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历史观刍议
1
作者 贾宏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人类自身视角局限性以及历史叙述者的动机共同促成的。但拉什迪同时认为,历史反思依旧是我们构建身份认同并指导当下与未来行为的重要参照,这暗含他对印度教“业报轮回”伦理观的反思与对西方线性历史观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记忆 历史观
下载PDF
一个孤独移民的家园想象——论《午夜之子》的家园书写 被引量:5
2
作者 管笑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萨尔曼.拉什迪在《午夜之子》中所采用的跨界、碎片般的视角与作者长期的飞散(diaspora)经历密切相关。《午夜之子》展示了飞散者试图通过书写来完整自身历史、回归家园的努力。同样,碎片式的视角也给予拉什迪以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 萨尔曼.拉什迪在《午夜之子》中所采用的跨界、碎片般的视角与作者长期的飞散(diaspora)经历密切相关。《午夜之子》展示了飞散者试图通过书写来完整自身历史、回归家园的努力。同样,碎片式的视角也给予拉什迪以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和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迪 午夜之子 飞散 家园 碎片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与后殖民混杂身份的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午夜之子》是萨曼.拉什迪的名作之一,笔者以霍米.巴巴的混杂身份和第三空间这两个概念为依据,分析作品中人物身份的混杂性,从而重新思考后殖民的印度人身份。笔者将阐述小说中的意象和人物身份;由意象的混杂性揭示后殖民话语下人物身... 《午夜之子》是萨曼.拉什迪的名作之一,笔者以霍米.巴巴的混杂身份和第三空间这两个概念为依据,分析作品中人物身份的混杂性,从而重新思考后殖民的印度人身份。笔者将阐述小说中的意象和人物身份;由意象的混杂性揭示后殖民话语下人物身份的分裂性;由人物形象混杂性审视二元对立下主体性的缺失;从主人公身份混杂性的阐述转入后殖民身份的重构,分析主人公沙林身份的混杂性,并指出由沙林之子阿当所代表的"第三空间"。沙林——从追求"纯净"身份到生命最后时刻承认自我身份的混杂性——成为了历史的负载者,最终也因负载过多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身份 混杂性 第三空间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中的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蓉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81-84,共4页
电影叙事手法的越界使用是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午夜之子》具有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特征。小说各部分之间的篇幅比例与好莱坞经典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时长比例吻和,小说的内容也与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内容相符... 电影叙事手法的越界使用是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午夜之子》具有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特征。小说各部分之间的篇幅比例与好莱坞经典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时长比例吻和,小说的内容也与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内容相符。《午夜之子》的叙事结构也嵌套了其他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小说所体现的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使小说易于以影像形式传播,更增加了小说本身的表现力,使小说整体性更强,也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迪 午夜之子 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
下载PDF
从人物神话原型看《午夜之子》的神话叙事策略
5
作者 李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1,共6页
印裔英语作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与印度教神话互参为文,从小说的人物神话原型可一窥小说的神话叙事策略。小说主人公与印度教中的两位主神似也不似,同时还模糊指向其它印度教神祗,从而与其神话原型形成"一与多"的模糊... 印裔英语作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与印度教神话互参为文,从小说的人物神话原型可一窥小说的神话叙事策略。小说主人公与印度教中的两位主神似也不似,同时还模糊指向其它印度教神祗,从而与其神话原型形成"一与多"的模糊对应关系,隐晦地诠释了梵之"一与多"的内涵,反映了小说"梵我一如"的印度宗教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梵我一如 神话原型 神话叙事策略
下载PDF
鲁西迪小说中的文化图景解析——以《午夜之子》中的意象“蛇与梯子”为例
6
作者 童真 尹筝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5,共4页
萨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午夜之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一个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变迁作为国家历史的缩影、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蛇与梯子"是《午夜之子》中反复出... 萨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午夜之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一个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变迁作为国家历史的缩影、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蛇与梯子"是《午夜之子》中反复出现的一组意象,通过此意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了他眼中和心中的文化图景:一是作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即对立冲突;二是在游戏之外,延伸到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混杂性与不确定性;三是在对立与杂糅之后,指向一个多元、包容的世界。作为一个流散作家,鲁西迪既反对暴力的殖民主义又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文化上的杂糅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迪 午夜之子 文化图景
下载PDF
论《午夜之子》的帝国主义批判
7
作者 林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8-83,共6页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版本进行反叙述,实现了对性别权利的颠覆,从而批判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帝国主义 批判 女性话语权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中的历史真相:对后现代自恋叙事的一种解读
8
作者 李升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4-114,共11页
