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杰 李敬儒 《科技信息》 2013年第3期202-202,232,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方法:学校委托人力资源机构问卷调查2011届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综合情况。结果:2011届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等均高于或优于全国和本校平均水平;就...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方法:学校委托人力资源机构问卷调查2011届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综合情况。结果:2011届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等均高于或优于全国和本校平均水平;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或等于本校平均水平;月收入、非失业率等低于全国和本校平均水平。结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工作的相关度较高,离职率低,但存在就业满意度和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问题。提示高校应引导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本科 毕业 半年后 就业
下载PDF
丘脑出血半年后认知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滕国志 张彩荣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丘脑出血 半年后 丘脑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夏半年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3
作者 玉洛 李江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72-0075,共4页
本文利用逐日气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49年兰州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兰州市夏半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其中8月第三候的平均降水量最大。1951-2000年期间,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 本文利用逐日气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49年兰州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兰州市夏半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其中8月第三候的平均降水量最大。1951-2000年期间,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2)逐月累积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5、8、9月呈下降的趋势,6月和7月呈增加的趋势。(3)7月高空200hPa的南亚高压呈西部型,500hPa的环流形势呈东高西低;8月高空200hPa的南亚高压呈东部型,副高588线最西端已经到达110°E以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气候特征 线性倾向估计 环流形势
下载PDF
青海高原1960—2019年冬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重心迁移研究
4
作者 张帅旗 鄂崇毅 +2 位作者 李晓东 祁栋林 周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冬半年降水对农业、交通、生态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青海高原是我国冬半年强降水量、降水日数最多的地方之一。利用重心模型来分析青海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迁移,旨在揭示青海高原多年的... 冬半年降水对农业、交通、生态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青海高原是我国冬半年强降水量、降水日数最多的地方之一。利用重心模型来分析青海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迁移,旨在揭示青海高原多年的冬半年降水的时空分配格局。结果显示:(1)空间上青海高原冬半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冬半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时间上整体呈增加趋势,年代周期内呈现“少-多-少-多-少-多”的趋势。(2)不同等级冬半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青海高原冬半年降水量的变化整体以大量级的增加为主,尤其在中南部地区,增加速率更大。(3)青海省的冬半年降水量重心的纬度和经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重心点坐标呈现向西南方向逐渐移动的趋势。青海高原冬半年降水量重心的空间位置集中分布于兴海县附近,最北边可到达共和县,最南边可迁移至玛沁县,青海高原多年降水重心的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度数为55.8°,冬半年降水量重心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的方向上。(4)青海高原各等级冬半年降水量的经、纬度时间变化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经度的变化速率较纬度的高。各降水量级的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大小相差十几度,但均为东北至西南方向分布,且主要分布在兴海县附近,轴长和椭圆圆心坐标存在较大差异。冬半年降水重心量级越小离散性越小,且平均降水量的重心离散程度和分布也是小量级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可以利用冬半年降水重心的南北移动方向来判断青海高原大量级降雪范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降水 重心 时空变化
下载PDF
CMIP6多模式对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铭钰 程志刚 王俊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但模式模拟结果均高于观测;(2)模式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模拟能力较强,其空间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达到0.8且均通过0.01显著性;(3)对不同指数而言,模式模拟差异性较大并且模式对于各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率的模拟能力显著弱于空间分布模拟;(4)对不同台站而言,模式对不同台站间的模拟效果差距明显,但总体依旧是多模式集合平均MAM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评估 CMIP6模式 三江源
下载PDF
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半年复发率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荣春 李建朝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半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的78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疗法的对照组(39例)与四联疗法的观察组(39例),观察临床症状、半年...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半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的78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疗法的对照组(39例)与四联疗法的观察组(39例),观察临床症状、半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上腹胀满、胃烧灼感、上腹痛等症状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反酸、上腹胀满、胃烧灼感、上腹痛等症状的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复发率为5.13%,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为20.51%,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IL-6等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IL-6等水平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四联疗法治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半年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复发率
