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ODP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维 翦知湣 CBühring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南海大洋钻探ODP1144站钻孔长517m,代表近100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颜色反射率是所有岩心物理性质测试中分辨率最高的,平均约60年一个测值,最高可达年级尺度,是研究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颜色反射率、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 南海大洋钻探ODP1144站钻孔长517m,代表近100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颜色反射率是所有岩心物理性质测试中分辨率最高的,平均约60年一个测值,最高可达年级尺度,是研究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颜色反射率、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小波分析及其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表明两者在轨道周期上的变化极为相似,都反映出约70万年以来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占优;与格棱兰冰心的对比亦揭示了颜色反射率同样记录了冰期中的类似D/O事件。对此站的颜色反射率短周期的小波分析,揭示出了约3ka、约1 5ka的变化周期,这些周期不仅仅出现在冰期(如MIS2—4、6、8期等),也出现在间冰期(如MIS15、17、19、25期等)和冰消期(如MIS11/12、15/16),且在70万年以来冰期信号强、间冰期信号弱,而在70万年之前正好相反,这不仅说明间冰期内部气候也存在不稳定性,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大洋钻探 颜色反射率 古环境 短期气候事件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2层段粒度与CaCO_3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丰年 李保生 +5 位作者 王江龙 牛东风 温小浩 李志文 司月君 杜恕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02,共7页
测定、分析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2层段的粒度与CaCO3,发现该层段不同沉积相粒度Mz和σ呈现峰谷变化,CaCO3含量在沙丘砂及其上覆的河流相和湖沼相中依次变化于0-2.94%(平均值0.39%)、0.14%-2.68%(1.43%)和0.39%... 测定、分析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2层段的粒度与CaCO3,发现该层段不同沉积相粒度Mz和σ呈现峰谷变化,CaCO3含量在沙丘砂及其上覆的河流相和湖沼相中依次变化于0-2.94%(平均值0.39%)、0.14%-2.68%(1.43%)和0.39%-15.57%(8.82%),并与Mz呈显著相关,构成与沉积旋回波动韵律相同的5.5个峰谷交替的粒度与CaCO3旋回。研究表明,毛乌素沙漠冬季风盛行时期沙丘砂强烈堆积,CaCO3发生迁移;夏季风盛行时期河流相和湖沼相发育,粉砂和粘土含量增加,CaCO3相对聚集。这些旋回代表东亚冬夏季风千年尺度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流域 MGS2层段 CACO3 粒度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 Rb和Sr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3 位作者 魏建国 温小浩 舒培仙 司月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3,共9页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全新世地层MGS1层段记录了11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该层段63个样品的Rb、Sr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至上覆河湖相Rb和Sr含量由低增高,而Rb/Sr比值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全新世地层MGS1层段记录了11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该层段63个样品的Rb、Sr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至上覆河湖相Rb和Sr含量由低增高,而Rb/Sr比值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三者与平均粒径Mz(?)的相关系数都在0.43以上。研究表明MGS1至少经历了11次冷干和11次暖湿的气候波动。米浪沟湾剖面MGS1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1层段 Rb和Sr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全新世 米浪沟湾剖面
下载PDF
热带海区在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田丽艳 石学法 +2 位作者 吕海龙 赵广涛 王国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确定了气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突然发生变化,例如第四纪冰期旋回及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了解和掌握这种快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于研究和预测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全球气候变化至...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确定了气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突然发生变化,例如第四纪冰期旋回及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了解和掌握这种快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于研究和预测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这种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动不仅见于冰心和北大西洋高纬区,而且在热带海区也有记录;现代热带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尤其是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类似现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冰期千年尺度古气候事件的根源所在。由于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快速气候变化事件在南海有大量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是我国研究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及其驱动力的天然试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热带海区
