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升/降压PFC变换器分阶段电流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毛鹏 王川云 贾红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126,140,共6页
分析了单相级联型Boost-Buck高功率因数整流器工作原理,指出了传统双环控制方案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分阶段电流控制方案,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新方案中,升压模式下采用平均电流控制,降压模式下采用电荷控制,可确保变换器在一... 分析了单相级联型Boost-Buck高功率因数整流器工作原理,指出了传统双环控制方案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分阶段电流控制方案,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新方案中,升压模式下采用平均电流控制,降压模式下采用电荷控制,可确保变换器在一个基波周期内的不同阶段都实现良好的输入电流控制效果,达到电流优化控制的目的。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指出了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 功率因数校正 分段优化 组合控制
下载PDF
一种升/降压斩波器与可逆PWM调速相兼容的实验电路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瑾 《科技广场》 2011年第1期203-206,共4页
本文分析了升/降压斩波电路、可逆PWM调速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升/降压斩波与可逆PWM调速相兼容的实验电路,并介绍了其实验内容、要求、实验特性和实验操作方法。
关键词 升/降压斩波 SG3525 PWM调速
下载PDF
结构新颖的升/降压型电荷泵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智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0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升/降压 电荷泵 电源
下载PDF
一种提高单电感双输出升/降压型转换器轻载效率的设计策略
4
作者 李叶 许伟伟 洪志良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516,共7页
为了提高单电感双输出升/降压型直流-直流转换器在轻载下的效率,设计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转换条件的非连续导通模式(DCM)功能和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前者降低了电感电流的均方根值,减少了导通损耗;后者降低了开关频率,减少了开关损... 为了提高单电感双输出升/降压型直流-直流转换器在轻载下的效率,设计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转换条件的非连续导通模式(DCM)功能和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前者降低了电感电流的均方根值,减少了导通损耗;后者降低了开关频率,减少了开关损耗。详细分析了在PFM控制下转换器的驱动能力、电感电流纹波和输出电压纹波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采取了一种可以由两路任意升/降压输出灵活复用的自适应导通时间控制方法。经0.25μm 2P4M CMOS混合信号工艺流片验证,测试结果显示DCM和PFM时序与设计方案吻合,各种转换条件下输出电压纹波在40~70 mV。通过比较发现,对轻载效率的提升可以达到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升/降压型转换器 非连续导通模式 脉冲频率调制 自适应导通时间控制
下载PDF
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庆君 柏骏 +7 位作者 季相国 曲乐丰 李文波 颜玉峰 柴东喆 柳尧林 李清勇 曹忠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结果共纳入1448例患者,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占87.8%。评估代偿血管情况,平均手术时间(51.8±6.1)min,颈内动脉阻断时间(11.4±3.1)min。经诱导性升压后,所有患者残端压均升高,其中1438例(99.3%)>50mmHg。监测脑电氧饱和度,阻断前未升压时,术侧较对侧明显降低[(56%±3%)比(64%±4%),P<0.05];诱导性升压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比(70%±2%),P>0.05];颈动脉开放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比(69%±3%),P>0.05]。围手术期共发生脑梗死2例,同侧脑出血1例,对侧脑出血1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CEA术中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可起到临时脑保护作用.初步证明了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大脑动脉环 诱导性升/降压 残端压
原文传递
Z源变换器 被引量:164
6
作者 彭方正 房绪鹏 +2 位作者 顾斌 高奇 钱照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阻抗源功率变换器拓扑和它应用于DC/AC、AC/DC、AC/AC、DC/DC功率变换时的控制方法。阻抗源变换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阻抗网络(或电路),将变换器主电路和电源耦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传统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器不能得到的独...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阻抗源功率变换器拓扑和它应用于DC/AC、AC/DC、AC/AC、DC/DC功率变换时的控制方法。阻抗源变换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阻抗网络(或电路),将变换器主电路和电源耦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传统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器不能得到的独特特性,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功率变换概念,克服了传统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器的不足。以应用于燃料电池逆变功率变换的阻抗源逆变器为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变换器 升/降压 新型拓扑
下载PDF
具有Trans-Z源的单相交流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毅 曹茂永 +2 位作者 张刘春 房绪鹏 仲崇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62-2168,共7页
针对传统单相电压源AC-DC-AC变换器存在电压传输比低、死区控制复杂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based Z-source(Trans-Z源)的新型单相交流变换器。通过研究该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稳态升压特性,并推导了变换器的... 针对传统单相电压源AC-DC-AC变换器存在电压传输比低、死区控制复杂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based Z-source(Trans-Z源)的新型单相交流变换器。通过研究该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稳态升压特性,并推导了变换器的升压公式;建立了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电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耦合电感匝数比与逆变桥直通占空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通过系统仿真和搭建200 V/50 Hz样机模型来验证变换器的性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交流变换器 Trans-Z源 升/降压 小信号模型 稳态性能
下载PDF
双向功率流电压型准Z源DC-DC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房绪鹏 许伟 马伯龙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2-897,共6页