正如后现代主义消解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琳达哈钦"自恋叙事"的概念体现了后现代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颠覆。《午夜之子》是典型的自恋叙事文本,它提供了探索历史新观念的最佳例证。本论文依据自恋叙事的3个方面:自我意识的叙事风格... 正如后现代主义消解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琳达哈钦"自恋叙事"的概念体现了后现代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颠覆。《午夜之子》是典型的自恋叙事文本,它提供了探索历史新观念的最佳例证。本论文依据自恋叙事的3个方面:自我意识的叙事风格、文本邀请读者的参与、自恋叙事引发的文学新规则,对《午夜之子》中的历史书写进行阐释,分析该文本对传统历史观、叙事形式和真理形式的颠覆,以期证明鲁西迪在该文本中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预设了多种不同的历史版本,这些不同的历史版本由个人的历史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共同组成,它们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但却保留了其独特性,是历史的个人版本,是像酸辣酱一样的混合物。这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历史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自恋叙事 自我意识 记忆 历史观 午夜之子 鲁西迪
下载PDF
解读《午夜之子》中的历史文本化
9
作者 孙丙堂 贾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作为一部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历史书写的经典著作,萨尔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出版以来获奖无数、载誉颇丰。小说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具有颠覆性、反叛性的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点,突出了文本对于历史的建构作用与具体建构过程... 作为一部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历史书写的经典著作,萨尔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出版以来获奖无数、载誉颇丰。小说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具有颠覆性、反叛性的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点,突出了文本对于历史的建构作用与具体建构过程,实现了小说文本对于历史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其历史书写体现了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特点。文章着重分析小说在历史书写中如何将历史文本化的过程,探究小说在书写历史时所持有的独特的立场、多种视角和多种叙述声音的书写角度以及小说重回忆和口述的书写方式,分析小说在具体情节安排上如何将历史进行个人化、多元化、碎片化、模糊化、魔幻化和消遣化的文本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历史文本化 书写角度 书写方式 情节安排
下载PDF
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文化隐喻
10
作者 佟秋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1-92,共2页
《午夜之子》中有多种殖民文化意象无不与当时印度所处的历史与文化,经济与政治,民族与宗教等境况息息相关。拉什迪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午夜之子》中各种殖民文化意象隐喻的运用也体现了他希望世界... 《午夜之子》中有多种殖民文化意象无不与当时印度所处的历史与文化,经济与政治,民族与宗教等境况息息相关。拉什迪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午夜之子》中各种殖民文化意象隐喻的运用也体现了他希望世界各个民族和平共处,各种文化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迪 后殖民文化 文化隐喻 午夜之子
下载PDF
魔幻与互文的演绎:《午夜之子》“酸辣酱”式的叙事
11
作者 林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5-97,共3页
小说《午夜之子》充分体现了萨尔曼·拉什迪魔幻现实主义与互文的演绎,展现出"酸辣酱"式的叙事模式。拉什迪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与东方文本《一千零一夜》和西方文本《铁皮鼓》的互文关系,层层深入的揭示拉什迪... 小说《午夜之子》充分体现了萨尔曼·拉什迪魔幻现实主义与互文的演绎,展现出"酸辣酱"式的叙事模式。拉什迪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与东方文本《一千零一夜》和西方文本《铁皮鼓》的互文关系,层层深入的揭示拉什迪挑战权威历史话语的文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魔幻现实主义 《一千零一夜》 《铁皮鼓》
下载PDF
重构历史 抵制表征——《午夜之子》中的魔幻与越界
12
作者 王春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5-100,108,共7页
《午夜之子》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各种魔幻元素还原了印度历史编撰中所渗透的政治意识并且参与到对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意识形态的讽刺当中。在《午夜之子》中,女性的沉默与拒绝使得家庭空间成为反抗帝国主义的场... 《午夜之子》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各种魔幻元素还原了印度历史编撰中所渗透的政治意识并且参与到对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意识形态的讽刺当中。在《午夜之子》中,女性的沉默与拒绝使得家庭空间成为反抗帝国主义的场域,消解了家庭空间的内部权力等级结构中的父权话语和殖民主义话语;边缘化的庶民阶层的历史话语包含魔幻元素,解构了印度民族主义精英历史话语的中心权力;叙述者的奇幻叙事将魔幻与印度历史的神秘主义相融,解构了欧洲霸权话语体系下的线性历史叙事。魔幻的表现手法跨越空间的界限,强调了空间的解域化特征,对帝国主义支配性空间表征进行了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魔幻 家庭空间 庶民阶层 越界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与移民的混杂身份研究
13
作者 张旭 《理论观察》 2014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午夜之子》是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通过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混杂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混杂性,探讨现代印度人及移民的混杂身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人物身份,为当今后现代的各国移民构建一种重新定位自身... 《午夜之子》是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通过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混杂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混杂性,探讨现代印度人及移民的混杂身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人物身份,为当今后现代的各国移民构建一种重新定位自身身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混杂 身份 午夜之子
