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脉搭桥体会
1
作者 江力 郭志刚 +1 位作者 魏民新 杨冬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桥体 非体外循环下 主动脉插管 脑部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 旁路血管 手术治疗 冠脉搭桥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绪军 杨碧波 +1 位作者 张永 陈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0-282,共3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5%。虽然引起CABG后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体外循环、房颤等,但诸多研究认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可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5%。虽然引起CABG后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体外循环、房颤等,但诸多研究认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可能是脑卒中重要原因。升主动脉插管、阻断、钳夹或近端吻合使AAA斑块或碎片脱落,引起脑栓塞进而导致CABG术后脑卒中。AAA的诊断以及如何在CABG中减少或避免粥样硬化斑块或碎片脱落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硬化斑块 CABG术 后脑卒中 ARTERY AORTIC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碧波 高峰 +4 位作者 崔仲奇 刁国华 徐敏 高文德 郝兴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 方法  2 2例患者中 ,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 9% ) ;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 (41% ) ,其中 5例在深低温、低...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 方法  2 2例患者中 ,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 9% ) ;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 (41% ) ,其中 5例在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 升主动脉近端吻合。 结果  2 0例康复出院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绞痛、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胸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 减少术中升主动脉操作是防止升主动脉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带蒂动脉旁路、旁路远端序贯吻合和近端Y形吻合可避免或减少旁路 升主动脉吻合 ;低温体外循环加左心室引流时 ,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远端吻合 ;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下行旁路 升主动脉吻合 ,可避免阻断和部分阻断升主动脉 ,利于控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合并症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忠 陈保俊 +4 位作者 张杰 曹彬 李庆国 周庆 王东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3岁。5例联合应...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3岁。5例联合应用off-pump 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杂交技术治疗,其余26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off-pump CABG。9例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6例以左乳内动脉为惟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1例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无吻合口。结果5例"杂交"手术患者共经PTCA植入支架6枚,26例胸骨正中开胸患者移植血管74支(2~4支/例),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4例,明显缓解7例。发生心房颤动2例,行二次开胸手术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9例,随访3个月~3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杂交"手术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再发,其余2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ff-pump 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下载PDF
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在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小丰 方良伟 +3 位作者 王亚勤 胡海波 朱大伟 胡国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68-69,72,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G)。2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3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未在升主动脉上进行任何操作。结果5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3支,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手术后所有忠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I~II级。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可使病变冠脉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下载PDF
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峰 戴炳光 曲崎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对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4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LIMA与LAD吻合,RIMA与右冠主干或其分支吻合。24例采... 目的对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4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LIMA与LAD吻合,RIMA与右冠主干或其分支吻合。24例采用单侧LIMA,首先行LIMA与LAD吻合,余大隐静脉近心端或桡动脉远端分别与对角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等血管吻合,远端吻合到LIMA上,形成Y型或T型桥,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无吻合口。结果全组无死亡,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术后心房颤动3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3个月~2年,无脑部及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下载PDF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碧波 高峰 +1 位作者 崔仲奇 刁国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老年人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8例冠心病并AAA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8
作者 董经光 程思强 +2 位作者 卢金修 宋伟 荣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9-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管理 冠心病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