为克服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不足,对一种新型的双向功率流电压型准Z源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该变换器是基于准Z源变换器的思想,其中双向功率开关由两个面对面连接的IGBT模块构成,通过PWM波形控制双向功率开关导通占空比,实现在单一拓... 为克服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不足,对一种新型的双向功率流电压型准Z源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该变换器是基于准Z源变换器的思想,其中双向功率开关由两个面对面连接的IGBT模块构成,通过PWM波形控制双向功率开关导通占空比,实现在单一拓扑结构下双向功率流传输的目的。该拓扑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双向的升/降压输出,并且具有较宽的调压范围。首先应用saber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其结果证实了该电路拓扑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Z源 DC-DC变换器 SABER仿真 双向功率流 升/降压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太阳能充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程红丽 张耕川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9,76,共7页
针对高压输电线路污秽监测系统中光伏供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了适合于小功率太阳能电池快速为超级电容器充电的系统。本设计采用BUCK-BOOST电路作为充电电路的主拓扑结构,并采用新颖的MPPT跟踪方法,即加权变步长电压滞环扰动观察技术,... 针对高压输电线路污秽监测系统中光伏供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了适合于小功率太阳能电池快速为超级电容器充电的系统。本设计采用BUCK-BOOST电路作为充电电路的主拓扑结构,并采用新颖的MPPT跟踪方法,即加权变步长电压滞环扰动观察技术,由现场可编程门陈列实现控制。运用Matlab/Simulink对电路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完成了充电系统的制作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充电系统采用小功率太阳能电池,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为2F和5F超级电容器组的充电工作。与课题组之前的研究成果相比,本设计有效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压变换电路 光伏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超级电容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南八深冷装置分子筛脱水系统优化运行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胜勇 李玉军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3期30-35,共6页
为解决南八深冷装置投产初期分子筛脱水系统存在的吸附器床层升/降压速度过快、设计再生温度不达标、吸附/再生周期不合理、控制程序不完善等问题,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两个方面,对脱水系统运行方式及控制程序进行优化,最终将升/降压速... 为解决南八深冷装置投产初期分子筛脱水系统存在的吸附器床层升/降压速度过快、设计再生温度不达标、吸附/再生周期不合理、控制程序不完善等问题,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两个方面,对脱水系统运行方式及控制程序进行优化,最终将升/降压速度由0.73 MPa/min调整为0.25 MPa/min,热吹温度由180℃调整为210℃,吸附/再生周期由8 h调整为12 h,床层在进行升/降压过程中,程序强制执行,同时增加反馈确认功能,避免人为误操作。通过对脱水系统运行方式及控制程序优化,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了脱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脱水 升/降压速度 热吹温度 再生周期 控制程序
下载PDF
宽范围电能变换系统及其应用
11
作者 毛承雄 黄晓燕 +3 位作者 沈黎明 杨嘉伟 陆继明 付学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53-2059,共7页
为了进行宽范围的电能变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能变换系统。该变换系统由一种新型的变比可调变压器和电力电子电路构成,根据变压器工作频率的不同,系统可分为工频和中频两种拓扑结构。变比可调变压器是整个变换系统的核心,因而详细介绍... 为了进行宽范围的电能变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能变换系统。该变换系统由一种新型的变比可调变压器和电力电子电路构成,根据变压器工作频率的不同,系统可分为工频和中频两种拓扑结构。变比可调变压器是整个变换系统的核心,因而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变比切换顺序、限流电阻的选择以及变比的设计。以超级电容储能的应用为例,介绍了中频变换系统在超级电容放电和充电两种情况下的工作模式和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基于超级电容的三相中频宽范围电能变换系统的模型,对超级电容放电和恒流充电两种工况进行了仿真,并在一台5kVA的单相中频系统样机上进行了硬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变比以及外围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超级电容端电压能够大范围变化,而系统电压可以保持稳定。硬件试验结果表明变比可调变压器的变比切换过程对系统输出无影响,验证了系统在实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输入范围 升/降压 拓扑结构 变比可调变压器 超级电容储能 恒流充电 解耦控制
下载PDF
一种基于SG3525的可逆直流脉宽调速实验电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瑾 《通信电源技术》 2006年第5期12-13,16,共3页
文章分析了升/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集成芯片SG3525的应用特点,并对由SG3525控制,通过升/降压斩波电路来实现的直流脉宽调速电路进行了分析和实验。
关键词 升/降压斩波电路 SG3525 直流脉宽调速
下载PDF
用MAX1672设计便携式设备电源
13
作者 何乐生 周龙江 黄惟一 《电子设计应用》 2005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本文以MAX1672为例介绍了升/降压DC-DC转换器的基本原理,针对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个用MAX1672设计的便携仪器电源。
关键词 升/降压DC-DC转换器 MAX1672 便携仪器电源
下载PDF
智能充电管理集成电路MAX1870及其应用
14
作者 房明明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9年第4期10-13,16,共5页
MAX1870是Maxim公司推出的升/降压型智能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利用它可使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保持恒充/放电,从而保证充足电而不要过放电。文中介绍了MAX1870的主要特点、引脚功能、应用电路和外围器件选择方法。
关键词 智能充电 电源管理 升/降压 锂离子电池 MAX1870
下载PDF
一种高增益双向准Y源DC-DC变换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绪鹏 王晴晴 +1 位作者 郑士成 綦中明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7,共7页
针对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增益小、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高增益双向准Y源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通过调节双向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和耦合电感的匝数比,实现功率双向传输的目的。电路拓扑结构简单,传输效率高,具有连续... 针对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增益小、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高增益双向准Y源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通过调节双向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和耦合电感的匝数比,实现功率双向传输的目的。电路拓扑结构简单,传输效率高,具有连续的输入电流,绕组匝数比设计灵活,进一步提高了电压增益,调压范围更宽。首先对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学公式推导证明了其正、反向2种工作状态下的升/降压性能;然后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样机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电路拓扑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Y源 双向DC-DC变换器 高电压增益 升/降压输出
下载PDF
10kV移动智能变电站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书华 郑剑武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第11期80-81,共2页
研制集升压、降压和环网旁带功能于一体的10 kV移动智能变电站,可与移动式发电车、旁路电缆展放车等灵活组合,临时取电作为应急电源,或用于旁带10 kV故障电缆,或在季节性用电高峰期间对固定式配变临时并联增容。