下载PDF
2023年上半年中国涂料、颜料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7
作者 《中国涂料》 CAS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综述了2023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概况,对涂料重点下游领域发展概况及对涂料市场需求影响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涂料、颜料行业发展简况和进出口简况等生产、经营数据,并对下半年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进行了预测,指出目前行业... 综述了2023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概况,对涂料重点下游领域发展概况及对涂料市场需求影响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涂料、颜料行业发展简况和进出口简况等生产、经营数据,并对下半年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进行了预测,指出目前行业经济发展存在的3项阶段性问题,指明了涂料、颜料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 经济运行 涂料、颜料行业 进出口 生产数据 经营数据 阶段性问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卒中患者发病半年后手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8
作者 彭素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2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卒中发病半年后,仅残留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康复病人6例,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Brunnstrume分级已达到5级,只存留手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以运动在学习(MRP),中医手法(... 目的:观察卒中发病半年后,仅残留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康复病人6例,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Brunnstrume分级已达到5级,只存留手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以运动在学习(MRP),中医手法(督脉及背俞穴轻刺激)为主,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结果:经过半年治疗后,对选取患者再次评估,徒手肌力检查结果以及ADL检查结果均显示提高明显。结论:卒中半年后手功能的康复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半年后手功能障碍 运动在学习方案 中医手法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90
9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与统计学方法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其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分辨率为 10~ 30a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a的冷暖变化特征 ,并将其与自然证据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是 :自公元初起 ,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在波动中下降 ,至 490’s前后下降到最低点 ,降温率达 0 17℃ / 10 0a ,最冷时期的 30年平均值较 195 1—1980年均值低 1℃。此后气候转暖进入温暖期 ,在以温暖气候为主的 5 70’s— 1310’s中 ,温度在波动中略呈上升趋势 ,其间暖峰时期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高 0 3~ 0 6℃ ,最高达 0 9℃ ,暖峰之间冷谷的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5~ 0 7℃。 1310’s之后气候又迅速转冷 ,温度再次迅速下降 ,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波动 ,其间 4个冷谷的 30a温度平均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6~ 0 9℃ ,最低达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温度 古气候 气候信息 冷暖记载
下载PDF
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 被引量:47
10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3 位作者 刘立波 唐伟 栾晓莉 杨光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3-949,共7页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 利用太阳活动高年(2000年)IGS提供的全球TEC数据,采用傅里叶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白天电离层TEC周年和半年变化的全球特征.结果显示:电离层TEC周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大、赤道和低纬地区很小.半年变化的幅度在“远极地区”(远离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东北亚和南美地区)比“近极地区”(靠近地球南北地磁极点的北美和澳大利亚)大得多.进一步的统计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TEC在春秋月份出现最大值,北半球近极地区最大值在冬季出现.南半球的南美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同样,采用傅里叶方法分析了中性大气模式MSIS90计算的全球大气原子分子浓度比值([O/N2])的数据,发现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中性成分[O/N2]周年变化幅度较大且有明显的冬季异常现象,依据Rishbeth等提出的理论,我们认为大气成分[O/N2]可能对TEC周年变化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是TEC在近极地区出现冬季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TEC半年变化的全球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我们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中性成分[O/N2]、太阳天顶角控制的电离层光化学产生率变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变化 变化 冬季异常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被引量:147
11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4 位作者 方修琦 满志敏 张雪芹 张丕远 王维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年的冷暖变化阶段与变化幅度。结果发现 :在过去 2 0 0 0年中 ,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高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暖期有 4个 ,其中最暖的 3 0年出现在 1 2 3 0’s~ 1 2 5 0’s(较 1 95 1~ 1 980年高 0 .9℃ ) ;低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冷期有 3个 ,其中最冷的 3 0年出现在1 6 5 0’s~ 1 6 70’s(较 1 95 1~ 1 980年低 1 .1℃ )。在冷暖期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 ,冬半年温度一般都出现 1℃左右的升、降温 ;在冷暖期内 ,一些幅度较大的升、降温也与之相仿 ;在相邻的两个 3 0年中 ,温度变化幅度达 0 .5℃以上的有 1 9次之多。对比过去 2 0 0 0年中的冷暖交替变化还可以看出 :2 0世纪回暖时的升温幅度与过去 2 0 0 0年中的其他回暖过程所出现的幅度相似 ,特别是与 5世纪末至 6世纪的回暖极为相似 ;而在当前温暖阶段中 ,1 981~ 1 999年较 1 95 1~ 1 980年升高了 0 .5℃ ,不但使其接近过去 2 0 0 0年中的最暖 3 0年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 中国东部 温度
