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十字架神学及其现实意义
1
作者 李顺华 《中国天主教》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梵二”会议是当代天主教神学从新托马斯主义为一统转向多元神学的分水岭,“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神学运动表现为一种在纷杂多变的社会中为信仰寻根的向度。天主教神学家爱瑞克·普茨瓦纳(Erich Przywara)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这... “梵二”会议是当代天主教神学从新托马斯主义为一统转向多元神学的分水岭,“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神学运动表现为一种在纷杂多变的社会中为信仰寻根的向度。天主教神学家爱瑞克·普茨瓦纳(Erich Przywara)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这种神学理论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 十字架神学 新托马斯主义 天主教 运动表现 神学理论 分水岭
下载PDF
浅析马丁·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2
作者 吴三女 《金陵神学志》 2016年第3期209-222,共14页
作为新教奠基者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1518年的海德堡辩论会议中,首次提出“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的名称。他不仅是为了与当时中世纪倡导的荣耀神学划清界限,而且向忠实于《圣经》的教会指明认识神的真实道路。... 作为新教奠基者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1518年的海德堡辩论会议中,首次提出“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的名称。他不仅是为了与当时中世纪倡导的荣耀神学划清界限,而且向忠实于《圣经》的教会指明认识神的真实道路。本文主要首先分析路德十字架神学形成的因素,接着阐述路德十字架神学的要点,最后反思路德十字架神学对今日教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十字架神学 荣耀神学
原文传递
路德的宗教改革与西方现代性观念的起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文新 程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力图从逻辑上梳理路德神学的内在结构,侧重厘清路德神学的开创性和革命性一面,即从西方现代性观念的起源角度去探求路德神学的范式转换和结构变革。从逻辑上说,路德在把真正神学规定为十字架神学和把神学主题确立为因信称义救赎论... 本文力图从逻辑上梳理路德神学的内在结构,侧重厘清路德神学的开创性和革命性一面,即从西方现代性观念的起源角度去探求路德神学的范式转换和结构变革。从逻辑上说,路德在把真正神学规定为十字架神学和把神学主题确立为因信称义救赎论的两大理论突破之下,实现了一场神学的思维转向和范式转换,福音范式成为路德理解神学、教会和社会的标准尺度。从而,福音教会作为打破中世纪罗马教会大一统思想政治局面以及取代、抗衡和制约罗马教会的教阶体制和教皇至上的实践成果,在新教地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产生。因此,路德神学表征西方现代性的源头意义之处正在于全面性的结构变革——神学与哲学学科分离的文化结构变革、宗教与政治职能分离的社会结构变革以及教会生活民主化的教会结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架神学 因信称义 福音 教会
下载PDF
路德玫瑰:符号学视角下的“因信称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纯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6,共8页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教义,引发了宗教改革。路德将"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设计进了他的玫瑰纹章中。玫瑰在中世纪以来就具有神圣的含义,在天主教中象征圣洁和圣母玛...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教义,引发了宗教改革。路德将"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设计进了他的玫瑰纹章中。玫瑰在中世纪以来就具有神圣的含义,在天主教中象征圣洁和圣母玛利亚。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路德玫瑰纹章作为一种神学符号,象征了路德的"因信称义"神学观念和十字架神学。路德玫瑰既象征了路德在神学上的新思想,又暗含了对传统教义的继承,同时体现了新教的视觉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 玫瑰 纹章 因信称义 十字架神学
下载PDF
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在香港召开
5
作者 程小娟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356-364,共9页
第四届"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18—20日在香港召开。是次会议由卢龙光、萧俊良(C.L.Seow)、叶约翰(John Yieh)、温司卡(Sze-kar Wan)等国际著名华裔圣经学者组织筹备,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主办,多个单位和... 第四届"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18—20日在香港召开。是次会议由卢龙光、萧俊良(C.L.Seow)、叶约翰(John Yieh)、温司卡(Sze-kar Wan)等国际著名华裔圣经学者组织筹备,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主办,多个单位和个人提供赞助支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96位圣经学者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会议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基督论 十字架神学 卢龙 传道书 早期基督教 读者反应 使徒约翰
下载PDF
海德格尔究竟主张神学性的哲学还是哲学性的神学?——与胡塞尔及阿伦特立场的比较来看
6
作者 汪文圣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130-156,共27页
一前言所谓哲学性的神学可从胡塞尔在其20年代经过一番对于基督教的向往后,最后在其逝世前的30年代所做的对哲学或宗教的最后定论来解释,也可以从汉娜·阿伦特对于宗教的立场来说明。我们先将指出这两位哲学家最终的哲学立场为哲学... 一前言所谓哲学性的神学可从胡塞尔在其20年代经过一番对于基督教的向往后,最后在其逝世前的30年代所做的对哲学或宗教的最后定论来解释,也可以从汉娜·阿伦特对于宗教的立场来说明。我们先将指出这两位哲学家最终的哲学立场为哲学性的神学,也将从二者寻找出一些作为哲学性神学的因素。但是海德格尔的立场如何呢?此篇论文主要将从海德格尔于20年代前后的神学思想出发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哲学性 神学思想 汉娜 《存在与时间》 帖撒罗尼迦 荣耀神学 主体性 十字架神学 事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