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模式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效应 被引量:33
1
作者 沈新磊 黄思光 +3 位作者 王俊 凌莉 李世清 李凤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 6 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 ,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春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冬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 6 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 ,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春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冬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75 d、覆膜 15 0 d和全程覆膜等 4个水平 )和施氮 (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 kg,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2 2 5 kg2个水平 )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对春小麦产量和吸氮量的效应因底墒、施氮、覆膜进程和生育期降雨量而异。在湿润年份 (1999年 ) ,无论施氮与否 ,在低底墒时 ,各种覆膜处理的籽粒、茎叶和干物质产量较不覆膜处理虽有增加 ,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高底墒时 ,不管是籽粒 ,还是干物质 ,以覆膜 6 0 d最大 ,以不覆膜最低 ,但不覆膜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间差异并不显著。氮肥肥效也因底墒和覆膜进程而异 :低底墒不覆膜和覆膜 30 d的氮肥增产效果最显著 ,但随着覆膜进程的进一步延长 ,氮肥效果下降 ;高底墒时以覆膜 30 d氮肥增产效果最高 ,不覆膜最低。在极端干旱年份 (2 0 0 0年 ) ,地膜覆盖显著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低底墒不施氮条件下 ,以覆膜 30 d效果最明显 ,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效果依次递减 ,不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模式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小麦 产量 氮效率 氮肥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 被引量:72
2
作者 李世清 李生秀 +1 位作者 邵明安 郭大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9-864,共6页
在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红油土上20年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施用秸秆和厩肥会显著改变耕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施肥后酸解性氮的含量及比例明显增加,非酸解性氮含量下降。酸解性氮在不施肥时含量最低(646.3 mgN·kg-1),其次... 在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红油土上20年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施用秸秆和厩肥会显著改变耕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施肥后酸解性氮的含量及比例明显增加,非酸解性氮含量下降。酸解性氮在不施肥时含量最低(646.3 mgN·kg-1),其次为施用化肥(684.3 mgN·kg-1),同时施用秸秆和化肥居中(794.1~950 mgN·kg-1),施用厩肥和化肥最高(1 103.2 mgN·kg-1)。各处理中,酸解性氮是土壤全氮的主体,占全氮的 73.4%~82.6%,这一比例从仅施化肥、对照、化肥+ 低量秸秆、化肥 +中量秸秆、化肥+ 高量秸秆到化肥+ 厩肥呈增加趋势。休闲处理酸解性氮所占比例(81.0%)较种植处理(74.4%)高。在酸解性氮中,施肥影响最显著的是氨基酸氮,施肥后平均增加148.7 mgN·kg-1;其次是氨态氮,平均增加 45.8 mgN·kg-1。这两类酸解性氮组分在配施秸秆和厩肥后增加幅度较大,并随秸秆用量增加而增加。对不同氨基酸成分,施肥影响程度不同,施肥后中性氨基酸平均增加82.6 mgN·kg-1,碱性氨基酸平均增加 48.2 mgN·kg-1,酸性氨基酸平均增加 16.4 mgN·kg-1。不施肥处理微生物体氮为 102.1 mgN·kg-1,施用化肥为 107.4 mgN·kg-1。在施化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物料,微生物体氮显著增加:在每年每公顷施 9 375、18 750、37 500 kg 新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 施肥 土壤有机氮组分 微生物体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