下载PDF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12
作者 宋连春 高荣 +1 位作者 李莹 王国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318,共6页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d,西部地区基本在5d以... 利用全国664站1961-2012年逐日霾观测资料、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 d,部分地区超过30d,西部地区基本在5d以下.霾日数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12月是霾日数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霾日数的2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7 d/10a),霾日数显著增加时段主要在1960年代、1970年代和21世纪初,在197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了明显均值突变.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霾日数呈增加趋势,而东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霾日数呈减少趋势.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比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增加更为明显.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在中东部地区基本以负相关为主,中东部冬半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4d/10a),表明降水日数的减少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霾日数与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静风日数则以正相关为主,冬半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小,静风日数增加,表明风速减小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更易形成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风速
下载PDF
以树轮宽度重建九寨沟1750年以来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 被引量:44
13
作者 宋慧明 刘禹 +4 位作者 倪万眉 蔡秋芳 孙军艳 葛文斌 萧维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1,共6页
利用四川九寨沟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该地区1750A·D.以来的冬半年(上年11月到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进行模拟重建,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6·2%(调整自由度后为45·1%)。结果表明,九寨沟地区在重建期间平均最低温度较低的时... 利用四川九寨沟地区树轮宽度年表对该地区1750A·D.以来的冬半年(上年11月到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进行模拟重建,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6·2%(调整自由度后为45·1%)。结果表明,九寨沟地区在重建期间平均最低温度较低的时段主要有1814~1844年和1937~1984年两个阶段;而平均最低温度较高的时段主要有1795~1813年和1984年至今两个时期,其中1984年之后的升温时段尤为显著,与川西其他地点冬季温度重建非常相近。计算显示,与尼泊尔Kathmandu冬半年平均气温(上年10月到当年2月)相比,九寨沟地区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存在显著2年滞后(r=0·27,p<0·0001),而1825年前后及1970年前后两个冬季低温时段在两个地点大体是一致的,这些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冬半年温度变化的趋同性。功率谱分析表明,九寨沟地区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2·11~6·86a的准周期与ENSO周期比较一致,而18·46a准周期则显示了该地气温变动与天文准19a周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树木轮宽度 平均最低温度
下载PDF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 被引量:26
14
作者 纪忠萍 温晶 +4 位作者 方一川 高晓容 谷德军 吴秀兰 李茵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6,共8页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旱成因 EOF分析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近46年来冬半年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房巧敏 龚道溢 毛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1-717,共7页
中国总体冬半年降水总量、日降水强度以及强降水日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西北地区的变化相对显著,其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跃变。华北和中部地区降水总量趋于减少。南方3区多... 中国总体冬半年降水总量、日降水强度以及强降水日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西北地区的变化相对显著,其平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跃变。华北和中部地区降水总量趋于减少。南方3区多为增加趋势,其中东南和华南与冬季风及欧亚遥相关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西南地区日降水参数则与温度和北极涛动指数显著相关。东北地区降水指标没有明显的一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水 趋势 温度变化
下载PDF
MJO不同活动中心位置对云南冬半年降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牛法宝 杞明辉 +1 位作者 杨素雨 琚建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5-1153,共9页
通过对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MJO)的研究和业务实践应用表明,利用对MJO传播过程来研究延伸期(10~30d)天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手段。然而,在明确了MJO的活动位置条件下如何依据大气环流条件来把握云南冬季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 通过对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MJO)的研究和业务实践应用表明,利用对MJO传播过程来研究延伸期(10~30d)天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手段。