揭示其作品的独创性:它们摆脱了十四行诗传统爱情主题的束缚,与当时的时政有效结合并用于公共目的,以此凸显弥尔顿一生追求的自由之核心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英雄十四行诗 独创性 自由
下载PDF
朱湘十四行诗:体式的迷误
5
作者 方李珍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十四行 十四行诗体 朱湘 脚韵 诗歌 字母文字 古典诗词 早期白话 叙述性语言 汉语言
下载PDF
意大利体和英国体十四行诗对比研究之我见
6
作者 杨秀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于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使这种诗体的创作臻于完美,从而使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和英国体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坛的重要诗体。本文以同为英国文学巨匠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所著的两首...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于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使这种诗体的创作臻于完美,从而使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和英国体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坛的重要诗体。本文以同为英国文学巨匠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所著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为切入点,从诗歌的格式和押韵的方法并结合诗歌内容和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展开对意大利体和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对比研究,借此深化对这两种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十四行诗 英国十四行诗 诗歌格式 韵律 思维习惯
下载PDF
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赋宁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体 欧洲文学 爱情 现代汉语 《圣经》 诗歌才能 文艺复兴时期 人类文明 诗歌语言
下载PDF
评郭沫若对十四行体的认识与实浅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泽佩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2期45-51,共7页
关键词 郭沫若 十四行 十四行诗体 格律诗 汉语 太阳 韵式 诗歌 商籁 中国化
下载PDF
英文十四行诗及其表意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颖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0-53,共4页
诗,在任何民族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它那谐美的音韵,严谨的规律,千锤百炼、高度凝炼的文字是其它任何文学形式所无法与之媲美的。在浩瀚的英文诗海中,有一种形式完整,格律谨严、音韵优美、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抒情诗,多... 诗,在任何民族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它那谐美的音韵,严谨的规律,千锤百炼、高度凝炼的文字是其它任何文学形式所无法与之媲美的。在浩瀚的英文诗海中,有一种形式完整,格律谨严、音韵优美、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抒情诗,多年来它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也特别为我国的英文诗歌爱好者所钟爱,那就是英文十四行诗(Sonnet),也曾被译为商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听觉意象 英文诗 音乐性 意大利 抒情诗 十四行诗体 重读音节 文学形式 商籁
下载PDF
十四行诗与中国的词
10
作者 茅于美 《文艺研究》 1982年第6期36-43,共8页
谈谈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Sonnet又译作商籁)首创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提到十四行诗,人们就要推崇意大利的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他的《歌集》包括三百多首诗。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十四行抒情诗 诗歌 格律诗 意大利 白朗宁夫人 莎士比亚 自由诗 行吟诗人 内容与形式
下载PDF
法中十四行诗沿革及其结构要素比较
11
作者 冯光荣 《外国语文》 1993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我国,有关法国诗歌的著述甚丰,但专题论述法国十四行诗的似乎不多,对法中十四行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则更罕见。本文旨在简述法中十四行诗的沿革和分析比较两种诗的基本结构要素及其异同,并扼要介绍中国当代诗人对十四行诗的发展所作出的... 在我国,有关法国诗歌的著述甚丰,但专题论述法国十四行诗的似乎不多,对法中十四行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则更罕见。本文旨在简述法中十四行诗的沿革和分析比较两种诗的基本结构要素及其异同,并扼要介绍中国当代诗人对十四行诗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要素 四行诗 比较研究 法国诗歌 专题论述 中国当代 异同 十四行诗体 中国十四行诗 西方十四行诗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传统十四行诗研究
12
作者 徐新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下载PDF
《十四行体在中国》序言
13
作者 吴奔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1X期3-4,共2页
十四行体(sonnet,又译为商籁体),是欧洲传统的抒情格律诗体,在其发展途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20年代初,我国诗人就开始尝试着把这种诗体输入中国,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行诗在中国走向成熟,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是中... 十四行体(sonnet,又译为商籁体),是欧洲传统的抒情格律诗体,在其发展途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20年代初,我国诗人就开始尝试着把这种诗体输入中国,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行诗在中国走向成熟,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尤其是中国新诗史上,值得大笔特书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 十四行诗体 中国十四行诗 中西文化交流 理论概括 郭沫若 诗的格律 题材拓展 格律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评郭沫若对十四行诗的认识与实践
14
作者 黄泽佩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3期65-70,共6页
郭沫若的思想,无论是前期或后期,也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从来没有绝对的矛盾,始终统一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坚实的基点上。1926年3月2日,他在《文艺家的觉悟》一文中,十分坦诚地自白说:
