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建英 卢刚臣 +1 位作者 孔凡东 李廷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有孔洞型、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型 4类 ,其中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要储集空间 ,最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带、平面上分区的特点。在纵向上划分的 4个带中 ,以第 2、3带储集性能为...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有孔洞型、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型 4类 ,其中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要储集空间 ,最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带、平面上分区的特点。在纵向上划分的 4个带中 ,以第 2、3带储集性能为好 ,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在平面上的残丘区和凹槽区中 ,以残丘区岩溶作用强度大、保存条件有利 ,储层最为发育。溶蚀孔洞的形成受控于岩性、水性质、构造运动及古气候、裂缝等因素 ,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早海西岩溶期 ;构造裂缝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岩性、构造位置及埋深 ,主要形成期是印支和早燕山期。印支早燕山运动对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大量裂缝、再次溶蚀、产生新的孔洞 ;中晚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充填作用 ,喜山运动则使孔洞缝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奥陶系储层 储集类型 分布特征 形成机制 孔隙演化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李泉 郑玉梅 +1 位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 ,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 ,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扇和反冲断层构成的三角带内幕构造 ,抬升受侵蚀形成潜山主体 ,喜马拉雅期的两次右旋拉张使潜山掀斜定型 ,晚第三纪以来发生整体热沉降 ,潜山两侧凹陷沙三段生成油气向潜山侧向运移成藏。图 4参 4(吴李泉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途径 逆冲断层 三角带构造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35
3
作者 于学敏 苏俊青 王振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共3页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千米桥潜山
下载PDF
千米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气源对比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霞 胡国艺 +4 位作者 张福东 李剑 蒋助生 李志生 张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3,59,共4页
为判明黄骅坳陷千米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的气源问题 ,对大港地区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热模拟实验。采用气源综合动态对比思路 ,根据对模拟得到的产气率、轻烃、轻烃碳同位素的研究 ,对千米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进行动态气源对比。对比结论 ... 为判明黄骅坳陷千米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的气源问题 ,对大港地区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热模拟实验。采用气源综合动态对比思路 ,根据对模拟得到的产气率、轻烃、轻烃碳同位素的研究 ,对千米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进行动态气源对比。对比结论 :板桥凹陷和歧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均可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供气 ,认为潜山凝析油主要来源于烃源岩成熟阶段 ,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烃源岩高成熟阶段。图 6表 2参 4(罗霞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奥陶系潜山 天然气 气源对比 气藏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恭洋 何鲜 +1 位作者 陶自强 刘树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5-379,共5页
将千米桥碳酸盐岩古潜山的岩溶发育分为风化壳岩溶和缝洞系岩溶两种成因类型,并论述了两类岩溶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鉴别标志。结合勘探和生产成果,阐明了千米桥潜山气藏的天然气分布是受整体构造高点的控制,含气储层受潜... 将千米桥碳酸盐岩古潜山的岩溶发育分为风化壳岩溶和缝洞系岩溶两种成因类型,并论述了两类岩溶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鉴别标志。结合勘探和生产成果,阐明了千米桥潜山气藏的天然气分布是受整体构造高点的控制,含气储层受潜山顶面200m左右范围内的风化壳岩溶控制。认为缝洞系岩溶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期次性,对产层的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碳酸盐岩 古岩溶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利用分频地震属性进行古风化壳岩溶储层预测--以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欧阳永林 马小明 +3 位作者 郭晓龙 耿晶 张秀平 代春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是长期暴露及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有效缝洞空间,其岩性特别是灰岩的基质孔隙度总体很低,储层的渗流通道主要依靠裂缝,因此以灰岩为基础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大中型溶洞以及相互沟通的... 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是长期暴露及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有效缝洞空间,其岩性特别是灰岩的基质孔隙度总体很低,储层的渗流通道主要依靠裂缝,因此以灰岩为基础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大中型溶洞以及相互沟通的裂缝系统,而以白云岩为基础形成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则表现出较高的基质孔隙及渗透率,其中的缝洞系统特别是大中型溶洞则没有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那样发育,时而会出现粘土含量相对较高、油气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为了有效区分裂缝储层和粘土含量的响应特征,分析了振幅统计类、复地震道统计类以及相关统计类10余种地震属性的特征,并与已钻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低频异常与含气储集层渗透率较高有关,高频振幅异常通常提示粘土含量较高。该方法在千桥潜山凝析气田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地震属性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切片技术 千米桥潜山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亚光 苏俊青 +1 位作者 朱银霞 李宏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4-266,286,共4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近年发现的大型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一个以中高凝析油含量和饱和型凝析气藏为主体的复合气藏。该气藏的构造为道冲构造侵蚀而成的残丘山,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孔体系,流体呈层状分布...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近年发现的大型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一个以中高凝析油含量和饱和型凝析气藏为主体的复合气藏。该气藏的构造为道冲构造侵蚀而成的残丘山,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孔体系,流体呈层状分布(集中分布于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上段)。