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糖基牛血清白蛋白的制备和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贺俊峰 崔光华 +1 位作者 黄伟 孙仁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89-391,共3页
为了实现肝靶向给药的目的 ,同时避免使用价格昂贵 ,且来源有限的内源性配体 ,我们用还原胺化法合成了半乳糖基牛血清白蛋白 (Galn BSA) .对得到的产物 ,分别用苯酚 硫酸比色法和MADLI TOF质谱法测定了糖化比率 ,在糖化比率较低时 ,两... 为了实现肝靶向给药的目的 ,同时避免使用价格昂贵 ,且来源有限的内源性配体 ,我们用还原胺化法合成了半乳糖基牛血清白蛋白 (Galn BSA) .对得到的产物 ,分别用苯酚 硫酸比色法和MADLI TOF质谱法测定了糖化比率 ,在糖化比率较低时 ,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 ,糖化比率较高时 ,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靶向 半乳糖基牛血清白蛋白 MADLI-TOF质谱 苯酚-硫酸比色法 制备 测定 制剂 糖化比率
下载PDF
D-半乳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怀斌 徐畅 邢汝月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8期67-69,共3页
用光谱法研究了D-半乳糖(D-G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Gal浓度的增大,BSA的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BSA的最大发射峰蓝移;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Gal使BSA的疏水性增强,骨架变得松... 用光谱法研究了D-半乳糖(D-G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Gal浓度的增大,BSA的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BSA的最大发射峰蓝移;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Gal使BSA的疏水性增强,骨架变得松散;热力学分析表明,疏水作用力是D-Gal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糖(D-Gal) 清白蛋白(BSA) 光谱分析 疏水作用力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3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大黄酸 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半乳糖介导姜黄素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云 林毅鸿 +1 位作者 叶扬扬 艾凤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建立去溶剂法制备半乳糖介导的姜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半乳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载体材料,姜黄素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单因素考察优化处方工艺,采用... 目的建立去溶剂法制备半乳糖介导的姜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半乳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载体材料,姜黄素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单因素考察优化处方工艺,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对其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粒径分布为(267.1±78.3) nm,Zeta电位为-40~-50 mV;包封率为79.4%,载药量为3.7%;姜黄素纳米粒在8 h释药量为20%,48 h释药量>80%。结论去溶剂法制备的姜黄素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释药性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显著提高药物释放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乳糖 纳米粒 姜黄素 去溶剂法
下载PDF
紫外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4 位作者 耿兵 铁梅 吴林友 苏欣 冯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方式以及浓度变化对丁基锡化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丁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引起...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方式以及浓度变化对丁基锡化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丁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引起BSA构象变化和α螺旋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丁 二丁 三丁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钠基与钙基蒙脱石插层牛血清白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吕英海 周仕学 +2 位作者 李桂江 李国平 王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7-1729,共3页
蒙脱石负载蛋白质的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开发、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分析蒙脱石不同结构对蛋白质插层蒙脱石的影响,作者根据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插层钠、钙基蒙脱石的插... 蒙脱石负载蛋白质的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开发、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分析蒙脱石不同结构对蛋白质插层蒙脱石的影响,作者根据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插层钠、钙基蒙脱石的插层效果。研究发现,在pH值低于等电点时,钙基蒙脱石(Ca-MMT)与钠基蒙脱石(Na-MMT)插层效果差异明显;相同pH值下,Na-MMT插入的蛋白质比例高。FT-IR和UV-vis分析都显示蒙脱石颗粒的存在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UV-vis分析显示,由于蒙脱石表面助色基作用,共轭效应加强,上清液中的蛋白质214nm吸收峰,产生了明显的红移;氢键等的破坏则导致蛋白质部分螺旋结构消失而使蒙脱石层间缓释出来的蛋白质吸收峰发生明显的蓝移。Ca-MMT与Na-MMT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变化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蒙脱石 清白蛋白 插层 结构比较
下载PDF
三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4 位作者 耿兵 吴林友 冯冲 董殿波 苏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紫外光谱(UV)和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浓度变化对TBT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TBT中丁基的疏水作用... 通过紫外光谱(UV)和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浓度变化对TBT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TBT中丁基的疏水作用,引起BSA构象变化和α-螺旋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锡(TBT) 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光谱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锡(TBT) 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2,10,18,26-四磺酸基酞菁锌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丽珍 郑思宁 +3 位作者 彭亦如 林伟 徐伟 陈奎治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6-62,共7页