下载PDF
MIS3晚期查格勒布鲁剖面微量元素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4 位作者 蒋树萍 舒培仙 郭亿华 杨艺 温小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9-727,共9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查格勒布鲁剖面时代上属MIS3晚期的地层层位(CGS3a层段)中14种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除Co、Ba含量呈相反变化外,P、V、Cr、Mn、Ni、Zn、Pb、Y、Zr、Nb、Cu和As含量在风成沙丘砂中基本上表现为谷值,而在不同层位沙丘砂上覆... 通过对巴丹吉林查格勒布鲁剖面时代上属MIS3晚期的地层层位(CGS3a层段)中14种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除Co、Ba含量呈相反变化外,P、V、Cr、Mn、Ni、Zn、Pb、Y、Zr、Nb、Cu和As含量在风成沙丘砂中基本上表现为谷值,而在不同层位沙丘砂上覆的湖相中则相对为峰,构成与沉积旋回相应的元素变化旋回。元素在沙丘砂中呈现的谷值,主要揭示了干冷气候条件下东亚冬季风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在湖相中的相对富集,则与东亚夏季风盛行时暖湿气候背景下该地所处的特殊洼地地貌位置有关。元素旋回实际上代表的是东亚冬夏季风的气候变化旋回。分析结果显示:MIS3晚期剖面所在地至少经历了5次冬夏季风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反映了该时期我国沙漠地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3晚期 查格勒布鲁剖面 微量元素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绍武 朱锦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157-160,共4页
综合分析了近10a来世界上发表的10个高分辨率全新世气候变化代用资料序列。比较北大西洋冷事件及亚非季风区弱季风事件年代学,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致性。全新世北大西洋共发生9次冷事件,也是弱季风事件。但有的资料表明北大西洋发生冷... 综合分析了近10a来世界上发表的10个高分辨率全新世气候变化代用资料序列。比较北大西洋冷事件及亚非季风区弱季风事件年代学,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致性。全新世北大西洋共发生9次冷事件,也是弱季风事件。但有的资料表明北大西洋发生冷事件时,中国东北夏季风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千年尺度气候振荡 年代学
下载PDF
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保生 温小浩 +7 位作者 王丰年 郭元军 李忠云 郭亿华 司月君 牛东风 胡观冠 郑春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些学者对其驱动机制的看法,并倾向地认为千年尺度变化是在地球外部太阳活动强迫因子影响下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耦合发生的气候的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更新统至全新统 千年尺度气候地层 划分
下载PDF
第四纪两类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现象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张晓 张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2-333,共12页
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是第四纪冰期普遍存在的气候现象。这些事件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为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另一类为海因里希(Heinrich Stadial, HS)事件,后者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O事件,因此也被称为HS-DO事件。H... 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是第四纪冰期普遍存在的气候现象。这些事件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为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另一类为海因里希(Heinrich Stadial, HS)事件,后者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O事件,因此也被称为HS-DO事件。HS事件期间北大西洋冰架的融化一般对应DO振荡的冷相位,这与通常认为的冰架在较冷气候下体积增加并不相符。这两类事件在北大西洋重建数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其气候影响具有全球性。由于没有显著的外强迫驱动这两类气候突变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确认以来,HS-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界关注的重点,且人们对其触发机理仍没有定论。本文基于目前对这两类千年事件的研究现状,集中总结了目前已有的可反映千年事件的重建数据,利用已有的模拟工作,重点回顾了现有的机制理论,评述了目前研究DO事件以及HS-DO事件的局限性,并对其后续工作,尤其是模拟部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气候振荡 北大西洋环流 同位素三期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层段微量元素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5 位作者 温小浩 杜恕环 李志文 王丰年 司月君 欧先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0-308,共9页
