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2023年度发掘简报
1
作者 辛龙 +5 位作者 王桐 陈波 关琳(整理) 唐世玉锦(绘图) 王晓静(绘图) 荣洁(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遗址东北部。2023年5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区域内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北坊墙外的排水沟、北坊墙与外郭城北城墙之间的唐代地面、十王宅内院落院墙墙基进...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遗址东北部。2023年5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区域内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北坊墙外的排水沟、北坊墙与外郭城北城墙之间的唐代地面、十王宅内院落院墙墙基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清理了坊墙、院墙、路面、排水沟等遗迹,并解剖了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北坊墙外排水沟、十王宅院墙墙基。本文即是对2023年度发掘工作主要收获的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 外郭城北城墙 十王宅北坊墙 十王宅院墙墙基
下载PDF
摩尼教十天王非佛教冥府十王辩
2
作者 马小鹤 汪娟 《天禄论丛》 2023年第1期209-229,共21页
早期霞浦文书《摩尼光佛》中的“十天王”,又称“阿萨漫沙”,音译栗特文sm'nxsyδ,即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十天王”“十天大王”。这是一个神——尊贵之王,乃净风次子,与民俗佛教冥府十王无涉。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平等王”、... 早期霞浦文书《摩尼光佛》中的“十天王”,又称“阿萨漫沙”,音译栗特文sm'nxsyδ,即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十天王”“十天大王”。这是一个神——尊贵之王,乃净风次子,与民俗佛教冥府十王无涉。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平等王”、《摩尼光佛》中的“阎罗”、摩尼教绘画《冥王圣帧》(大和文华馆藏画)中的“冥王”等名字则借自佛教疑伪经,其图像则受到民俗佛教《十王经》图或十王图轴的极大影响。后期霞浦文书《冥福请佛文》中的冥府十王则出自民俗佛教,并非摩尼教之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净风次子 民俗佛教 冥府十王
下载PDF
四川绵阳北山院地藏十王龛像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总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4期84-92,共9页
四川绵阳北山院摩崖9号龛为存世最早的晚唐地藏十王龛像。对此龛构成的分析与介绍,可以推动敦煌本《佛说十王经》及此题材窟像的研究。
关键词 地藏菩萨 十王 十王十王追像 地藏菩萨经
下载PDF
四川安岳圣泉寺地藏十王龛像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总 廖顺勇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四川与重庆地区地藏十王题材至少可分为三个环系,即绵阳与资中的晚唐龛像、内江与安岳并大足部分五代龛像、大足所存北宋及南宋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 圣泉寺 地藏十王 龛像
下载PDF
四川仁寿千佛岩、石佛沟石窟新发现地藏十王造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近年笔者在四川仁寿千佛岩和石佛沟两处摩崖造像中新发现3铺唐末五代时期的早期地藏十王造像,呈现出不同以往发现的诸多特点,将四川与敦煌地区的此类图像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早期地藏十王图像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四川地区初... 近年笔者在四川仁寿千佛岩和石佛沟两处摩崖造像中新发现3铺唐末五代时期的早期地藏十王造像,呈现出不同以往发现的诸多特点,将四川与敦煌地区的此类图像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早期地藏十王图像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四川地区初始创作和早期流传过程中就已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 地藏十王 摩崖造像 敦煌
下载PDF
十王信仰:唐宋地狱说之成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守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81-87,共7页
该文以唐宋时民间盛行的十王信仰为中心予以考释,并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加以探讨。笔者着眼于从唐宋道教文化入手分析当时汉地民众的丧葬行事和冥界观念,将有助于深化道书文献的理解,也有助于全面揭示所处历史跨... 该文以唐宋时民间盛行的十王信仰为中心予以考释,并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加以探讨。笔者着眼于从唐宋道教文化入手分析当时汉地民众的丧葬行事和冥界观念,将有助于深化道书文献的理解,也有助于全面揭示所处历史跨度下的文化背景和宗教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信仰 唐宋地狱说 阎罗 殿真君
下载PDF
四川安岳近年新发现地藏十王造像研究
7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近年在安岳菩萨岩、菩萨湾和石锣沟摩崖造像中新发现的3铺地藏十王造像,内容、图式各不相同,是地藏十王图像发展序列的早期作品,开凿于10—11世纪中叶,出现诸多不见于四川地区同类造像的新要素和图式。四川摩崖造像,敦煌石窟壁画和藏经... 近年在安岳菩萨岩、菩萨湾和石锣沟摩崖造像中新发现的3铺地藏十王造像,内容、图式各不相同,是地藏十王图像发展序列的早期作品,开凿于10—11世纪中叶,出现诸多不见于四川地区同类造像的新要素和图式。四川摩崖造像,敦煌石窟壁画和藏经洞所出纸、绢、麻布画中的地藏十王图像均由成都传入,基本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其初始流行的阶段就已经固定。四川地区地藏十王造像图式类型更为丰富,而敦煌地区独立表现的地藏十王图像所据粉本相对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 敦煌 地藏十王 粉本
