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联合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沙静涛 范丽颖 +2 位作者 张新 赵伟 黄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法、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肛窦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法、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肛窦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对照2组给予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对照3组给予微波治疗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观察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均治疗10 d。观察4组的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比较4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均<0.05),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4组中医症状评分、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均<0.05);4组CD3^(^(+))、CD4^(+)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均<0.05);各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0%(1/33),对照1组复发率为4.0%(1/25),对照2组复发率为7.7%(2/26),对照3组复发率为9.1%(2/22),4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窦炎 升清化浊法 中药直肠点滴 普济痔疮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范丽颖 沙静涛 曹凯 《河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08-1811,1845,共5页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肛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40例予普济痔疮栓及微波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肛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40例予普济痔疮栓及微波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4组疗效;比较4组治疗前后肛门症状及专科检查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1/40),升清化浊方口服组总有效率70.0%(28/40),中药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82.5%(33/40),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95.0%(38/40),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优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P<0.05)。4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低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低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窦炎 升清化浊法
下载PDF
从湿论治糖尿病双下肢病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丽君 辛效毅 孙士芳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糖尿病下肢病变,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湿",脾虚湿盛为糖尿病双下肢病变的基本病理特征。饮食肥甘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尤发于下肢,致湿浊痹阻脉络,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多种炎症标志物异常。湿瘀互结、痹阻脉络是糖尿病双... 糖尿病下肢病变,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湿",脾虚湿盛为糖尿病双下肢病变的基本病理特征。饮食肥甘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尤发于下肢,致湿浊痹阻脉络,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多种炎症标志物异常。湿瘀互结、痹阻脉络是糖尿病双下肢循环障碍病机所在。"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而除湿之时,更应固其正气,升清化湿降浊法是防治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糖尿病 病因学 下肢病变 并发症 清化湿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