本文以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为代表,试图通过对其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探讨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在分析的14种微量元素中,除Cr和Zn以外的12种元素P、Pb、Rb、Nb、Zr、V、Sr、Cu、Ni、As、Ba、Co... 本文以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为代表,试图通过对其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探讨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在分析的14种微量元素中,除Cr和Zn以外的12种元素P、Pb、Rb、Nb、Zr、V、Sr、Cu、Ni、As、Ba、Co含量在MGS1剖面的垂直方向上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元素含量值在沙丘砂中差不多都表现为谷,而在不同层位沙丘砂上覆的河湖相或古土壤中则相对为峰,构成11个谷峰交替变化的元素旋回。研究结果表明,MGS1的古流动沙丘砂与萨拉乌苏河流域现代流动沙丘砂在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上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可以据此将其确定为东亚冬季风作用的主要时期,而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元素含量增高则主要是为盛行的夏季风所致,11个元素旋回代表了全新世东亚冬夏季风千年尺度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这些旋回中的冬季风主导时期在时间和气候性质上可与北大西洋和我国若干地点寒冷事件进行对比,可能表明这是全新世期间北半球冰量增加引起的我国沙漠区域千年尺度的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流域 MGS1层段 全新世 微量元素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下载PDF
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记录的末次间冰阶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保生 温小浩 +8 位作者 David Dian Zhang 李森 董光荣 杜恕环 欧先交 邱世藩 王贵勇 李志文 牛东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通过对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的年代测试、粒度参数(Mz和σ)以及主要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FeO)和(Al2O3+TOFE)/SiO2比值)分析,并结合区域相关地层反映的古环境和腹足类化石指示的古生态,认为AQS3记录了末次间冰阶19... 通过对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的年代测试、粒度参数(Mz和σ)以及主要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FeO)和(Al2O3+TOFE)/SiO2比值)分析,并结合区域相关地层反映的古环境和腹足类化石指示的古生态,认为AQS3记录了末次间冰阶19个旋回的干冷与暖湿的气候波动。其中,15个具有千年尺度旋回的各个温暖期能够较好地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中的D-O事件在时代和气候性质上进行一一对比。可能是由于地处毗邻冰川山麓、加之海拔较高,故该层段粒度与主要氧化物显示的气候变动的幅度并不大,然而却相当敏感。不仅于此,这种千年尺度的温暖气候变化在昆仑山北麓及其近邻区域也有明显的表现。例如,在昆仑山北麓普鲁地层剖面中,指示暖干气候作用下形成的含石膏等盐类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距今31000年、45500~41600年、45900年和54500年,可以依次与GRIPδ18O中的间冰段D/O6,D/O12,D/O13和D/O15进行对比;在阿尔金山北麓,类似的并具有荒漠漆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37200aB.P.和59700aB.P.,分别相当于D/O9和D/O17间冰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高阶地(海拔1310m),可能代表了剧烈升温的气候背景下,环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冰雪大量消融导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湖期",其日历年为33197aB.P.,与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在33000aB.P.的暖阶段相当。发生在昆仑山北麓及毗邻区域AQS3时期若干温暖阶段的地层学证据以及其在时间上能够与GRIP和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相关暖峰的耦合,表明由阿羌剖面末次间冰阶粒度和主氧化物峰谷变化反映出来的多次冷暖波动,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北半球D/O振荡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麓 阿羌黄土剖面 AQS3层段 末次间冰阶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亿华 李保生 +6 位作者 温小浩 杨艺 牛东风 李志文 杜恕环 王丰年 郭元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8-1255,共8页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显示风力强弱的沙丘砂与黄土堆积旋回。以Md(Φ)、Mz(Φ)的5Φ(31.5μm)为界,可以划分出10个"C1—C10"明显的和1个"C11"较弱的(<5Φ)旋回变化...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查格勒布鲁剖面CGS1层段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显示风力强弱的沙丘砂与黄土堆积旋回。以Md(Φ)、Mz(Φ)的5Φ(31.5μm)为界,可以划分出10个"C1—C10"明显的和1个"C11"较弱的(<5Φ)旋回变化。其中,有7个属于沙丘砂与之上覆黄土或古土壤构成的旋回。这些旋回在Md(Φ)、Mz(Φ)上显示出多谷峰波动的形式。不仅如此,粒度的σ、SC/D值和>63μm含量亦随之响应。研究认为,CGS1层段粗粒和细粒层位Md(Φ)等参数和>63μm含量的变化分别代表了东亚冬夏季风的作用过程;冬季风时期的C1与北大西洋IRD事件的冷期B0和B1,C2、C3、C4依次与B2、B3、B4,C7、C9、C10依次与B5、B6、B7在时间-气候性质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北大西洋B8冷期在CGS1中没有明显表现,但仍然能够在Md(Φ)、Mz(Φ)曲线上看到这是一个<5Φ的低值时期,而>63μm的含量相应增高;C5、C6和C8寒冷时段虽未见于北大西洋,但在中国一些地点却有发现。这些由若干粒度指标反映出来的寒冷事件表明,在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活动盛行的总的形势下还存在频繁的千年尺度的冬季风波动。而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寒冷事件存在的与北大西洋寒冷事件的遥相关的关系表明,除C5、C6和C8以外的CGS1粒度记录的寒冷事件都隐含了北大西洋的强烈信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讨论的内容可为全新世北半球的D/O震荡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东亚季风变化与中国沙漠区域环境响应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查格勒布鲁剖面 CGS1 全新世 粒度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则克台黄土粒度组分分离及其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波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浩 贾佳 +2 位作者 路彩晨 王友郡 夏敦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0-1269,共10页