下载PDF
论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后殖民隐喻
14
作者 林苑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6-28,共3页
后殖民隐喻是解读萨尔曼·拉什迪作品的关键。拉什迪的《午夜之子》为读者呈现了诸多意象,通过穿孔床单和阿齐兹的鼻子、银痰盂及腌菜这几个意象,揭示了拉什迪对印度独立前后官方历史的质疑和颠覆,对诠释后殖民印度人身份和历史记... 后殖民隐喻是解读萨尔曼·拉什迪作品的关键。拉什迪的《午夜之子》为读者呈现了诸多意象,通过穿孔床单和阿齐兹的鼻子、银痰盂及腌菜这几个意象,揭示了拉什迪对印度独立前后官方历史的质疑和颠覆,对诠释后殖民印度人身份和历史记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隐喻 银痰盂 腌菜
下载PDF
小说中的越界光影——论拉什迪《午夜之子》的电影风格
15
作者 李蓉 《莆田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8-63,共6页
选取电影风格中的镜头、镜头剪辑和舞台调度三个元素作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阐释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中电影手法越界进入小说的现象,并结合读者对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反应,说明电影越界在小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拉什迪 午夜之子 电影风格 小说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午夜之子》的主题解读
16
作者 江山 孙妮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39,共3页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境中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影响力的消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权利和地位关注这一主题。认真探究这一主题,对于深入分析萨尔曼·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殖民女性主义 午夜之子 主题
下载PDF
似与不似——悬解《午夜之子》主人公神话原型
17
作者 李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探寻《午夜之子》主人公萨利姆的神话原型是解读小说神话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小说人物与神话人物的对应关系以及小说组织神话材料的方式来看,萨利姆的神话原型似是大神毗湿奴而非大神湿婆。这一推断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小说中萨利姆... 探寻《午夜之子》主人公萨利姆的神话原型是解读小说神话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小说人物与神话人物的对应关系以及小说组织神话材料的方式来看,萨利姆的神话原型似是大神毗湿奴而非大神湿婆。这一推断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小说中萨利姆的形象特征、萨利姆的女伴、小说人物之间的恋爱关系以及印度文学创作特点等,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印证萨利姆与大神毗湿奴的呼应关系。但该呼应关系在小说中隐而不宣,这与印度神话策略、小说的技巧以及小说的宗教意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主人公 神话原型 大神毗湿奴 宗教意义
下载PDF
边界写作中的东方形象——以《午夜之子》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46,共5页
边界写作中的东方形象是指东方裔的移民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母国形象,反映的是后殖民文化的混杂性和矛盾性。《午夜之子》中的主人公形象萨里姆与印度形象相互交织,纠结为一体,是印度形象的隐喻性描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解读出... 边界写作中的东方形象是指东方裔的移民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母国形象,反映的是后殖民文化的混杂性和矛盾性。《午夜之子》中的主人公形象萨里姆与印度形象相互交织,纠结为一体,是印度形象的隐喻性描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解读出作者对后殖民印度文化的理解:多面性、矛盾性、分裂性、不确定性。这种"边界写作"的意义在于作家利用自己的两重文化身份制造了超越出二元对立之外的第三个角度即对立身份、对立文化和对立立场的和解地带,更大程度地接受多重自我和多重身份的概念,在跨越民族界限的基础上化解认同危机与文化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写作 后殖民 东方形象 印度文化 午夜之子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中的戏仿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36-37,共2页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意蕴深远的作品,是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的,借助于一个历经历史坎坷却带有离奇色彩命运的社会边缘人物萨利姆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印度所交织着复杂而又支离破碎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意蕴深远的作品,是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的,借助于一个历经历史坎坷却带有离奇色彩命运的社会边缘人物萨利姆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印度所交织着复杂而又支离破碎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过往。拉什迪成功戏仿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西方古典名著《项狄传》、印度神话故事,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学以及历史诗意的消解,重构一个别样的印度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戏仿 诗意的消解 重构历史
下载PDF
拉士迪《午夜之子》的戏仿艺术
20
作者 韩文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午夜之子》是著名印裔英国作家拉士迪的代表作,涵义丰富,文中使用了多种后现代创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戏仿,拉士迪成功戏仿了多种文化背景的作品,如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18世纪西方古典名著《项狄传》和古代印度神话... 《午夜之子》是著名印裔英国作家拉士迪的代表作,涵义丰富,文中使用了多种后现代创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戏仿,拉士迪成功戏仿了多种文化背景的作品,如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18世纪西方古典名著《项狄传》和古代印度神话,本文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戏仿 《天方夜谭》 《项狄传》 印度神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