关键词 郭沫若 十四行诗体 认识与实践 格律诗 汉语 太阳 商籁 诗歌 《女神》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济慈六大颂诗诗体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钰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7-71,共5页
《心灵颂》等六大颂诗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有着深刻的内容和精美的诗歌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其颂诗独特的诗歌形式及其形成过程,认为济慈在继承传统颂诗诗体和十四行诗诗体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了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了... 《心灵颂》等六大颂诗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有着深刻的内容和精美的诗歌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其颂诗独特的诗歌形式及其形成过程,认为济慈在继承传统颂诗诗体和十四行诗诗体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了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灵活多样的颂诗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济慈 颂诗 《夜莺颂》 彼得拉克 英语诗歌 《秋颂》 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形式
下载PDF
诗与美的遐思——读唐湜的《蓝色的十四行》
16
作者 许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8-49,共2页
欧洲著名的十四行诗体,经过中国诗人数十年的移植改造,已经成熟为中国现代格律诗体之一。在吹奏过欧罗巴芦笛的中国诗人中,唐湜是为我们奉献了1千多首十四行诗,既有轻盈柔和的抒情短章,也有情思绵绵的联缀组诗,还有流光溢彩的叙事和抒... 欧洲著名的十四行诗体,经过中国诗人数十年的移植改造,已经成熟为中国现代格律诗体之一。在吹奏过欧罗巴芦笛的中国诗人中,唐湜是为我们奉献了1千多首十四行诗,既有轻盈柔和的抒情短章,也有情思绵绵的联缀组诗,还有流光溢彩的叙事和抒情长诗。许多诗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现在唐湜从30年来的十四行诗作中,精选出334首,以《蓝色的十四行》为题,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诗集包括着“幻美之旅”、“遐思:诗与美”、“新翠集”3辑,其中有联缀的长诗名篇《幻美之旅》,经过补充的《遐思:诗与美》与组诗《古诗人赞》、《故事钩沉》及给艾青、冯至、辛笛祝寿的联缀体献诗与近200首单篇十四行。《蓝色的十四行》出版,是中国十四行诗史上的盛事,也是中国新诗坛的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四行诗 十四行抒情诗 唐湜 蓝色 十四行诗体 中国现代格律诗 “意象” 新古典主义 构思手法 中国诗
下载PDF
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从华埃特到弥尔顿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宗英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51,共10页
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从华埃特到弥尔顿黄宗英我国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先生曾在《新月诗选》序言中称十四行诗是“格律最谨严的诗体。”①并说:“在节奏上它需求韵节在链锁的关连中最密切的接合;就是在意义上,也必须遵守合律的进展... 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从华埃特到弥尔顿黄宗英我国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先生曾在《新月诗选》序言中称十四行诗是“格律最谨严的诗体。”①并说:“在节奏上它需求韵节在链锁的关连中最密切的接合;就是在意义上,也必须遵守合律的进展。”②可见,十四行诗形式与内容的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弥尔顿 莎士比亚 意大利 抑扬格 英国诗人 爱情观 人文主义思想 组诗 最后审判
原文传递
从心所欲 不逾矩——从《伦敦,1802》看格律与诗歌创作
18
作者 陶沙 《邢台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5-37,共3页
运用Paul Fussell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华兹华斯的诗论对《伦敦,1802》从韵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诗歌韵律与诗歌主题语言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有机的统一,解读诗人对韵律、语言和主题恰到好处的把握、运用和处理。力图展现华兹华斯... 运用Paul Fussell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华兹华斯的诗论对《伦敦,1802》从韵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诗歌韵律与诗歌主题语言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有机的统一,解读诗人对韵律、语言和主题恰到好处的把握、运用和处理。力图展现华兹华斯诗歌创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诗人个性追求的新视角、新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意大利十四行诗体 主题 韵律
下载PDF
中英十四行诗
19
作者 朱徽 《诗探索》 1998年第4期78-92,共15页
十四行诗是格律韵式最为严谨整饬的一种抒情诗,十四行诗句以一种或多种韵律形式加以连接,十四行诗有多种变化形式,但基本上分为两种形式,即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The Italian or Petrarchan Sonnet)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The English
关键词 十四行 韵式 中国诗坛 中英 格律 诗创作 西方十四行诗 白朗宁夫人 十四行诗体 中国十四行诗
原文传递
约翰·邓恩《别离辞:莫悲伤》中的奇思妙喻探析
20
作者 张科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英国17世纪的卓越诗人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别离辞:莫悲伤》是运用奇思妙喻的经典作品。分析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其奇思妙喻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意蕴,选取爱逾生死、看得开别离,情比金坚、经得起考验,爱似圆规、离不开彼此3组比喻,对... 英国17世纪的卓越诗人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别离辞:莫悲伤》是运用奇思妙喻的经典作品。分析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其奇思妙喻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意蕴,选取爱逾生死、看得开别离,情比金坚、经得起考验,爱似圆规、离不开彼此3组比喻,对诗歌的奇思妙喻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邓恩 爱情诗歌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别离辞 莫悲伤》 情感主题 奇思妙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