北大西洋地区的末次冰期气候波动在全球具有广泛记录。伊犁地区作为西风区向季风区过渡的边缘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千年尺度气候波动如何影响该区域有待进一步解答。黄土作为恢复古气候的重要地质记录,有利于上述问题的研究。通过对... 北大西洋地区的末次冰期气候波动在全球具有广泛记录。伊犁地区作为西风区向季风区过渡的边缘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千年尺度气候波动如何影响该区域有待进一步解答。黄土作为恢复古气候的重要地质记录,有利于上述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伊犁则克台剖面黄土沉积进行粒度端元分析,结果表明:则克台黄土粒度可分为四个端元,分别为EM1(0. 8μm)、EM2(8μm)、EM3(25. 1μm)和EM4(51. 6μm)。EM1代表成壤组分; EM2代表高空西风组分; EM3和EM4代表尘暴组分,但EM4组分更能够反映末次冰期西伯利亚高压在伊犁地区的扩张。EM2和EM4都能记录千年尺度气候的波动,但响应程度却不同:51. 3~20 ka,EM4含量变化曲线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更为明显;然而20 ka之后,千年尺度事件在EM2含量变化曲线中更为突出。这表明西风和西伯利亚高压都是千年尺度气候信号的重要扩散机制,且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太阳辐射驱动下的北半球冰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端元分析 则克台 西风 西伯利亚高压
下载PDF
南海北部ODP 1144站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有孔虫稳定同位素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海燕 翦知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4-921,共8页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利用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时间分辨率高达约290年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中更新世距今80~100万年前,浮游和底栖有孔虫...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利用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时间分辨率高达约290年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中更新世距今80~100万年前,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稳定氧碳同位素变化揭示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心,即中更新世革命0.9Ma左右,南海北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降水量的增加指示东亚冬、夏季风增强。以中更新世革命为界,水体垂向结构上温跃层和营养跃层的深度从之前的间冰期较浅转变为之后的间冰期较深,底层水与表层水的垂直温度梯度从冰期时较大转变为冰期时较小。轨道尺度上,冰消期时南海北部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变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相位差。千年尺度上,有孔虫的氧碳同住素变化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约0.8ka和约1.4ka的气候波动周期。氧同位素0.8ka滤波显示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较强的信号主要出现在间冰期,有时也出现在冰期,与晚第四纪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主要出现在冰期不同,说明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不仅表现在轨道尺度的气候周期变化上,同时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特征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氧碳同位素 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层段粒度与CaCO_3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丰年 李保生 +5 位作者 牛东风 李志文 温小浩 司月君 杜恕环 郭亿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1-339,共9页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含有11个由古沙丘砂与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粒度和CaCO3的分析,发现其河湖沼相和古土壤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的值明显高于古沙丘砂;CaCO3含量在...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含有11个由古沙丘砂与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粒度和CaCO3的分析,发现其河湖沼相和古土壤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的值明显高于古沙丘砂;CaCO3含量在古沙丘砂及其上覆的河湖相和古土壤中依次变化于0.07%~0.32%(平均值为0.16%)、0.05%~1.50%(0.27%)和0.06%~1.42%(0.64%),并与平均粒径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8);构成与沉积旋回波动韵律相同的11个峰谷交替的粒度和CaCO3旋回,指示了全新世气候冷、暖的变化过程和东亚冬夏季风千年尺度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这些旋回中的冬季风主导时期可与北大西洋8 200、5 000、4 000、2 700、1 400aBP等寒冷事件进行对比,和中国若干地点的气候波动具有良好对应关系,可能表明全新世东亚季风在全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全球冰量变化的共同作用下,表现为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的相互交替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流域 MGS1层段 粒度 CACO3 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深海沉积元素记录的氧同位素3期以来千年尺度快速气候波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昕 郑洪波 乔培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6-1015,共10页
