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月裂孔的解剖学分型及临床意义研究
1
作者 何梦茹 李京 +5 位作者 王美 张曼雨 刘智勇 樊文卿 石凡 肖嘉艺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观察半月裂孔(HS)的解剖特征并划分类型,为内镜治疗鼻旁窦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结构完整的人鼻腔外侧壁标本,测量中鼻道前端宽度(AW)、中间宽度(MW)、后端宽度(PW)及长度;观察HS的形态及变异,测量HS的垂直部长轴与水平部长... 目的 观察半月裂孔(HS)的解剖特征并划分类型,为内镜治疗鼻旁窦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结构完整的人鼻腔外侧壁标本,测量中鼻道前端宽度(AW)、中间宽度(MW)、后端宽度(PW)及长度;观察HS的形态及变异,测量HS的垂直部长轴与水平部长轴角度α,并对HS划分解剖学类型。结果 (1)男性左、右两侧中鼻道AW(P=0.875)、MW(P=0.703)、PW(P=0.268)及长度(P=0.6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鼻道AW(4.53±2.27)mm,MW(4.39±1.64)mm,PW(5.69±1.67)mm;PW显著高于AW与MW(P=0.001,F=7.196)。(3)根据HS形态与α值,HS分为:(1)经典型16例,即HS呈月牙形,α介于100°~160°;(2)U型11例,HS的垂直部与水平部长度相当,水平部末端略翘起,α介于100°~160°;(3)J型8例,HS垂直部明显比水平部更长;(4)直线型14例,α>160°;(5)L型1例,α介于80°~100°。结论 对中鼻道、HS的定量研究及分型,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利用鼻内窥镜处理鼻旁窦病变,应根据患者鼻腔外侧壁解剖特征选择入路方式,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裂孔 中鼻道 形态 变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我国成人上颌窦的观察和测量(国人鼻腔研究之1)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昌富 孙义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在100侧带有粘膜的头颅标本上,对上颌窦口、副窦口、窦腔容量和窦口与鼻孔外缘距离等项目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积累了国人有关的体质资料,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关数据。
关键词 半月裂孔 中鼻道 粘膜 标本 生物膜 下鼻甲骨 自然开口 鼻腔 国人
下载PDF
中鼻道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琦 刘瑜琦 刘雅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经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诊疗的途径。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颅矢状切面上 ,对中鼻道、半月裂孔、上颌窦口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及上颌窦口的探针插入试验。结果 中鼻道、半月裂孔的长度分别为5 6.3 6± 2 .5 ... 目的 探讨临床上经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诊疗的途径。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颅矢状切面上 ,对中鼻道、半月裂孔、上颌窦口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及上颌窦口的探针插入试验。结果 中鼻道、半月裂孔的长度分别为5 6.3 6± 2 .5 8mm、2 1.46± 1.79mm ;40例中 ,2 8侧 (70 .0 0 % )的上颌窦口位于半月裂孔的中 1/3部 ;12侧 (3 0 .0 0 % )的上颌窦口位于半月裂孔的后 1/3部。上颌窦口的形态不一。上颌窦口的前后径为 3 .14± 0 .47mm。上颌窦口距鼻腔底部、鼻小柱的距离分别为 3 0 .41± 2 .85mm、49.5 2± 2 .3 7mm。鼻小柱到上颌窦口与到鼻腔基底面连线的夹角为 40 .2± 3 .7°。 3 7侧 (92 .5 0 % )的上颌窦口能用直径≤ 2 .5mm的探针穿过。结论 经上颌窦自然开口行上颌窦口穿刺是安全、简便和有效的一种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鼻道 周围结构 上颌窦口 解剖学 诊断 上颌窦疾病 穿刺治疗 中医 半月裂孔
下载PDF
鼻内镜下治疗鼻道窦口复合体区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志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关键词 鼻道窦口复合体 窦口复合体区 解剖变异 内镜下治疗 临床意义 鼻窦炎性疾病 机械性阻塞 半月裂孔
下载PDF
Percutaneous elevation of depressed lunate fossa: A surgical technique 被引量:1
5
作者 Atin Jaiswal Yashwant Singh Tanwar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04-307,共4页
Die-punch fractures or impaction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 articular surface are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rd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duction, We present a unique, percutaneou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o el... Die-punch fractures or impaction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 articular surface are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rd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duction, We present a unique, percutaneou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o elevate the depressed lunate fossa and maintain the reduction of the elevated fragment with no need of grafting in such fractures. This technique is simple,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executed with simple instrumentations. We think it deserves a variety of i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urgical technique Depressed lunate fossa Percutaneous elev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