先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邻苯二甲酸,然后以该“分子碎片”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无水氯化锌为模板剂合成并分离得到了具有C4h结构的四磺酸基酞菁锌(ZnPCS4)单异构体.同时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猝灭法研究了Zn-Pc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先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邻苯二甲酸,然后以该“分子碎片”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无水氯化锌为模板剂合成并分离得到了具有C4h结构的四磺酸基酞菁锌(ZnPCS4)单异构体.同时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猝灭法研究了Zn-Pc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酸酞菁锌 合成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二乙基巴比妥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1 位作者 毕欣颖 周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7-1171,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二乙基巴比妥酸(BB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发现,BB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分别在17和37℃时,根据荧光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动态猝灭常数17℃KSV=1.427×...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二乙基巴比妥酸(BB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发现,BB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分别在17和37℃时,根据荧光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动态猝灭常数17℃KSV=1.427×104和37℃KSV=1.195×104,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到了静态猝灭常数17℃KLB=9.848×103和37℃KLB=1.778×103。获得反应的结合常数K0=4.341×104,推导出结合位点数n=1.136和ΔH、ΔS和ΔG等热力学参数。说明了温度升高有利于BBT-BSA的结合作用的反应。并由此推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利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BBT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巴比妥酸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四磺基酞菁钴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焱 徐国兴 +1 位作者 彭亦如 翁家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7-411,共5页
以高锰酸钾降解薛氏钠盐(6-羟基-β-萘磺酸钠)合成4-磺基邻苯二甲酸,并以此为原料"固相熔融法"合成了四磺基酞菁钴(CoPcS4)。CoPcS4在DMSO中发生解聚,随着pH值的升高,解聚增加。CoPcS4以二聚体形式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后... 以高锰酸钾降解薛氏钠盐(6-羟基-β-萘磺酸钠)合成4-磺基邻苯二甲酸,并以此为原料"固相熔融法"合成了四磺基酞菁钴(CoPcS4)。CoPcS4在DMSO中发生解聚,随着pH值的升高,解聚增加。CoPcS4以二聚体形式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后具有更强的光敏活性。分别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准确测定了四磺基酞菁钴与BSA的结合位置数和结合常数。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数量级皆为105L.mol-1。CoPcS4与BSA的首要结合位置为SiteⅠ和SiteⅡ,两种结合位置的结合能力差别不大。结果表明,CoPcS4可与牛血清白蛋白很好地结合,白蛋白起到存储与转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酞菁钴 清白蛋白 竞争络合 结合常数
下载PDF
L-半胱氨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盈盈 张龙 +1 位作者 郭爱娣 胡新根 《广州化学》 CAS 2011年第2期12-16,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一定离子强度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L-Cys浓度的增大,BSA的DSC热转变曲线峰形变宽变平,变性温度(tm)和变性焓(ΔHm)降低,说明L-Cys...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一定离子强度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L-Cys浓度的增大,BSA的DSC热转变曲线峰形变宽变平,变性温度(tm)和变性焓(ΔHm)降低,说明L-Cys的加入使BSA分子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稳定性降低。荧光强度也随着L-Cys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符合Stern-Volmer方程F0/F=1.0143+1.4447c,表现为规律性的动态猝灭;而最大发射波长(λmax)先变小再增大,即先蓝移后红移,表明L-Cys的加入使BSA分子中Trp荧光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胱氨酸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亲水/疏水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控制释放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建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象,研究了亲水/疏水(QPVPD/PAAc)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当溶液pH值在牛血清白蛋白等电点(4.7)附近时,凝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值最大;而在释放过程中,pH=7的释放率远大于其它pH值时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象,研究了亲水/疏水(QPVPD/PAAc)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当溶液pH值在牛血清白蛋白等电点(4.7)附近时,凝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值最大;而在释放过程中,pH=7的释放率远大于其它pH值时的释放率.实验表明凝胶结构对蛋白质吸附与释放有较大影响.随着疏水成分的增加,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速率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凝胶 疏水相互作用 清白蛋白 吸附与释放
下载PDF
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 翟海燕 孙绍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CAF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CAF与BSA分子以摩尔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4-乙氧羰-3腈2-对氯苯甲胺呋喃(CAF) 合成 表征 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 杨剑 吴鸣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59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FSS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FSS与BSA分子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FSS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二甲-3-腈-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 合成 表征 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伦 方成 +3 位作者 胡泽斌 沈颖颖 夏署 邵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53,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8K时Tris-HC