关键词 升/降压一体干式变压器 智能化监控平台 应急供电
下载PDF
基于LM3429的高性能6W LED驱动电源研究
17
作者 李昊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5期37-39,共3页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TI的LM3429芯片特点以及工作原理,并且提出一种基于该芯片功率为6W的LED驱动电源设计方法.经过样品测试,满足性能要求,且对设计高性能、低成本的LED驱动电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LED驱动 LM3429 升/降压 直流
下载PDF
升/降压式电荷泵DC/DC变换器LM3355
18
《无线电》 2002年第9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升/降压 电荷泵 DC/DC变换器 LM3355
原文传递
Model-based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n electrohydraulic lifting system with valve compensation strategy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华 侯交义 +1 位作者 赵勇刚 陈英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10-3117,共8页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in mobile machinery is always very low,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controller design.To improve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mathematical m...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in mobile machinery is always very low,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controller design.To improve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lifting system and the rubber hose was accomplished according to an electrohydraulic lifting test rig built in the laboratory.Then,valve compensation strategy,including spool opening compensation (SOC) and dead zone compensation (DZC),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flow-pressure characteristic of a closed-centered proportional valve.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point-to-point trajectory tracking between a proportional controller with the proposed compensations and a traditional PI controller were conducted.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al absolute values of the tracking error are reduced from 0.039 m to 0.019 m for the slow point-to-point motion trajectory and from 0.085 m to 0.054 m for the fast point-to-point motion trajectory with the proposed compensations.Moreover,tracking error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was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reduce the tracking error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valve compensation dead zone compensation mobile machinery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Adventitious Roots to Water Use Strategy of Juniperus sabina in a Semiarid Area of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Lingli Yang Naoko H. Miki +3 位作者 Naoko Matsuo Guosheng Zhang Linhe Wang Ken Yoshikaw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4年第3期251-259,共9页
duniperus sabina Linnaeus, an evergreen shrub with prostrate life form,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and moving and is an important tree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 i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It has laterally distributed a... duniperus sabina Linnaeus, an evergreen shrub with prostrate life form,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and moving and is an important tree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 i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It has laterally distributed adventitious roots and a deeply distributed main root system. To detect water movement between the main root system and adventitious roots, we adopted heat pulse sensors using the Heat Ratio Method, a high precis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low sap flow rates. Two sensors were implanted in each individual in the stem between the main root system and adventitious roots, and another two in lateral stems distal to all the roots. Positive sap flows during nighttime, even under saturate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were detected only between the main root system and adventitious roots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and the rate of flow increased as drought progressed and decreased or disappeared after rain eve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water movement from the main root system to adventitious roo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high contribution of nighttime sap flow to transpiration (11%-1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also involves the process of hydraulic lift, a water movement from moist subsoil to dry surface soils. Integrated water use strategy between the main root system and adventitious roots via the process of hydraulic lift of soil water maximizes water acquisition efficiency from both subsoil water and water from rain pulses on the soil surface; this increases survivability in the water-limited environment of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ntitious roots hydraulic lift Juniperus sabina L. semiarid environment water acquisi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