下载PDF
试论《西藏度亡经》与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的关系
8
作者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5-110,162,共7页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关键词 西藏度亡经 敦煌写本 阎罗授记(十王)经 吐蕃 中阴 地狱
下载PDF
西夏地藏十王信仰考察
9
作者 公维章 《西夏学》 2022年第2期252-264,共13页
西夏时期,地藏十王信仰极为流行,不仅有丰富的地藏、十王经典与图像的遗存,还有为亡人举行规模盛大的十王斋法会的详细记录,是重要的佛教社会史资料。不论是西夏上层还是下层民众,为去世的君王、父母行十王斋会,极为普遍,以此功德追荐先... 西夏时期,地藏十王信仰极为流行,不仅有丰富的地藏、十王经典与图像的遗存,还有为亡人举行规模盛大的十王斋法会的详细记录,是重要的佛教社会史资料。不论是西夏上层还是下层民众,为去世的君王、父母行十王斋会,极为普遍,以此功德追荐先亡,以期不堕地狱,往生净土,成为西夏丧葬习俗的主流,并影响到西夏水月观音类图像的创作,反映了西夏“以佛教立国”政策对西夏社会风俗的深刻影响。西夏为亡人举行十王斋法会,既受到中原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特色,其突出表现为行二周年斋会,此斋并非属于十王斋系统,其他地区亦未见有为亡人行二周年斋会者,显然为西夏所独创。十王斋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佛事活动,其突出特色为显密圆通,此乃受到辽代与吐蕃的深刻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地藏十王信仰 十王 二周年斋 显密圆通
下载PDF
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造像题材探析--兼及大足五代十王造像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强 雷雨(摄影) 李小强(摄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6,129,共6页
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 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线索。同时,该龛存有准确的铭文,为深入了解地狱神灵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五代 十王 判官
下载PDF
从水陆画看清末四川民间的十王信仰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雅非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所必需的神像画。最近,成都发现了一大批明清时代的水陆画。其内容题材极其丰富,为研究明清以来四川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以清末的一组《十殿冥王图》为史料,依据佛道经籍所... 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所必需的神像画。最近,成都发现了一大批明清时代的水陆画。其内容题材极其丰富,为研究明清以来四川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以清末的一组《十殿冥王图》为史料,依据佛道经籍所载,对图中的主要内容、神真、图像加以分析,以此了解四川地区民间的十王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画 四川民间 十王信仰
下载PDF
大足石窟地藏十王龛像研究
12
作者 张乃中 《美术大观》 2016年第4期80-82,共3页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大足石刻地藏与十王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大足石刻地藏与十王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且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现在可以通过大足石刻地藏与十王龛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十王 信仰 佛教 大足石篆山石窟 龛像
下载PDF
《出相地狱还报经》与盘瑶《十王科》考论
13
作者 张小燕 张总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4,F0003,共9页
十王信仰与佛道及民间宗教关系密切,深度混融普及于丧葬文化。由经本依据发展出十王画塑,结合仪轨法事,普遍流行于社会各界与诸族民众。瑶族接受道教并结合自身传统,形成独特宗教文化习俗,国际学界已有很多成果。本文因见到广西盘瑶《斋... 十王信仰与佛道及民间宗教关系密切,深度混融普及于丧葬文化。由经本依据发展出十王画塑,结合仪轨法事,普遍流行于社会各界与诸族民众。瑶族接受道教并结合自身传统,形成独特宗教文化习俗,国际学界已有很多成果。本文因见到广西盘瑶《斋经·十王科》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出相地狱还报经》内容相符,其间还有佛道《十王还报妙经》与《十王还报谈经》相连,而《出相经》画作与瑶族十王画也有对应。因撰此文考论其经科与画作之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狱还报 十王还报 妙经 谈经 十王
原文传递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陆信忠款《十王图》的图像与经文不符现象蠡测
14
作者 范静源 《艺术品鉴》 2023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标志着着“十王信仰”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十王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在晚唐五代的敦煌地区颇为流行,而后流传到四川、江浙等地。宋元时期与本土的地狱观相结合,形成了如宁波陆信忠款《十王图》等具有...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标志着着“十王信仰”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十王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在晚唐五代的敦煌地区颇为流行,而后流传到四川、江浙等地。宋元时期与本土的地狱观相结合,形成了如宁波陆信忠款《十王图》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十王图像。但是陆信忠款《十王图》却与法藏P.2003《佛说十王经》有许多图文不符之处,其中,通过对冥界的场景进一步扩充,施以亡灵的刑罚进一步增加,形成了“十王分治”和“冥界审判”的独特场景。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十王图》所依托的相关文献由敦煌本《佛说十王经》变为流行于四明的《天地阳水陆仪文》,因此陆信忠款《十王图》融入了更多的地域特色;二是民间志怪小说的流行对画家冥界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 水陆斋供 十王 幽冥世界 十王信仰
