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梅山组丘形反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5 位作者 胡宝清 樊笑微 李斌 邓东 王飞 郭瑞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62,共10页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弱振幅的地震反射,与西南部强振幅水道砂岩形成鲜明的对比,波阻抗反演揭示丘内为低波阻抗,属泥岩范畴。梅山组塑性丘内地层发生重力扩展,在其上覆的脆性地层(强振幅砂岩和弱振幅泥岩)发育多边形断层,反推出梅山组形成于深水环境,丘为泥丘,沉积环境分析也认为北礁凹陷中中新世为半深海沉积,梅山组的丘-谷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谷-丘,认为是底流剥蚀/沉积成因。本文的研究对南海北部丘形反射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并可降低油气探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梅山组 丘形反射 多边形断层 底流 泥丘 半深海沉积环境
下载PDF
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靖华 何起祥 +16 位作者 J.A.Mckenzie H.Weissert K.Perch-Nielsen H.Oberhnsli K.Kelts J.LaBrecque U.Krhenbühl S.F.Percival R.Wright R.Z.Poore A.M.Gombos K.Pisciotto A.M.Karpoff N.Petersen P.Tucker M.F.Carman E.Schreiber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DSDP 524区中生代最晚期和第三纪最早期的沉积物中,保存着白垩纪末期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详细纪录。我们对该孔进行了加密取样,样品间距大致相当于100年或1000年的时间间隔,同时对样品进行了碳酸盐含量、微量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DSDP 524区中生代最晚期和第三纪最早期的沉积物中,保存着白垩纪末期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详细纪录。我们对该孔进行了加密取样,样品间距大致相当于100年或1000年的时间间隔,同时对样品进行了碳酸盐含量、微量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可以解释为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的结果,当时大量远洋地区的生物扫地以尽。养料锐减导致部分从河流带来的溶解CO_2转移到大气圈,致使在长达40,000年的时间内,空气中的CO_2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氧同位素所揭示的温度升高的原因。 第三纪最早期沉积物中,包括来自“白垩纪生物群”中的化石,有的已经过再沉积作用,有的则是这场灾难的最后幸存者。我们的资料表明,大量远洋生物的灭绝是在第三纪最早期的不利环境中发生的。而这种异常的环境则是生物大批死亡的结果,且持续有几千年之久。恐龙就是因为温度灾难性升高产生的热异常而灭绝的。 大洋中生物大批灭绝的原因,与巨大的天外星体的陨落有关,界线附近的铱异常即其标志,我们的资料与许靖华不久前发表的彗星冲击说是不抵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碳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碳酸盐含量 许靖华 大气圈 半深海沉积 过渡带 铱异常 有孔虫化石
下载PDF
安哥拉G油田储层预测研究方法
3
作者 宋胜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针对安哥拉G油田半深海大陆坡沟道沉积储层沿沟道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变化大的问题,以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细地震地质标定入手,在微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含油砂体,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 针对安哥拉G油田半深海大陆坡沟道沉积储层沿沟道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变化大的问题,以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分析为基础,从精细地震地质标定入手,在微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含油砂体,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为油田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深海大陆沟坡沟道沉积 地震特征 稀疏脉冲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