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俯卧位通气深镇静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
1
作者 赵洁玉 郑祥德 +2 位作者 刘成 何江山 周文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俯卧位通气深镇静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入ICU的早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位通气深镇静患者45例,给药舒芬太尼0.4μg...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俯卧位通气深镇静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入ICU的早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位通气深镇静患者45例,给药舒芬太尼0.4μg/kg使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达0~1分后,使用瑞马唑仑诱导镇静,镇静达标后开始俯卧位通气。瑞马唑仑诱导镇静的剂量由改良Dixon序贯试验法确定,根据预试验确定瑞马唑仑的起始剂量为0.2 mg/kg,剂量梯度为0.025 mg/kg。镇静达标定义为给药后3 min内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分且光谱熵(SE)≤50。但如俯卧位通气3 min之内出现明显的体动、皱眉、流泪、呛咳和吞咽等反应且RASS>-4分或SE>50,仍表示镇静不理想。镇静达标且理想则下一例患者在上一例的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一个梯度,若镇静未达标或不理想,下一例给药剂量升高一个梯度。连续出现10次交叉后终止研究。运用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出瑞马唑仑的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记录给药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俯卧位通气中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瑞马唑仑用于ICU患者俯卧位通气深镇静诱导的ED50为0.228 mg/kg(95%CI 0.208~0.248),ED95为0.365 mg/kg(95%CI 0.299-0.518)。与舒芬太尼镇痛达标后(T_(1))比较,瑞马唑仑诱导镇静后2 min(T_(2))和俯卧位通气后2 min(T_(3))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HR、MAP及RR较T_(1)和T_(2)时均有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在20%以内;T_(2)和T_(3)时镇静深度指标RASS及SE比T_(1)时显著下降(P<0.01)。诱导期间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碱有效;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有效,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瑞马唑仑用于ICU患者俯卧位通气深镇静诱导的ED50为0.228 mg/kg,ED95为0.365 mg/kg,镇静效果确切,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瑞马唑仑 半数有效剂量(ed50) 95%有效剂量(ed95) 深镇静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光谱熵
下载PDF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和95%有效量 被引量:4
2
作者 贾真 范叶铁 +3 位作者 任丽霞 吴育男 周斌 谭志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计算阿芬太尼与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_(50))和95%有效量(ED_(95))。方法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患者所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依序贯试... 目的计算阿芬太尼与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_(50))和95%有效量(ED_(95))。方法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患者所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依序贯试验法设计,首位患者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为6.000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记录序贯试验的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芬太尼剂量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8.9286X-7.6429,阿芬太尼的ED_(50)为7.286μg/kg(95%CI:6.566~8.084),ED_(95)为10.154μg/kg(95%CI:8.753~22.323)。结论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镇静的ED_(50)为7.286μg/kg,ED_(95)为10.154μg/kg。该镇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中深度镇静 阿芬太尼 瑞马唑仑 半数有效量(ed50) 95%有效量(ed_(95))
下载PDF
小儿丙泊酚诱导成功气管插管半数有效剂量的研究
3
作者 张小玲 王伟鹏 +2 位作者 徐建红 王宇红 晏馥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丙泊酚诱导成功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拟行简单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年龄≤3岁,ASAⅠ或Ⅱ级,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2组,采用单独丙泊酚静注诱导插管(P组)31例,以及丙泊酚配伍... 目的探讨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丙泊酚诱导成功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拟行简单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年龄≤3岁,ASAⅠ或Ⅱ级,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2组,采用单独丙泊酚静注诱导插管(P组)31例,以及丙泊酚配伍用5%七氟烷(SP组)22例诱导插管。应用升降序贯法分别得出丙泊酚成功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并将患儿入院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作为基础值与插管时以及插管后2min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升降序贯法得出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P组成功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4.84(0.28)mg/kg,SP组为2.67(0.18)mg/kg,概率分析法计算得出P组ED95为5.84 mg/kg(95%可信区间为5.40-9.72 mg/kg),SP组ED95为3.14 mg/kg(95%可信区间为2.92-6.10 mg/kg)。P组患儿插管时和插管后2 min后MAP与基础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782,P〈0.05;q=2.898,P〈0.05);但用药后血压与基础血压相比,下降约6.8%,未给予临床干预;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1.11,P=0.334)。SP组插管前后MAP(F=2.55,P=0.086)和HR(F=1.50,P=0.23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单独应用丙泊酚诱导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4.84 mg/kg,应用丙泊酚联合5%七氟烷诱导,成功插管丙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2.6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剂量(ed50) 婴幼儿 全身麻醉 丙泊酚 气管内插管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不同人群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