原文传递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明代壁画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齐庆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3,共16页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罕见保存着精美的大型明代石窟寺院壁画。其中东柱内侧面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表达了趣善之人生前预修诸功德,以期将来经由地藏菩萨救度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同时具有追荐亡魂、普度众生的功能。图像基于中土编纂《佛说...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罕见保存着精美的大型明代石窟寺院壁画。其中东柱内侧面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表达了趣善之人生前预修诸功德,以期将来经由地藏菩萨救度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同时具有追荐亡魂、普度众生的功能。图像基于中土编纂《佛说十王经》与《佛说地藏菩萨经》表现,并融合水陆画因素,思想逻辑谨严清晰,将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这个传统题材提升到全新境界,为佛教艺术增添一个难得的绘画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 明代壁画 地藏十王地狱变相
原文传递
敦煌晚唐“地藏十王”图像补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俊叶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19,130,I0016,共6页
地藏十王是唐宋以后在民间比较流行的一种信仰,大约定型于唐代后期。本文对敦煌晚唐时期的"地藏十王"图像尤其是莫高窟第8窟新发现的图像做了介绍,并认为它们对于研究此种信仰早期流布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敦煌 晚唐 地藏十王 莫高窟
原文传递
试论大足“十王”对敦煌“十王”的传承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卯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在南方,两宋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中国对外海域交流繁盛。"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通过江南的港口城市宁波,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且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现在可以通过对那些在中国已佚失却东传到日本、韩国并保存至今的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两宋时期中国南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宁波绢绘《十王图》的成画年代与大足石刻接近,通过两个不同地域"十王"图像材料的比对,能够对蜀地"十王"和敦煌"十王"的传承关系做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 敦煌 宁波 十王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校读拾遗
18
作者 刘思亮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3,共11页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汉医验方书。该书载有283个医方,其中几则方子仍有探讨余地,甚至需要借助巫术思维予以解读。“狂犬啮人”方中所谓“恒石”即“常石”,亦即普通石头,取两石相磨而疗狂犬所啮,是以石屑像犬牙之...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汉医验方书。该书载有283个医方,其中几则方子仍有探讨余地,甚至需要借助巫术思维予以解读。“狂犬啮人”方中所谓“恒石”即“常石”,亦即普通石头,取两石相磨而疗狂犬所啮,是以石屑像犬牙之粉为治;“()”方中“毋敢上下”,是早期古人对蝎毒之类毒性善走的朴素认识;“肿囊”方中“酸浆”非本草“酸浆”,乃是古人饮品溲浆;“疣”方中“■楬”即“翦■”,为随手翦取的道旁荏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二病方》 恒石 酸浆 ■楬
下载PDF
长治崇庆寺十王塑像的图像学研究
19
作者 律广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文章以晋东南长治崇庆寺十帝殿内明代十王和判官塑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十王塑像的身份进行辨认,再通过与同母题图像比较,对十帝殿内十王分治的表现形式、空间布局及其意义进行分析和表述,以进一步探讨该组塑像的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
关键词 十王塑像 身份辨认 空间布局
原文传递
大足宝顶十大明王的设计手法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卫红 武维臣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69-74,共6页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第22号龛的十大明王群体造像呈现出首尾呼应、内外结合的系统性设计特点,体现了艺匠们统一布局、主次分明、虚实互衬的设计思想。与此同时,它也展现出大足石刻艺术注重宗教人物造像的美学表达、着力体现地方本...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第22号龛的十大明王群体造像呈现出首尾呼应、内外结合的系统性设计特点,体现了艺匠们统一布局、主次分明、虚实互衬的设计思想。与此同时,它也展现出大足石刻艺术注重宗教人物造像的美学表达、着力体现地方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大足石刻 大明 设计手法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