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九龙江口硅藻的新种和在我国的新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兆第 杜琦 《台湾海峡》 CAS 198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福建省九龙江河口西起石码镇,东至大担岛(24°20′—24°30 N,117°49′—118。10′E),全长约35公里,是个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区域,水体盐度随淡水和海水混合程度不同而成梯度变化。该区西部的石码镇,水体盐度小于2‰,东部大... 福建省九龙江河口西起石码镇,东至大担岛(24°20′—24°30 N,117°49′—118。10′E),全长约35公里,是个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区域,水体盐度随淡水和海水混合程度不同而成梯度变化。该区西部的石码镇,水体盐度小于2‰,东部大担岛一带水域盐度约为25—32‰。雨季,盐度普遍降低;旱季时,盐度随之相应升高,本区气候属亚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口 福建省 潮间带 潮汐带 舟形藻 半咸水种 硅藻 壳缝
下载PDF
厦门港湾底质中的硅藻组合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2
2
作者 蓝东兆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厦门港东临台湾海峡,西有九龙江淡水的注入,是我国的重要港口之一。本文根据硅藻对温、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反映敏锐这一特性,利用底质中沉积硅藻组合及细胞个体数的百分含量来分析沉积相,阐明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为厦门港的建设规... 厦门港东临台湾海峡,西有九龙江淡水的注入,是我国的重要港口之一。本文根据硅藻对温、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反映敏锐这一特性,利用底质中沉积硅藻组合及细胞个体数的百分含量来分析沉积相,阐明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为厦门港的建设规划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硅藻组合 地质环境 海水 半咸水种 岩性段 柱样沉积物 底质 港湾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口潮间带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 被引量:4
3
作者 杜琦 金德祥 《台湾海峡》 CAS 1983年第1期76-98,共23页
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是贝类及鱼虾幼体的饵料,它的繁衍生息关系到经济动物的产量,且影响着经济藻类的产量和质量。金德祥在三十年代研究了厦门、平潭海藻洗液中的硅藻。后来厦门大学生物系硅藻科研组结合生产实际,调查了坛紫菜的敌害... 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是贝类及鱼虾幼体的饵料,它的繁衍生息关系到经济动物的产量,且影响着经济藻类的产量和质量。金德祥在三十年代研究了厦门、平潭海藻洗液中的硅藻。后来厦门大学生物系硅藻科研组结合生产实际,调查了坛紫菜的敌害硅藻。在国外,Carter(1932—1933),Aleem(1949,1950,1969,1973),Edsbagge(1965,1966,1968),Castenkolz(1962,1966),Sullivan(1977,1979,1980)等人,广泛地探讨了附着硅藻的分布、群落结构及与宿主的相关性,积累了丰富资料。我们从1980年12月起,对九龙江口潮间带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进行了周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宿主植物 潮间带 潮汐带 半咸水种 低盐区 九龙江口 福建
下载PDF
微体古生物
4
作者 张维林 蓝东兆 +1 位作者 于永芬 陈承惠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1期72-83,共12页
(一) 属种概况调查区共发现有孔虫103属,计200余种。其中浮游有孔虫均为幼体或小个体,因此将它们作为一属一种来参加统计,其余属种均为底栖有孔虫。所见到的高含量的有孔虫都是近岸浅水种及半咸水种。
关键词 半咸水种 组合特征 分异度 河流作用 硅藻组合 浮游有孔虫 有孔虫群 柱样 沉积环境 地质环境
下载PDF
长江口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鑫华 刘栋 沙学绅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2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随着源源不断的淡水径流入海与营养物质的输入,使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成为生产力最高的水域,也孕育了我国近海重要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和长江口渔场。咸淡水的交汇形成了长江口水域复杂的水文物理条件,使之成为众多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 随着源源不断的淡水径流入海与营养物质的输入,使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成为生产力最高的水域,也孕育了我国近海重要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和长江口渔场。咸淡水的交汇形成了长江口水域复杂的水文物理条件,使之成为众多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赵保仁等,1992;罗秉征等,1994)。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舟山渔场 邻近海域 初级生产力 半咸水种 罗秉征 育幼场 水文物理 海洋科学集刊
原文传递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复合种休眠卵孵化的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利 相建海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3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complex,including B.plicatilis O.F.Müller(formerly called L-type)and B.rotundiformis Tschugunoff(formerly called S-type),as an excellent live food for many species of marine fish...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complex,including B.plicatilis O.F.Müller(formerly called L-type)and B.rotundiformis Tschugunoff(formerly called S-type),as an excellent live food for many species of marine fish larva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st of the modern marine hatcheries in the world.Rotifer resting eggs(i.e.dormant eggs)are considered as the best or ideal form for storag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otifers in aquaculture.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therefore carried out on the resting eggs,especially on their dormancy and hatch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work o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atching,including both the internal factors(e.g.dormant period,genotype,and maternal culture history)and the external ones(e.g.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methods,preservation period,incubation conditions,and sterilizing or processing of the eggs).The possible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these factors for the hatching of resting egg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卵 复合种 褶皱臂尾轮虫 作用机制 半咸水种 盐度变化 自然种群 生活周期 王家楫 非混交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