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半生缘》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1
作者 郑雅妮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难度较大。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金凯筠译本《半生缘》中四种典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是否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难度较大。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金凯筠译本《半生缘》中四种典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是否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较好地将中国文化呈现给译语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半生缘
下载PDF
从读者、作者到编者——我与《浙江测绘》半生缘
2
作者 徐韬 《浙江测绘》 2024年第1期I0001-I0003,共3页
2001年,我从前任主编那里接过负责编辑、出版《浙江测绘》期刊的工作,直至2014年退休时止,前后长达13年整,负责编辑出版52期。
关键词 半生缘 编辑出版 测绘 期刊 浙江
下载PDF
《她的沉沦》和《半生缘》女性人物命运比较研究
3
作者 罗雨秋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妙是缅甸作家加尼觉玛玛礼的中长篇小说《她的沉沦》中在世俗和时代压迫下沉沦的软弱女性形象,反映了缅甸的时代社会特征、女性意识。顾曼桢是张爱玲长篇小说《半生缘》中在悲惨困境里顽强反抗的悲剧女性形象,是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代... 妙是缅甸作家加尼觉玛玛礼的中长篇小说《她的沉沦》中在世俗和时代压迫下沉沦的软弱女性形象,反映了缅甸的时代社会特征、女性意识。顾曼桢是张爱玲长篇小说《半生缘》中在悲惨困境里顽强反抗的悲剧女性形象,是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人物身份和命运的安排上,这两部同时代作品在情节和人物设定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对这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两位作者女性意识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命运 女性意识觉醒 半生缘 顾曼桢 悲剧女性形象 张爱玲 人物身份 沉沦
下载PDF
《半生缘》中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登科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半生缘》是我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喜爱和关注。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 《半生缘》是我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喜爱和关注。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人物形象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文化旅行视角下的翻译变异——以金凯筠的《半生缘》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孔乃卓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金凯筠基于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传统,对张爱玲《半生缘》进行了翻译,使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从东方文化旅行到西方英语世界,并成为该体系的经典。原作的经典性是翻译译介的前提,译作体现了译者合理的主观性发挥与强化自身所代表的文化... 金凯筠基于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传统,对张爱玲《半生缘》进行了翻译,使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从东方文化旅行到西方英语世界,并成为该体系的经典。原作的经典性是翻译译介的前提,译作体现了译者合理的主观性发挥与强化自身所代表的文化身份。文章从文化旅行的视角研究《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探讨该译本在文化的旅行中译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凯筠 半生缘 文化旅行 翻译变异
下载PDF
《半生缘》电影改编对原作悲剧性的消解
6
作者 胡馨如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5期166-168,共3页
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导演许鞍华沿用其一以贯之的写实风格,对原作在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呈现出的电影效果虽保留了原作故事性,却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的悲剧性。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影既对原作小说表层的爱情... 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导演许鞍华沿用其一以贯之的写实风格,对原作在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呈现出的电影效果虽保留了原作故事性,却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的悲剧性。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影既对原作小说表层的爱情悲剧的理解和还原还不够充分,又忽视了其更为深层的家庭悲剧、社会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张爱玲 许鞍华 悲剧性
下载PDF
擦肩而过的爱情——张爱玲《半生缘》之我观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冀震 李晓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6,共4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讲述了旧上海的几对年轻人的爱恨情仇,他们曾经都是有缘人,最终却各奔东西。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伴相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半生缘》,包含了太多无奈与惶惑,承载了太多心酸与苦痛。《半生缘》,告诉人们的是分离,... 张爱玲的《半生缘》讲述了旧上海的几对年轻人的爱恨情仇,他们曾经都是有缘人,最终却各奔东西。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伴相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半生缘》,包含了太多无奈与惶惑,承载了太多心酸与苦痛。《半生缘》,告诉人们的是分离,是无论怎样的激情过往,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的擦肩而过。张爱玲平淡冷静的叙述中,透析了"半生缘"的绝望。时过境迁,所以没有办法回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爱情
下载PDF
张爱玲不怕“抄袭”?——《半生缘》与《普汉先生》对照阅读之一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庆利 赵小娜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不仅在基本情节和人物角色上借鉴了美国作家约翰·马宽德的《普汉先生》(H.M.Pulham,Esquire),更从其中"借用"了大量具体生活场景,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这触及到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像张爱玲这类中... 张爱玲的《半生缘》不仅在基本情节和人物角色上借鉴了美国作家约翰·马宽德的《普汉先生》(H.M.Pulham,Esquire),更从其中"借用"了大量具体生活场景,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这触及到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像张爱玲这类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尤其是《半生缘》一类广受读者喜爱的文学经典,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脱胎"于西方文学作品,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作家本人的艺术独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普汉先生》
下载PDF
《半生缘》英译本中翻译者的“显身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田田 马晓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了《半生缘》英译本的成功,也重新定义了译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 显身性
下载PDF
论《半生缘》人物的悲剧根源与悲剧折射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静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半生缘》将人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与时代、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糅合,以此揭示了盘根错节的人物悲剧根源;《半生缘》在悲剧叙事中折射了作者的生命观、爱情观、审美观、时代观、社会观。《半生缘》体现了张爱玲的深邃、丰硕与伟大。
关键词 半生缘 悲剧 原因 折射 张爱玲
下载PDF
小说《半生缘》中的电影艺术手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青美 周丽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9-53,共5页
