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第72窟千佛图像与敦煌十六卷本《佛说佛名经》研究
1
作者 张善庆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9,共17页
莫高窟第72窟窟顶千佛榜题保存情况尚好,通过录文和对比研究可知,该窟千佛佛名摘录自敦煌十六卷本《佛说佛名经》卷三。其抄写的顺序为西坡、北坡、东坡和南坡。在脚手架上,工匠大概是手持第三卷,首先从短小精悍的佛名“月中光明佛”开... 莫高窟第72窟窟顶千佛榜题保存情况尚好,通过录文和对比研究可知,该窟千佛佛名摘录自敦煌十六卷本《佛说佛名经》卷三。其抄写的顺序为西坡、北坡、东坡和南坡。在脚手架上,工匠大概是手持第三卷,首先从短小精悍的佛名“月中光明佛”开始抄写,由于卷三在“无畏佛”之后,开始胪列佛教经典名称和菩萨名号,再无佛名,所以工匠没有继续摘录,而是返回到卷首,选择佛名,进行抄写。这大概就是第72窟窟顶千佛佛名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72窟 千佛图像 敦煌十六卷本《名经》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贤劫信仰与千佛图像——以《贤劫经》的译传为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娟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65,共18页
近年来,随着一些犍陀罗语、梵语《贤劫经》残片的发现及学者们的研究,已大致梳理出《贤劫经》发展与译传历程。与文本的译传相对应,与贤劫信仰相关的千佛图像也在丝绸之路沿线佛教遗迹中大量出现。文章以犍陀罗、于阗和河西地区为节点,... 近年来,随着一些犍陀罗语、梵语《贤劫经》残片的发现及学者们的研究,已大致梳理出《贤劫经》发展与译传历程。与文本的译传相对应,与贤劫信仰相关的千佛图像也在丝绸之路沿线佛教遗迹中大量出现。文章以犍陀罗、于阗和河西地区为节点,围绕《贤劫经》的产生与译传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千佛图像进行梳理与探讨,勾勒出贤劫信仰与千佛图像流传的时间线索与传播路线,并认为千佛图像是在文本译传之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域流行的佛教建筑结构与宗教实践,在图像组合与布局上进行的探索与创新。《贤劫经》的译传与千佛图像流行对大乘佛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具有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劫经》 犍陀罗 于阗 河西地区 千佛图像
下载PDF
历史留恋与粉本传承——敦煌石窟西夏千佛图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世奇 沙武田 《西夏学》 2016年第2期263-275,共13页
敦煌莫高窟西夏时期石窟中千佛图像颇为流行,总结这些千佛图像的特征,可以看到其与曹氏归义军晚期千佛图像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在内容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极其相似。另一方面,西夏时期的瓜沙石窟中,沙州的莫高窟流行传自归义军晚期... 敦煌莫高窟西夏时期石窟中千佛图像颇为流行,总结这些千佛图像的特征,可以看到其与曹氏归义军晚期千佛图像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在内容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极其相似。另一方面,西夏时期的瓜沙石窟中,沙州的莫高窟流行传自归义军晚期的千佛变,而在瓜州的榆林窟、东千佛洞则以藏传密教图像为主流。对于西夏时期莫高窟流行千佛图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曹氏画院时期广泛使用过的千佛粉本刺孔的继承与使用;二是通过千佛图像的绘制反映以敦煌世家大族、高僧大德为代表的汉人社会,在西夏民族统治下的思想危机,其中以千佛图像所表达出来的佛教末法思潮最具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千佛图像 曹氏归义军晚期 西夏 粉本刺孔 末法思想 信仰
下载PDF
敦煌千佛元素在高温颜色釉瓷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紫鹏 余帅 《江苏陶瓷》 CAS 2023年第2期58-59,共2页
近一个世纪中国美术史所研究的新史料、新理论给予世人更加宽阔的视野了解敦煌文化,敦煌千佛画图像囊括在佛像之中,是基于佛经并对佛群体形象在视觉上创造性的表达,其数量可以是数十至千身不等,敦煌学界已约定俗成地将这种群体和群体中... 近一个世纪中国美术史所研究的新史料、新理论给予世人更加宽阔的视野了解敦煌文化,敦煌千佛画图像囊括在佛像之中,是基于佛经并对佛群体形象在视觉上创造性的表达,其数量可以是数十至千身不等,敦煌学界已约定俗成地将这种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均称为千佛。笔者以瓷画中高温颜色釉作为媒介材料,欲研究瓷画的绘画方式与千佛图像元素相结合的艺术表达。基于千佛画图像元素是敦煌佛像元素的相对小的一部分,故此以往研究内容尚且有限,且经过年月的沉浸,原窟墙体图案矿物颜料出现斑驳脱色,故此笔者在辨认基本朝代及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化 瓷画千佛图像 共生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试论库木吐喇第50窟主室正壁佛龛千佛图像的程序 被引量:5
5
作者 荻原裕敏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2,共7页
经过密集调查与研究得知,库木吐喇窟群区第50窟主室正壁佛龛侧壁(含中脊部份)现存42幅小型壁画,每幅绘有一位供养者及一位佛陀,并描绘其供养形式。其尚可识读的龟兹语(吐火罗B语)榜题保存38个佛名。与汉、梵、于阗佛典及已知吐火罗语文... 经过密集调查与研究得知,库木吐喇窟群区第50窟主室正壁佛龛侧壁(含中脊部份)现存42幅小型壁画,每幅绘有一位供养者及一位佛陀,并描绘其供养形式。其尚可识读的龟兹语(吐火罗B语)榜题保存38个佛名。与汉、梵、于阗佛典及已知吐火罗语文献综合分析之后,可以认为该龛榜题所见佛名次序与于阗语《贤劫经》以及译者阙名之汉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最为相近,为西域各种佛经文本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西域 吐火罗语 名经 库木吐喇 第50窟千佛图像 《贤劫经》
原文传递
墓葬体系观照下的“镜像”:千佛图像的符号特征、中国化创造与视觉象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诗晓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00,共9页
墓葬千佛图像是墓葬体系和佛教体系共同观照下的思想“镜像”。作为建立在“真实”观念上的形而上学的视觉象征,它兼具表现的“话语性符号”与再现的“呈现性符号”两种基本形态,并表现出“归并实践与观念建构”“借喻的视觉空间”以及... 墓葬千佛图像是墓葬体系和佛教体系共同观照下的思想“镜像”。作为建立在“真实”观念上的形而上学的视觉象征,它兼具表现的“话语性符号”与再现的“呈现性符号”两种基本形态,并表现出“归并实践与观念建构”“借喻的视觉空间”以及“图像叙事中的客观真实”三个方面特征。同时,千佛符号的表征形态还通过佛像式样、佛像手印以及整体图像组合三个方面的中国化努力,重新建构了与中国审美精神对位的理想镜像。通过墓葬体系观照下的镜像书写,作为外来元素的千佛符号得以进入中国传统的墓葬体系,并被赋予“构筑理想化的符号空间“”重塑时间秩序”以及“意义生产”等视觉象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体系 千佛图像 符号特征 中国化创造 视觉象征
原文传递
敦煌石窟艺术与符号学语言
7
作者 陈琳 《才智》 201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论文试图从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敦煌石窟中佛像造像的符号性质、分类及结构和艺术特点。探讨图像和语言间的依存关系及翻译规则。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像造像 千佛图像 符号学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