然而,在明确了MJO的活动位置条件下如何依据大气环流条件来把握云南冬季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测,是预报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考虑云南冬半年在有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云南前提下,MJO活动位置(分为“干窗口”和“湿窗口”两种情况)及有无合适的水汽引导环流条件(分为“孟加拉湾一带90°E附近有南支槽系统”和“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西侧一带为反气旋环流”两种情况)主要有4种不同的配置类型,选取MJO影响下前3种不同配置类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为云南冬半年延伸期天气预测过程中较好地把握过程降水及降水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MJO活动中心进入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热带地区(本文称之为MJO“湿窗口”)以后将会充分激发这些地区的对流活动,MJO活动中心在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热带以外地区(本文称之为MJO“干窗口”)时不能充分激发云南上游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在有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云南的背景情况下,MJO在“湿窗口”时,要使云南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必须还要有合适的环流条件(90°E附近南支槽前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引导热带地区的水汽进入云南;MJO在“干窗口”时,即便有合适的水汽输送与扰动环流条件,仍然不能造成云南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由于MJO在激发水汽方面的贡献非常明显,利用MJO的东传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云南冬半年降水的延伸期天气预测,并对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干湿窗口 云南 降水过程
下载PDF
近50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7
17
作者 赵雪雁 王亚茹 +1 位作者 张钦 雒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83,共9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弱增长趋势,其存在准12 a的年代际震荡,且在1978年之后,强降水量同时存在大致准3 a的演变周期,在各自然分带强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夏半年强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阶梯性递减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强降水量呈反向特征,其中以柴达木地区相对强度为最大,藏东川西区为最少;各自然分带的强降水量和频次与夏半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夏半年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强降水事件 气候特征
下载PDF
WRF、EC和T639模式在福建沿海冬半年大风预报中的检验与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曾瑾瑜 韩美 +2 位作者 吴幸毓 林青 廖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85,共11页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的风向风速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冬半年大风的盛行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大风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沿海风力的脉动性、跳跃性、局地性突出。从三种模式对风速风向的模拟效果来看, WRF和EC细网格的预报效果较好,有可参考性, T639可参考性不高。对于风速,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实况极大风速偏小,港湾岛屿代表站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沿海代表站,预报平均误差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由中部向南北逐渐减小。风向相比风速的预报效果要差, WRF和EC细网格的风向预报误差在45°-50°,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港湾岛屿代表站风向的平均绝对误差大于沿海代表站,以浮标站的误差最大。当观测风速出现7级及以上风速时,若对大风进行分级检验,则较低风速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较高风速;风向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大大降低,且误差都在45°以内,具有良好的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 T639(TL639L60) 大风检验 福建沿海
下载PDF
电离层电场的半年变化对F2区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涛 万卫星 +2 位作者 刘立波 栾小丽 唐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22,共7页
利用一个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了太阳活动低年、地磁宁静情况下,中低纬和赤道地区电离层F2区峰值电子浓度(NmF2)的半年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输入的电场没有周年和半年变化时,磁赤道地区电... 利用一个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了太阳活动低年、地磁宁静情况下,中低纬和赤道地区电离层F2区峰值电子浓度(NmF2)的半年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输入的电场没有周年和半年变化时,磁赤道地区电离层NmF2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半年变化特征,而在稍高的纬度上,NmF2半年变化的强度较弱.当输入的电场具有一定的半年变化时,电离层NmF2的半年变化强度有明显的改变,且这种改变随地方时和地磁纬度不同有明显的差别.在地磁赤道附近的电离层赤道槽地区,从上午到午夜的时间内,具有半年变化的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强度是减弱的作用,在其他的时间内,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强度是加强的作用.而在稍高纬度的电离层驼峰地区,情况明显不同.从上午一直到翌日日出前,具有半年变化的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幅度都是加强的作用.在其他的时间内,电场对电离层NmF2半年变化的幅度是减弱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电离层电场对NmF2半年变化的作用和“赤道喷泉”现象强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变化 电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荣珍 王东晓 +2 位作者 王卫强 周发琇 谢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 (SCSMEX)期间南海内区的三个ATLAS (AutonomousTempera tureLineAcquisitionSystem)锚碇浮标资料 ( 1 998年 4月~ 1 999年 4月 ) ,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南海上层海洋水温年循环、半年循环加以分离 ,发现无论在年循环还...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 (SCSMEX)期间南海内区的三个ATLAS (AutonomousTempera tureLineAcquisitionSystem)锚碇浮标资料 ( 1 998年 4月~ 1 999年 4月 ) ,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南海上层海洋水温年循环、半年循环加以分离 ,发现无论在年循环还是在半年循环尺度上 ,1 8°N附近SCS1站与 1 3°N附近SCS3站的水温变化次表层与表层呈反位相 ;1 5°2 0′N附近SCS2站水温变化基本上次表层与表层同位相。这说明不同区域上层海洋热变化受不同的正压与斜压模态控制。其次 ,SCS2、SCS3两点水温年循环振幅均在次表层达到极值 ;而SCS1在表层达到极大值 ,在 1 0 0m深度达到次极大值。 3个站位水温半年循环振幅极值均出现在次表层内 ,这说明该层内的水温半年循环在温度变化趋势中所占的权重比在表层的权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海洋 循环 循环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