4
作者 潘敏 范正达 +3 位作者 左小明 王程 马静 谢伟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7-1722,共6页
目的测定并比较环泊酚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选择2023年3~4月拟行胃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按分层随机法纳入4组:第1组中青年男性患者,第2组中青年女性患者,... 目的测定并比较环泊酚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选择2023年3~4月拟行胃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按分层随机法纳入4组:第1组中青年男性患者,第2组中青年女性患者,第3组老年男性患者,第4组老年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先静脉注射0.1μg·kg^(-1)的舒芬太尼。4组患者的环泊酚起始剂量均为0.4 mg·kg^(-1),相邻剂量比值为1:1.1。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根据Dixon改良序贯法,若前一位患者在进镜过程中出现阳性反应(呛咳、皱眉、体动等),则该组的下一位患者接受环泊酚的剂量递增10%;否则判为阴性反应,该组的下一位患者接受环泊酚的剂量递减10%。将阳性反应转为阴性反应定义为转折点,每组出现7个转折点时终止该组试验。同时记录4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氧饱和度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分别计算4组患者使用环泊酚的ED_(50),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环泊酚复合0.1μg·kg^(-1)舒芬太尼用于中青年男性、中青年女性、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患者胃镜检查的ED_(50)分别为0.409、0.373、0.356、0.327 mg·kg^(-1)。中青年男性组环泊酚的ED_(50)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P<0.05);老年女性组环泊酚的ED_(50);显著低于中青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P<0.05)。结论环泊酚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胃镜检查的ED_(50)不同,女性患者低于男性患者,老年患者低于中青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舒芬太尼 胃镜 半数有效剂量(ed_(50))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下异丙酚镇静的剂量效应特征及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陈勇 佘守章 闫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定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药效学特征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和镇静深度半数有效量的测定。方法选择43例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ASAⅠ级),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TCI镇静,靶控血... 目的探讨定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药效学特征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和镇静深度半数有效量的测定。方法选择43例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ASAⅠ级),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TCI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以患者OAA/S平分为镇静指标,计算不同镇静深度(OAA/S评分)的半数有效EC(EC50)、半数有效BIS(BIS50)、半数有效AAI(AAI50),并观察对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患者OAA/S4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0.57μg/ml、89和73,OAA/S3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1.01μg/ml、75和61,OAA/S2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1.31μg/ml、67和43;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不同深度对循环和呼吸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EC50、BIS50和AAI50的测定为国人腰硬联合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提供了浓度和药效学数据,腰硬联合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异丙酚镇静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剂量效应 BIS50 OAA/S评分 EC50 靶控输注镇静 丙泊酚 镇静深度 半数有效 药效学特征 TCI 手术患者 方法选择 血药浓度 呼吸影响 不同深度 ml 靶浓度 下腹部 差异性 测定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3
6
作者 贺海丽 权哲峰 +3 位作者 池萍 曹英浩 李昕 彭科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194-195,共2页
以往研究显示1μg舒芬太尼即可以达到阿片镇痛药物在脊髓的预期效果,而布比卡因混合1μg舒芬太尼用于腰麻剖宫产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布比卡因混合1μg舒芬太尼腰麻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并计算其ED50。
关键词 半数有效剂量 剖宫产术中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复合 镇痛药物 ed50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芬太尼的相互作用机制观察
7
作者 李国兰 贺昌林 +1 位作者 陈光明 丁炜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共5页
目的 观察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奈福泮和芬太尼抗伤害作用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奈福泮和芬太尼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及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序贯法求出奈福泮与芬太尼单独使用时ED50,再分别... 目的 观察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奈福泮和芬太尼抗伤害作用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奈福泮和芬太尼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及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序贯法求出奈福泮与芬太尼单独使用时ED50,再分别求出两药ED50的1/2、1/4、1/8、1/16合用时各自的ED50.用两药合用时的ED50与单独使用时的ED50作等效曲线及免疫组化测量奈福泮和(或)芬太尼对FLI神经元(FLI-N)的抑制率来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 (1)术后鞘内注射奈福泮对切口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88.5 μ g(95%CI为80.4~97.4 μ g),芬太尼的ED50值为58.9ng(95%CI为52.3~65.1ng);两者合用药时各自的ED50值分别为奈福泮20.2μ g(95%CI为14.31~28.2μ g),芬太尼16.3ng(95%CI为10.1~21.9ng).(2)在等效曲线中奈福泮与芬太尼合用时的ED50实测值明显落在理论累加等效线的下方,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 ED50量的奈福泮、芬太尼联合用药对脊髓背角FLI-N抑制率均比ED50量的两药单用的抑制率大(P<0.05).结论 鞘内注射奈福泮和芬太尼抗伤害作用与脊髓背角的c-Fos表达有关,两者联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盐酸奈福泮 芬太尼 相互作用机制 ed50 联合用药 脊髓背角 抗伤害作用 抑制率 c-Fos表达 半数有效剂量 统计学意义 镇痛作用 镇痛效应 协同作用 曲线 切口痛 免疫组化 两者差异 序贯法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XIV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9 位作者 戴建荣 汪伟 曲国立 李幼子 邢云天 陶永辉 钱科 贾悦 杨振坤 魏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9,共9页
