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分条整经机导条器位移与半圆锥角的选择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捷
徐拓
-
机构
湖北公安县床单厂
湖北公安县纺织局
-
出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0,共2页
-
文摘
良好的分条整经织轴的形成条件,应是条带在卷绕完成后的截面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斜边与锥度板(羊角板)平行,整经滚筒上全幅经纱表面平整。若滚筒表面条带成形不良,会使经纱张力不匀。松的经纱会造成织造时开口不清,产生跳纱、蛛网和轧梭;紧的经纱则容易断头。因此控制条带成形十分重要,而使条带成形良好的很重要的工艺因素,是掌握适当的导条器位移速度与适当的半圆锥角,并使之相配合。
-
关键词
整经机
导条器
半圆锥角
位移
-
分类号
TS103.320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蒋德军
唐开明
-
机构
湖南工程学院
-
出处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8年第4期61-62,65,共3页
-
文摘
轴承接触角和滚子半圆锥角是影响轴承载荷和使用寿命的两个重要参数。提出了一个针对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接触角和滚子半圆锥角进行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并通过ANSYS软件对轴承各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和优化设计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关键词
轴承接触角
滚子半圆锥角
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
Keywords
bearing contact angle
the roller half taper angle
optimization desig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分类号
TH13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B115
[理学—应用数学]
-
-
题名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 3
-
-
作者
蒋德军
-
机构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
-
出处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jjy403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03C131)
-
文摘
提出了一个针对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的两个重要参数轴承接触角和滚子半圆锥角进行计算机辅助优设计化的方法,并对轴承各零件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和绘图,大大减少了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量.
-
关键词
轴承接触角
滚子半圆锥角
优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
-
Keywords
optimization design
parameterized design
bearing contact angle
roller half taper angle half taper andesigned and
-
分类号
TP391.7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单磨粒对硬脆性材料延性去除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吴书安
祝锡晶
王建青
郭策
-
机构
中北大学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9-22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490)
中北大学研究生科技基金项目(20151215)~~
-
文摘
目的硬脆性材料在珩磨时的脆性去除会使得被加工件的表面质量达不到更高的应用要求,同时对磨具磨损严重,通过理论建模研究珩磨过程中单磨粒磨削参数与切屑第一变形区流动应力的关系,并得到实现延性去除的各参数阈值。方法针对304不锈钢,通过对单磨粒划擦的分析,数学推导得出在平面情况下切屑第一变形区流动应力与单磨粒刃圆半径、磨削深度以及半圆锥角的函数关系。结果在完全刃圆磨削和复合磨削阶段都会有实现材料延性去除的现象被发现,并得到完全刃圆磨削时,取刃圆半径r=1μm,在磨削深度h=0.07μm,流动应力取得极大值σ=227.7 MPa。复合磨削时,取半圆锥角θ=30°,r〈1.5μm时,r的延性去除阈值为0.3-1μm。当取h=0.6μm,θ和r同样存在实现材料延性去除的阈值,分别为45°-75°和0.5μm左右。结论单磨粒刃圆半径、磨削深度和半圆锥角使材料实现延性去除的阈值范围在理论上被确定,为硬脆性材料的延性去除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适当减小磨粒刃圆半径,取45°-75°范围内的磨粒半圆锥角,使磨削深度增大,并实现材料的延性去除,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磨削效率。
-
关键词
单磨粒
刃圆半径
磨削深度
半圆锥角
流动应力
延性去除
第一变形区
-
Keywords
single grain
edge radius
grinding depth
semi cone angle
flow stress
ductile removal
the first deformational area
-
分类号
TG580.67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
-
题名发光二极管的作用距离公式和分析
- 5
-
-
作者
李金宗
魏祥泉
李冬冬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
出处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5年第10期54-57,共4页
-
文摘
本文推导出发光二极管(LED)的作用距离公式,分析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常用观测设备作进一步的分析。使用最低照度0.02勒克斯和中等分辨率摄像机构成的观测设备,辐射功率为6mW辐射半圆锥角为25度的LED作用距离可以速至1.5km。本文给出的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由于LE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指示灯、显示屏、交通管理、生产自动化和空间交会对接等方面各种标志的发光器件,本文提供和证明的LED的作用距离公式及作用距离范围能大大地促进LED的广泛应用。
-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作用距离
摄像机
辐射功率
辐射半圆锥角
-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Operating Range
Camera
Radiation Power
Semiconical Radiation Angle
-
分类号
TN312.8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