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温度高,压力系统正常,处于封闭水文地质体系中(无活跃边、底水),具有弹性气驱生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地质特征 逆冲构造 碳酸盐岩储层 压力系统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数值模拟开采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辉 陈松 +2 位作者 黎运秀 杨丽容 杨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5-317,322,共4页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数值模拟开采 碳酸盐岩 双重介质 组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评价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武站国 张凤敏 +1 位作者 孙广伯 曹宏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7-270,278,共5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发现是20世纪末在渤海湾盆地的重大发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由于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型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型,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是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技术...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发现是20世纪末在渤海湾盆地的重大发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由于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型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型,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是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技术)的研制成功,已经可以对近井壁地质现象进行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探测深度的限制,该技术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储层的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的变化做出有效预测。以对千米桥潜山储层的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了在系统取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采用将3700常规测井资料与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的对岩性进行识别的方法,和将有效孔隙分为(与宏观岩心观察和微观分析化验资料相吻合的)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的对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应用CMR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判别流体性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碳酸盐岩 凝析气藏储层 定量评价 奥陶系 测井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九 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凝析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2 位作者 付立新 肖敦清 马晓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3期44-52,共9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田发现于1998年10月,于1999年6月产油气。它是渤海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低位潜山油气田,油气藏为新生古储式,潜山北、南两侧的古近系生油凹陷为其油气来源,油气主力产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面积为57.1k... 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田发现于1998年10月,于1999年6月产油气。它是渤海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低位潜山油气田,油气藏为新生古储式,潜山北、南两侧的古近系生油凹陷为其油气来源,油气主力产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面积为57.1km2,探明油气当量达394.68×108m3。该油气田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东北倾没端,是一个受裂缝和岩溶洞穴共同控制的复杂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本文回顾了油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在论述潜山油气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实践和认识,分析了此类潜山勘探的成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千米桥油气田 古潜山油气田 奥陶纪 海相地层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祝文亮 刘俊杰 +1 位作者 梁峰 陈树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 ,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 ;2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 ,逐层求取层速度 ,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3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4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层速度 地震资料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勘探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地质模型
下载PDF
利用不稳定试井分析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酸压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迪生 徐建平 +1 位作者 贺子伦 张红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储层是由碳酸盐岩组成的。采用酸化压裂增加气井产能的方法已成为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必要措施。通过不稳定试井测试对酸化压裂效果的分析证明:并非所有地层都不具备高产能力;对一些原来渗透性小...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储层是由碳酸盐岩组成的。采用酸化压裂增加气井产能的方法已成为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必要措施。通过不稳定试井测试对酸化压裂效果的分析证明:并非所有地层都不具备高产能力;对一些原来渗透性小而没有伤害的地层进行酸化压裂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生产井产能的提高作用是很有限的;地层伤害是影响酸化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分析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酸压
下载PDF
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昌茹 郑琳 +3 位作者 李长洪 卢青静 张庆 金合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16-820,共5页
千米桥地区古岩溶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国外岩溶角砾岩的分类三角图及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岩分类方案,将其划分为岩溶残积岩、岩溶塌积岩、岩溶填积岩、岩溶淀积岩、岩溶溶蚀岩、岩溶交代岩、岩溶冲积岩和岩溶张裂岩等8类。在此基础... 千米桥地区古岩溶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国外岩溶角砾岩的分类三角图及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岩分类方案,将其划分为岩溶残积岩、岩溶塌积岩、岩溶填积岩、岩溶淀积岩、岩溶溶蚀岩、岩溶交代岩、岩溶冲积岩和岩溶张裂岩等8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分析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采样分析,认为:该地区古岩溶岩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是多期叠加的结果;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古岩溶岩先后经历了裸露期的风化壳岩溶、深埋藏期的热液岩溶和压释水岩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 岩溶岩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包裹体 岩溶叠加
下载PDF
大港探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裂缝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东 苏立萍 +2 位作者 赵腊腊 吴刚 鞠海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5期48-53,共6页