目的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 目的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分为6组,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75、150、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对照组不给药;用药后14d解剖小鼠,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min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min后,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47.7mg/kg和565.5mg/kg,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mg/kg和467.2mg/kg。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暴露于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40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34.3%,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1、3min和5min后,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湖南吡喹酮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均明显高于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经过诱导筛选所获得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显著低于未经诱导筛选的原代虫株,其抗药性可表现在成虫、毛蚴和尾蚴发育阶段。吡喹酮对成虫的ED50值、尾蚴断尾率和毛蚴变形率作为量化指标,可用于现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检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成虫 毛蚴 尾蚴 半数有效剂量(ed50)
原文传递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XIIV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伟 李洪军 +8 位作者 梁幼生 曲国立 李幼子 邢云天 钱科 贾悦 杨振坤 王飞 戴建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大陆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分离尾蚴,以40条各虫株尾蚴感染小... 目的比较中国大陆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分离尾蚴,以40条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分为6组,5个用药组分别一次灌服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对照组小鼠灌服2.5%Cremophor EL溶液。所有小鼠于感染后50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统计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分离株血吸虫的吡喹酮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结果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一次灌胃给药后,各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10.37%~19.81%、23.22%~33.09%、39.25%~49.61%、62.87%~74.44%和91.26%~98.09%。经不同剂量吡喹酮给药后,各组小鼠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株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的吡喹酮ED50值为134.1~186.7 mg/kg,但各分离株的吡喹酮ED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大陆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不同分离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血吸虫吡喹酮ED50值作为定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血吸虫种群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敏感性 半数有效剂量(ed50) 湖沼地区
原文传递
重组酵母表达HBsAgP24亚基结合程度对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津 苏锦锋 +7 位作者 张德有 星海 许毅 孙玉杰 朱亭玉 石男 周根喜 赵铠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HBsAg P24亚基结合紧密程度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3批重组酵母表达纯化的P24亚基松弛结合型HBsAg经半转型和转型处理后,成为混合和紧密结合型HBsAg,用HPLC法检测P24亚基结合紧密程度,松弛型和紧密型HBsAg免疫小鼠后,检测N... 目的观察HBsAg P24亚基结合紧密程度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3批重组酵母表达纯化的P24亚基松弛结合型HBsAg经半转型和转型处理后,成为混合和紧密结合型HBsAg,用HPLC法检测P24亚基结合紧密程度,松弛型和紧密型HBsAg免疫小鼠后,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及抗原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将HBsAg吸附于佐剂Al(OH)3凝胶,免疫小鼠后用半数有效剂量法(ED50)检测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用体外相对效力法(RP)检测抗原的反应原性。结果3批松弛型、混合型和紧密型共9组HBsAg P24亚基紧密结合型比率分别在23.00%~32.00%、38.43%~50.98%和39.65%~52.76%之间,混合型组P24亚基紧密结合程度接近紧密型组;3批紧密型HBsAg免疫小鼠后可比松弛型HBsAg诱导更强的NK细胞活性,松弛型HBsAg免后4周内诱导抗原特异性脾淋巴细胞活性高于紧密型HBsAg,但总体上HBsAg仅诱导较弱的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应答;紧密型HBsAg组比松弛型组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1批混合型抗原体液免疫应答低于同批松弛型和紧密型组,2批松弛型组和其同批紧密型组的体液免疫应答程度接近;混合型HBsAg RP平均值显着高于松弛型组(P〈0.01),紧密型组RP平均值小于混合型组。结论重组酵母表达P24亚基结合程度不同的HBsAg均保持一定程度的抗原性。紧密型HBsAg免疫可诱导较强的非特异性NK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混合型HBsAg的免疫反应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半数有效剂量(ed50) 体外相对效力(R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