对南海北部MD05-2903岩芯进行的高分辨率元素含量测试发现,K/Ti值可较完整、细致地揭示出氧同位素3期(MIS 3)以来的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应是目前从南海深海沉积中获得的该时期分辨率最高、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信号最强的古气候记录.与高... 对南海北部MD05-2903岩芯进行的高分辨率元素含量测试发现,K/Ti值可较完整、细致地揭示出氧同位素3期(MIS 3)以来的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应是目前从南海深海沉积中获得的该时期分辨率最高、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信号最强的古气候记录.与高纬极地冰芯及北半球中-低纬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发现,MD05-2903岩芯K/Ti值具有类似锯齿状的气候变化特征.粒度分析发现,K/Ti值与细端元粒度组分含量同步变化;矿物成分测试表明,富K的伊利石含量在K/Ti峰值处明显比低值处增高,含Ti重矿物的含量变化则相反.因此认为,在千年尺度上,K/Ti值反映了以伊利石为主的富K细粒风化矿物和含Ti重矿物在冰阶和间冰阶对南海北部的输入及沉积变化,而这受到了东亚季风变迁带来的降雨变化,以及随之引起的陆地母岩风化产物剥蚀程度及河流搬运能力变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 TI 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氧同位素3期以来 陆地风化 南海北部 深海陆源碎屑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硅记录的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兰兰 邱卓雅 +2 位作者 向荣 杨艺萍 陈木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消期(18~10 ka)以及高生产力的全新世。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沉积物中放射虫物种主要是具有硅化程度较高的矢状环形结构的轭环虫/双篮虫属占据绝对优势(约60%)、少见硅化程度轻的纤细结构,推测末次冰期沉积物中硅质生物壳体受到明显溶解作用影响,尽管如此,末次冰期碳酸钙含量约20%、生物硅含量3.5%~4.4%、放射虫丰度1000~6000枚·g^(-1),表明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营养盐物质丰富、生物量较高。该结论得到放射虫群落结构中罩笼虫目高相对丰度(>50%)的数据支持,其被认为是营养盐丰富的指标。此外,末次冰消期生物硅含量的阶段性波动变化现象,可能是受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调控引起的,即Heinrich1(HS1)和新仙女木(YD)时期生产力增高、生物量增加,推测与陆源有机物质的输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进入上层水体、南极中层水入侵带来中层水通风增强促进硅质生物生产力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古生产力 末次冰期 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印度洋东北部
下载PDF
MIS5b以来西樵山主量地球化学元素记录的D/O旋回与古生物实证
17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5 位作者 舒培仙 司月君 温小浩 朱丽东 王丰年 李志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6-1178,共13页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主要元素波动划分出34.5个元素旋回"CY0—CY34"(其中CY0属于0.5个旋回),其平均变率—3.1 ka/旋回为千年尺度级别。通过对这些元素与气候的关系和古生物(孢粉和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的论证,认为气候旋回与这些元素旋回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MIS5b以来该地曾发生过34.5个时期的寒冷与温暖即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变化的千年尺度的气候旋回。研究表明,MIS5b以来这些旋回中的若干阶段与北半球高纬地区D/O事件存在很好的"遥相关",即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基本一致。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南亚热带发现的MIS5b以来高分辨率的元素/气候波动,其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自那时以来一个比较完整的D/O气候旋回在东亚大陆更南部区域的存在。表明,这个时代东亚季风旋回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除了北半球冰量变化幅度的影响外,西太平洋暖池(温度与消长幅度)亦对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夏季风时期对低纬地区的影响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5b—MIS1 西樵山 主量地球化学元素 千年尺度气候旋回 气候变迁
下载PDF
末次冰期Bipolar Seesaw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郑培松 赖忠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5期455-470,共16页