l缓冲溶液(pH=7.1)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溴化铵(CHD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用Stern-Volmer方程探讨了CHDAB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8K时Tris-HC l缓冲溶液(pH=7.1)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溴化铵(CHD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用Stern-Volmer方程探讨了CHDAB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用机制,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了CHDAB与BSA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HDAB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HDAB对BSA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相同温度下,BSA浓度越小,其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越大,CHDAB对BSA的猝灭作用越强,同时其结合常数也越大,结合越强;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HDAB对BSA构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六烷-羟乙-二甲溴化铵(CHDAB) 清白蛋白(BSA) 荧光猝灭 结合作用
下载PDF
超滤离心法降低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中基质效应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方玉 杜晓丹 +1 位作者 奚廷斐 冯晓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滤离心法减少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recombination humana cellular dermal matrix,rhADM)样品浸提液对ELISA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量的基质效应。方法清洗rhADM后,制备rhADM生理盐水浸提... 目的探讨采用超滤离心法减少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recombination humana cellular dermal matrix,rhADM)样品浸提液对ELISA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量的基质效应。方法清洗rhADM后,制备rhADM生理盐水浸提液。取超滤离心管若干,分别加入1mg/mL BSA溶液(预饱和方式1,记作PR1)、10μg/mLBSA溶液(预饱和方式2,记作PR2)和rhADM浸提液2mL(记作rhADM1和rhADM2),1500×g离心20min,重复操作3次后取出离心管内管,放入未使用的15mL离心管中,在PR1和PR2管中加入10μg/mLBSA溶液4mL,rhADM管中加入rhADM浸提液4mL,同上法离心后,收集滤液。用ELISA法测定BSA含量。计算不同预饱和方式下10μg/mLBSA溶液的BSA回收率(以未经处理的10μg/mLBSA溶液作为基础样品,分别记作R10和R20);计算滤液稀释倍数的对数与测定吸光度(A)值的相关系数,并与未经超滤离心处理的浸提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预饱和方式1处理后,PR1BSA浓度为(23.80±1.58)μg/mL,R10为(9.04±0.24)μg/mL,BSA回收率为263.4%±16.9%。采用预饱和方式2处理后,PR2BSA浓度为(8.64±0.24)μg/mL,R20为(8.12±1.01)μg/mL,BSA的回收率为106.5%±3.0%。预饱和方式2的回收率符合检测要求。不同预饱和方式下BSA回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超滤离心处理后,滤液稀释倍数的对数与A值之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系数由—0.727提高至—0.960。超滤处理后的相关系数符合检测要求。结论超滤离心处理可以有效减少rhADM样品浸提液的基质效应对BSA残留量检测的影响;样品浸提液自身对超滤离心管的预饱和处理,可得到较为理想的BSA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残留量 重组人脱细胞真皮 超滤离心 质效应
下载PDF
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8
作者 胡珍珠 杨冬冬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H2TCl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通过不同温度下卟啉对BSA作用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利用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曲线和静态猝灭公式线性拟合,求得反应的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和分...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H2TCl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通过不同温度下卟啉对BSA作用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利用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曲线和静态猝灭公式线性拟合,求得反应的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证实了H2TClPP对BSA有较强的猝灭能力,其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H2TClPP对BSA的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邻-氯乙酰胺)苯卟啉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猝灭
下载PDF
L-半胱氨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19
作者 徐大玮 毕玉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57-60,共4页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3个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L-Cys使BSA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BSA的发射峰从350nm蓝移到34...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3个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L-Cys使BSA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BSA的发射峰从350nm蓝移到347.5nm,荧光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L-Cy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L-Cys对BSA结构的微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胱氨酸 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20
作者 叶桦珍 陈国南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0-553,559,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N^6-异戊烯基腺嘌呤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为静态猝灭;推断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在...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N^6-异戊烯基腺嘌呤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为静态猝灭;推断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在温度为290、295、302、310 K时分别为162 143、13 400、4 326和74 35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81 4、0.907 4、0.810 2和1.112 1,结合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通过Δλ为60、15 nm时荧光同步扫描光谱的位移情况,推断出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使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发生了一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异戊烯腺嘌呤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