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无叶型菜豌豆af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及其利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付金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750,共4页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一染色体。af在lf和i之间,af和i间的图距为6.80个遗传单位,af和lf间的图距为36.74个遗传单位。利用af基因选育出的优质、高产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具有发达的嫩卷须,可作龙须菜新菜种;其嫩茎、嫩荚清香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半无叶型菜豌豆 αf基因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遗传研究及利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7-910,共4页
对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受两对相对基因控制 ,F1表现大块革质膜 ,F2 分离出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和无革质膜 3种类型 ,分离比例为 9∶6∶1,并经F2~ 3 试验验证 ,属... 对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受两对相对基因控制 ,F1表现大块革质膜 ,F2 分离出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和无革质膜 3种类型 ,分离比例为 9∶6∶1,并经F2~ 3 试验验证 ,属于基因互作的积加作用。糖度为数量性状遗传 ,F2 单株间呈连续变异 ,符合正态分布。选育出的半无叶型菜豌豆新品种“须菜 1号”高产、优质 ,其嫩荚鲜食 ,嫩卷须作为龙须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菜豌豆 革质膜 甜度 遗传
下载PDF
半无叶型菜豌豆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1 位作者 付金锋 陈叙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8,223,共4页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其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鲜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糖度>双荚率,其中各个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鲜百粒重次之。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鲜荚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综合各影响因素,在选育半无叶型菜豌豆时应注意各农艺性状指标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无叶型菜豌豆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产量性状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