频繁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是冰期气候的典型特征。末次冰期时,南极和格陵兰在千年尺度呈现出反相位的温度变化:当格陵兰气候处于暖期时南极缓慢降温,当格陵兰处于冷期时南极缓慢升温。这种南北极遥相关现象被称为Bipolar Seesaw。Bipolar ... 频繁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是冰期气候的典型特征。末次冰期时,南极和格陵兰在千年尺度呈现出反相位的温度变化:当格陵兰气候处于暖期时南极缓慢降温,当格陵兰处于冷期时南极缓慢升温。这种南北极遥相关现象被称为Bipolar Seesaw。Bipolar Seesaw对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并且Bipolar Seesaw背后的物理过程与冰期大气CO;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Bipolar Seesaw对于理解冰期气候的运行机制,探究大气CO;变化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末次冰期Bipolar Seesaw现象的观测研究已较为全面,但Bipolar Seesaw的具体机制仍有众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Bipolar Seesaw的研究进展,并归纳了Bipolar Seesaw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Seesaw 冰期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冰期千年尺度大气CO 变化 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下载PDF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Holocene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at High Altitudes of East and Central Asia: A Case Study of Picea/Abies Pollen Change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Yu ZHANG Cheng-qi ZHOU Xue-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674-687,共14页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high-altitude regions is a focus o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icea/Abies fore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t high altitudes of East and Central Asia,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nges...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high-altitude regions is a focus o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icea/Abies fore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t high altitudes of East and Central Asia,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nges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Humidity is an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 that affects high-altitude ecosystem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Picea/Abies forests and millennial-scale variability of humidity is still not dear. Palynological records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millennial-scale paleovegetation changes,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reconstruct past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nd Central Asia. In this study, we synthesized 24 Picea/Abies pollen and humidity/moisture changes based upon Holocene lake records in East and Central Asi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high-latitude ecosystem to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Holocene lacustrine Picea/Abies pollen in arid Central Asia differs from that of monsoonal East Asia, which can be due to different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between monsoonal and arid Central Asia.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Picea/Abies pollen and humidity/moisture conditions was examined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pollen and humidity/moisture recor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llennial-scale Picea/Abies distribution changes aremainly controlled by moisture variability at high altitudes, while the temperature effect plays a minor role in Picea/Abies distribution changes. Moreover, this research proves that lacustrine Picea/Abies pollen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millennial-scale humidity/moisture evolution at high altitudes in East and Central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sediments Palynological records High-altitude regions Picea/Abies Asian summermonsoon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民勤盆地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千百年尺度夏季风快速变化 被引量:80
20
作者 陈发虎 朱艳 +3 位作者 李吉均 施祺 靳立亚 B. Wuneman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414-1419,共6页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具有1.6 ka显著周期, 早全新世更表现出0.8 ka的周期变化. 全新世气候的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湖泊沉积记录 快速变化 民勤盆地 夏季风 千年尺度气候 周期性波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