依据大港千米桥地区大量静、动态资料,在储层特征、产层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裂缝是影响储层品质及产能的主要因素,储集类型主要为微裂缝—孔隙型。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构造(溶蚀)缝、压溶缝及节理缝等。将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和... 依据大港千米桥地区大量静、动态资料,在储层特征、产层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裂缝是影响储层品质及产能的主要因素,储集类型主要为微裂缝—孔隙型。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构造(溶蚀)缝、压溶缝及节理缝等。将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并建立裂缝模型,显示裂缝密度高值区的发育主要集中在不整合下的表层岩溶带内且以奥陶系潜山面下20~80m范围内最为集中,裂缝密度高值区具有成层分布、局部富集、各井之间裂缝发育差异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探区 千米桥潜山 奥陶系 裂缝 裂缝建模 油气田开发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油气储集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亚斌 肖毓祥 +3 位作者 龚幸林 杜秀娟 李丽荣 刘元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48-853,共6页
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复杂的凝析油气藏,一些生产井大量出水,其原因至今尚未搞清。通过地质、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潜山储层属于风化壳型,有效储层在距潜山顶面250 m以内范围,在不考虑封存水的情况下,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层状纯气藏"... 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复杂的凝析油气藏,一些生产井大量出水,其原因至今尚未搞清。通过地质、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潜山储层属于风化壳型,有效储层在距潜山顶面250 m以内范围,在不考虑封存水的情况下,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层状纯气藏"。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建立起了双储集系统模式,研究了封存水储集系统的赋存状态,指出射孔完成特别是酸化这种完井方式是造成气井产水的主要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奥陶系 风化壳 成藏模式 封存水 双储集系统
下载PDF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藏成因探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炳振 王振升 苏俊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对千米桥古潜山研究认为,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气藏的凝析油气来源于古潜山北临的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主要为偏腐殖型生烃母质成熟晚期演化阶段的产物;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是现今中南部远源高部位分布密度相对高的... 通过对千米桥古潜山研究认为,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气藏的凝析油气来源于古潜山北临的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主要为偏腐殖型生烃母质成熟晚期演化阶段的产物;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是现今中南部远源高部位分布密度相对高的成熟凝析油气、北部近源围斜部位为密度相对低的高熟气的主要原因;运移方向从北向南,通道有东西两条,西自板深701井区注入,凝析油气在板深7、8井区大量聚集,东在板深4井区附近,油气注入后聚集成藏,受板深4井西断层遮挡,不再向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田 油气藏 成因 多期充注 大港油田 地质 流体分析
下载PDF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平 王建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 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 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奥陶系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低密度水包油压井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喜柱 周福建 +3 位作者 郑淑杰 王凌梅 代礼杨 钟惠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113,共2页
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常压凝析气藏已进入中期开采阶段,由于使用的水基压井液密度均大于1.0g/cm3,洗井时经常有压井液漏失,对储集层损害严重,严重降低产能.室内岩心研究表明,在净压力作用下,储集层的压力敏感性较强,气体流速敏感性损害程... 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常压凝析气藏已进入中期开采阶段,由于使用的水基压井液密度均大于1.0g/cm3,洗井时经常有压井液漏失,对储集层损害严重,严重降低产能.室内岩心研究表明,在净压力作用下,储集层的压力敏感性较强,气体流速敏感性损害程度很弱,地层水损害程度中偏严重.在模拟储集层高温条件下,对现场使用的压井液损害储集层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渗透率小于10mD的气层渗透率的损害平均为53%,这主要是压井液的滤液进入岩心的细小孔喉引起水锁伤害所致.根据不同伤害机理理研制出一种效果较好的低密度(0.84~0.90g/cm3)水包油压井液,抗温168℃,抗水、油污染容量10%,渗透率恢复值平均为90.06%,最低在87.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气藏 储集层伤害评价 低密度水包油压井液 抗高温 储集层保护
下载PDF
千米桥主潜山凝析气藏气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钰 陈艳 +1 位作者 邓学峰 赵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千米桥主潜山凝析气藏为高饱和、中高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投入试采以后,具有初期产量较高、压力和产量递减较快、含水上升较快等特点。针对其出水特征,利用动态资料和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产出水矿化度、生产曲线、测井资料、... 千米桥主潜山凝析气藏为高饱和、中高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投入试采以后,具有初期产量较高、压力和产量递减较快、含水上升较快等特点。针对其出水特征,利用动态资料和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产出水矿化度、生产曲线、测井资料、试气资料和地质资料等因素,从多角度综合分析确定出水原因。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断出水层位和出水原因,为制订下一步的防水、控水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主潜山凝析气藏 气水分布特征 出水原因 非线性物质平衡法 水体影响函数 AIF法
下载PDF
大港千米桥潜山储层形成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付立新 杨池银 肖敦清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之下的千米桥潜山是一个深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潜山形成经历了中—新生代褶皱抬升—埋藏改造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复杂,有效孔隙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晚期油气的充注。...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之下的千米桥潜山是一个深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潜山形成经历了中—新生代褶皱抬升—埋藏改造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复杂,有效孔隙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晚期油气的充注。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的解析表明,中生代强烈构造变形事件之后的大气水岩溶作用形成了潜山储层基本格架,而第三纪埋藏过程中发生的选择性溶蚀与胶结作用则使储层结构复杂化,储集空间分割性进一步加强。在潜山油气充注过程中,缝洞系统与供烃窗口的对接关系决定着油气主疏导网络分布,而疏导网络与储集空间的连通与否则控制潜山油气分布。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应属于成岩封闭的裂缝性油气藏,而非块状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碳酸盐岩储层 古潜山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藏成因 油气藏类型 千米桥油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