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克和克的故事
1
作者 蒋居标 《数学小灵通(烧脑版)(中高年级)》 2024年第5期34-36,共3页
一天,克小弟低着头,急匆匆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撞上了出来散步的千克先生。“哎哟,疼!是谁?”千克先生一个趔趄,差点儿跌倒,低头一看,原来是克小弟,千克先生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挺直了身子轻蔑地说,“小不点儿,你看我,又高又壮,典型的高富帅... 一天,克小弟低着头,急匆匆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撞上了出来散步的千克先生。“哎哟,疼!是谁?”千克先生一个趔趄,差点儿跌倒,低头一看,原来是克小弟,千克先生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挺直了身子轻蔑地说,“小不点儿,你看我,又高又壮,典型的高富帅!”“哈哈,你看我,小巧玲珑。”克小弟有点儿不服气,抬起头说,“浓缩的全是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前走 高富帅 千克和克
下载PDF
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感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以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教学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8期111-111,共1页
数学教育向来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更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笔者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从生活着手的这一课,使学生们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 数学教育向来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更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笔者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从生活着手的这一课,使学生们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原来数学也是充满趣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小学数学 千克和克
下载PDF
以生为本 智慧引思——以苏教版“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
3
作者 薛建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7年第5期34-34,共1页
教学任务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根本,一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千克和克”时,通过让学生以 了解“克”和“千克”到感知“克”和“千克”,进而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千克和克 问题启思 以生为本 小学数学
下载PDF
以“微项目”的形式——《千克和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
4
作者 王加林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3期69-70,共2页
“微项目”学习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完成项目,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将“微项目”和综合实践课有机结合,开展《千克和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探索。
关键词 千克和克 微项目 综合实践活动
下载PDF
紧扣学习体验促小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知建构
5
作者 黄建国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年第30期125-126,共2页
紧扣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此为源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是助推他们学习深入的有利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等方面的有力实践。为此,在“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得灵活地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现象等... 紧扣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此为源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是助推他们学习深入的有利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等方面的有力实践。为此,在“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得灵活地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现象等,让学生在解读现象过程中,感知质量单位;并引导学生有机地联系生活,感知质量单位的表象,使得感悟不断加深。同时,通过学习应用与反思,来促进质量单位的学习与建构,使得相应的认知架构初步完成,从而助力有效学习的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体验 小学生 千克和克的认识 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
下载PDF
千克和克的故事
6
作者 蒋居标 《数学小灵通(烧脑版)(中高年级)》 2018年第5期34-35,共2页
一天,克小弟低着头,急匆匆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撞上了出来散步的千克先生。 "哎吆,疼!是谁?走路也不长眼睛。"千克先生一个趔趄,差点儿跌倒,低头一看,原来是小不点儿克,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挺直了身子轻蔑地说,"小不点儿,你看我,又高又... 一天,克小弟低着头,急匆匆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撞上了出来散步的千克先生。 "哎吆,疼!是谁?走路也不长眼睛。"千克先生一个趔趄,差点儿跌倒,低头一看,原来是小不点儿克,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挺直了身子轻蔑地说,"小不点儿,你看我,又高又壮,典型的高富帅!""哈哈,老兄,你看我,小巧玲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克和克的故事》 中国 学生作文 千克先生
下载PDF
浅析数学课堂上的“同学”——“千克和克”三课时课堂观察
7
作者 李小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第31期98-100,共3页
同学,又称同窗,是指在共同环境下一起学习的一群学生.然而,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眼里,同学更倾向于朋友、玩伴,他们对“同学”的概念认识不深,自然对同学的作用也无法了解.数学是一门重思考的学科,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可以有效促进... 同学,又称同窗,是指在共同环境下一起学习的一群学生.然而,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眼里,同学更倾向于朋友、玩伴,他们对“同学”的概念认识不深,自然对同学的作用也无法了解.数学是一门重思考的学科,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因而,如何促进数学课堂上学生间的共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千克和克”单元教学为例,通过三节研讨课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反思,对如何使“同学”成为同“学”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学 数学 千克和克 “同学”成为同“学”
下载PDF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实践
8
作者 王晓庆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4年第4期55-56,共2页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下四单元的内容,隶属于对常见量的度量,是学生第一次从定量角度去刻画物体的质量,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起始课。因此有效的建立质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关键词 起始课 教学实践 北师大版 千克和克 学生 质量
原文传递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9
作者 许玉璇 唐登超 《小学数学教育》 202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发展量感。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克和克 义务教育 生活情境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教科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