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膏药性功效辨析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张晓乐
吕冠华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脾胃病科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
文摘
石膏乃"泻热之圣药",始载《神农本草经》,辛、微寒,《名医别录》改为辛甘、大寒,《中药学》教材及《中国药典》也标为"大寒"。石膏辛甘后世无异议,大寒分歧较多。石膏本非大寒,乃清而和缓的微寒之性,寒凉之性虽不及黄连、黄柏、龙胆草等苦寒之品,清热能力远高于诸药;张仲景17首方剂用石膏,白虎汤因何重用石膏,微寒何能胜任阳明大热?石膏虽为微寒但质重气轻味辛,质重能坠热下趋,气轻可透热外出,味辛则横通郁结,热乃散消于无形之中,配知母苦寒增强清热之力;微寒亦是张锡纯用石膏之基础,治愈例证数以千计,少则三两,多则七八两,甚则达数斤,患愈之后,饮食有加,毫无寒胃之弊;无论经典文献或医家悬壶,均可证石膏"微寒"而并非"大寒",可放胆运用。石膏治烦乃取寒凉能清,质重能降,辛能散郁之性;大渴必为邪热深伤津重,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人参补中益气,鼓动水谷生化,方为治津伤口渴要药,仲景治阳明大渴必加人参;石膏只清邪热,切不可见表象而言石膏为止渴要药,更不可不见大渴而不投白虎于危难之中。石膏发汗,只发实热之汗,不发新受风寒之汗;内热壅盛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石膏,解肌发汗以清热,热清汗自止。石膏味辛能行、能散,微寒能清、能凉;能凉解郁热,消除热痛(因热致郁而痛)。结论:石膏质重气轻、性辛甘,微寒非大寒,能除烦不能生津止渴;解肌发汗只发身有实热之汗,不能发新受之风寒也;能凉解郁热,消除因热致郁而痛者。无论内伤外感、偏虚偏实,确有热者,投无不宜;合理配伍,对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或因郁致热,因热致郁等证亦无不宜,即使大剂量运用亦无寒凉伤中之弊。正如王焘所言"石膏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
-
关键词
石膏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
伤寒论
张仲景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微寒
大寒
生津止渴
解肌发汗
清热止痛
-
Keywords
gypsum(石膏)
Shennong Bencao Jing(神农本草经)
Mingyi Bielu(名医别录)
Shanghan Lun(伤寒论)
ZHANG Zhongjing(张仲景)
Siqi Wuwei(四气五味)
Shengjiang Chenfu(升降浮沉)
slightly cold
great cold
help produce saliva and slake thirst
antipyretic sweating
heat clearing and pain relief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黄友棣与瑶族音乐研究的现代转型及其反思
- 2
-
-
作者
郑虎
-
机构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岭南音乐》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现代性与传统艺术的嬗变:基于连南瑶族音乐、舞蹈和美术的实地调研》(项目编号GD16XYS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黄友棣是一位富有西方现代思维的音乐家,在连南及其周边地区多年的工作经历,促使他写出《连阳瑶人的音乐》,该文在学科属性、研究模式、思想方法、传播载体、机构建制方面都呈现出西方音乐研究的现代特征,在少数民族史和瑶族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瑶族音乐研究的现代转型。这次瑶族音乐研究的现代转型既充满教益,也值得反思。
-
关键词
潮州弦诗乐
轻三六调
变谱法
升四降五
反线调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潮州弦诗乐反线调浅析
- 3
-
-
作者
陈其俊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岭南音乐》
2022年第2期65-66,共2页
-
文摘
潮州弦诗乐有轻三六(简称轻六)、重三六(简称重六)、轻三重六、活三五(简称活五)和反线五种乐调。除了反线调外,其他四种乐调之调名都是以“二四谱”为依据,表示了乐曲的骨干音阶结构,其乐调的概念均已得到了共识,唯有反线调至今还存在着模糊的概念或不一的认识。本文通过论证和举例,阐明了反线是始于一种变奏法而最终成为以6124为骨干音的一种乐调,以及轻六调弦诗只有通过变谱法(改变唱名)把唱名升高四度或降低五度使其变成以6124为骨干音才能称为反线调的观点。
-
关键词
潮州弦诗乐
轻三六调
变谱法
升四降五
反线调
-
分类号
J613.6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