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议李十三皮影戏《十王庙》中典故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晓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7期19-22,共4页
用典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古诗词还是戏曲创作,都将使用典故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李十三皮影戏剧本《十王庙》典故的运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数量多。《十王庙》中用典故的地方竟然多达60多处,有的典故使用次数多达7次。来... 用典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古诗词还是戏曲创作,都将使用典故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李十三皮影戏剧本《十王庙》典故的运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数量多。《十王庙》中用典故的地方竟然多达60多处,有的典故使用次数多达7次。来源广泛。有的来源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的来源于古代诗文语句等,真可谓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多用熟典,使戏剧更贴近民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庙 典故 皮影戏 熟典
下载PDF
易俗社早期之“演说词”
2
作者 阎敏学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1,共2页
过去,人们只知道易俗社是一所不同于普通江湖戏班的新型戏曲学校.其实,易俗社不单培养学生,编演新戏,为了实现其"开发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的宗旨,还做了许多事.早在创办《章程》中就有过明确规定:"... 过去,人们只知道易俗社是一所不同于普通江湖戏班的新型戏曲学校.其实,易俗社不单培养学生,编演新戏,为了实现其"开发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的宗旨,还做了许多事.早在创办《章程》中就有过明确规定:"本社款项积有盈余时,当续招新生,以谋扩广.并编纂杂志,印刷白话演说,随台发售,以补戏曲之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演说词 戏曲学校 甄别旧戏草 李桐 第二年 孙仁玉 赵杰民 十王庙 首场演出
下载PDF
舞台嵌戏一妙联
3
作者 张尚智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3-63,共1页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易俗社为了摹捐,曾来汉中地区巡回演出。该社在洋县演戏时,未出戏报,而在舞台两边张贴了这样一幅妙联: 一字狱、二度梅、三闯辕门、四进士打坐五福堂; 六月雪、七星剑、八仙庆寿、九连灯悬挂十王庙。这幅梨园珍品,巧...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易俗社为了摹捐,曾来汉中地区巡回演出。该社在洋县演戏时,未出戏报,而在舞台两边张贴了这样一幅妙联: 一字狱、二度梅、三闯辕门、四进士打坐五福堂; 六月雪、七星剑、八仙庆寿、九连灯悬挂十王庙。这幅梨园珍品,巧妙地嵌进十本戏名,简直匠心独运,天衣无缝,不仅清新文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庙 一字狱 九连灯 易俗社 八仙庆寿 七星剑 抗日战争时期 汉中地区 六月雪 时元
下载PDF
清代梆子腔《陆判》与聊斋故事的地方戏改编
4
作者 雷雨佳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俗文学丛刊》第281册所收录的清抄本梆子戏《陆判》,是以往学界未曾关注到的一部“聊斋戏”。从故事情节、脚色设计和曲词来判断,此剧与清中叶李芳桂编写的碗碗腔《十王庙》存在血缘关系,但它在情节编织和曲词编写上,又呈现出与碗碗... 《俗文学丛刊》第281册所收录的清抄本梆子戏《陆判》,是以往学界未曾关注到的一部“聊斋戏”。从故事情节、脚色设计和曲词来判断,此剧与清中叶李芳桂编写的碗碗腔《十王庙》存在血缘关系,但它在情节编织和曲词编写上,又呈现出与碗碗腔《十王庙》不同的剧种特色。通过梆子戏《陆判》和同题材地方戏的比较发现,聊斋故事的改编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多数文本具有从“案头”走向“场上”的共性,即从以人物为中心向以情节为中心转变,而且通俗化、在地化的趋向也颇为明显,剧终多以圆满型收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判》 梆子戏 聊斋戏 十王庙
下载PDF
北方皮影的渊源、流派与特色
5
作者 龙山 《寻根》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多流行于北方。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影子戏""皮影",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其演出方式是: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 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多流行于北方。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影子戏""皮影",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其演出方式是: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用半透明的皮质偶人紧靠幕布表演,伴以几个艺人们的地方乐曲和说唱。其表演意趣非常别致,而且不需太大场地,三五个人即可成班,随处可演,行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幕 传统民间艺术 道情戏 民间文化遗产 辽南 火焰驹 十王庙 演出剧目 艺术遗产 湟中
原文传递
干奶奶和她的儿子“孟大刀”
6
作者 王奎杰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第9期54-54,共1页
《大刀记》是一部反映冀鲁边区人民热血抗战的史诗巨制,讲述了抗日英雄梁永生挥舞大刀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梁永生真有其人,他的原型叫孟志强。他杀敌无数,被鬼子恨之入骨,最终在一破砖窑内被炸身亡,壮烈牺牲。我的干奶奶是宁津县大庄... 《大刀记》是一部反映冀鲁边区人民热血抗战的史诗巨制,讲述了抗日英雄梁永生挥舞大刀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梁永生真有其人,他的原型叫孟志强。他杀敌无数,被鬼子恨之入骨,最终在一破砖窑内被炸身亡,壮烈牺牲。我的干奶奶是宁津县大庄乡十王庙村人,叫秀珍,早年丧夫,抗日战争时期她的儿子在与日本鬼子战斗中牺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庙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鬼子 抗日英雄 壮烈牺牲 宁津县 弯刀 武艺高强 革命队伍 问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