张爱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电影文艺,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艺术手法,使其笔下的作品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本文从蒙太奇、空镜头、化入与化出、特写、电影化意象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半生缘》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品读她笔... 张爱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电影文艺,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艺术手法,使其笔下的作品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本文从蒙太奇、空镜头、化入与化出、特写、电影化意象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半生缘》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品读她笔下演绎着的平凡而苍凉的人生,深入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影视化"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电影手法 借鉴
下载PDF
试论《半生缘》的人物架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静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地架构复杂人物关系是《半生缘》最突出的艺术特质之一。《半生缘》中几个年轻人复杂难解的关系,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情人对与夫妻对互为消长、扭曲缠绕的态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小说中成了奢望,这带来了文... 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地架构复杂人物关系是《半生缘》最突出的艺术特质之一。《半生缘》中几个年轻人复杂难解的关系,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情人对与夫妻对互为消长、扭曲缠绕的态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小说中成了奢望,这带来了文本的复杂面貌,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人物关系
下载PDF
回到“没有光的所在”——谈张爱玲从《十八春》到《半生缘》的改写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7-29,53,共4页
本文探讨了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和其改写本《半生缘》的不同以及这些改动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出《半生缘》是张爱玲创作主体的回归。
关键词 张爱玲 《十八春》 半生缘 改写 自我表现
下载PDF
浅析小说《半生缘》中的男性青年形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娟梅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7-38,共2页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讲述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寻求爱情的艰难历程。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和爱情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弱和妥协性,不能战胜自我矛盾的心理,无法冲破封建因素和社会现实的阻挠,...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讲述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寻求爱情的艰难历程。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和爱情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弱和妥协性,不能战胜自我矛盾的心理,无法冲破封建因素和社会现实的阻挠,以至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以凄凉的悲剧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半生缘 男性知识青年 形象分析
下载PDF
《半生缘》再解读:姐妹情谊的反动与女性冲突主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幸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80,共9页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男性中心论,形成了三从、三纲、四德、七出等女性传统恐惧。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闺阁政治叙述,暴露了女性冲突族群既有对父权文化极其有限的政治反抗,更是男权诡计的被迫同谋。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是敢...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男性中心论,形成了三从、三纲、四德、七出等女性传统恐惧。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闺阁政治叙述,暴露了女性冲突族群既有对父权文化极其有限的政治反抗,更是男权诡计的被迫同谋。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是敢于面对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种种阴暗意识,揭示其复杂的文化与心理上的深层意识,从而坚持了作者女性性别书写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女性冲突 张爱玲 小说 主题
下载PDF
剖析张爱玲《半生缘》中曼祯悲剧的必然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78-79,共2页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半生缘》当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的女性形象顾曼祯。张爱玲通过对小说当中的顾曼祯的人生悲剧的塑造,对于顾曼祯的要强的女权主义意识、勇敢和懦弱的冲突、面对的时代焦虑因素和封建意识...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半生缘》当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的女性形象顾曼祯。张爱玲通过对小说当中的顾曼祯的人生悲剧的塑造,对于顾曼祯的要强的女权主义意识、勇敢和懦弱的冲突、面对的时代焦虑因素和封建意识等进行全面思考。顾曼祯的人生悲剧不仅仅有其个人的性格因素,更有其面对的时代因素。因此,《半生缘》的顾曼祯形象具备非常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张爱玲 顾曼祯 人生悲剧
下载PDF
论张爱玲《半生缘》的多重悲剧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伟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1-73,共3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俗世普通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揭示了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宗法社会,作为女性对自身命运无可把握的悲剧;揭露了造成悲剧结局的人性的弱点、阴暗与丑恶。
关键词 半生缘 爱情婚姻悲剧 女性命运 人性弱点
下载PDF
从《十八春》到《半生缘》改写的意蕴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素琴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86-88,共3页
1950年张爱玲的《十八春》发表,兜兜转转18年之后,她重新改写《十八春》,并更名为《半生缘》。结合张爱玲的生存处境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读者从改写中至少可以解读出3种不同的意味,即风格的回归、爱情的体认和人生的怅惘。
关键词 张爱玲 《十八春》 半生缘 改写 意蕴 解读
下载PDF
艺术改写中的审美取向和接受定位——基于张爱玲《半生缘》之多种叙述版本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健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6-49,61,共5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自创作至今,经历了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戏剧的多重改写。分析了不同创作主体面对时代和历史视野中的艺术资源所进行的审美性择取、融合及再创造,不同的叙述版本展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接受定位,从而给受众以多元的... 张爱玲的《半生缘》自创作至今,经历了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戏剧的多重改写。分析了不同创作主体面对时代和历史视野中的艺术资源所进行的审美性择取、融合及再创造,不同的叙述版本展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接受定位,从而给受众以多元的艺术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叙述版本 审美取向 受众
下载PDF
半生缘 一世情——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半生缘》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春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
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笔者在分析文本时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从无意识,"三重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对《半生缘》进行剖析。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下... 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笔者在分析文本时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从无意识,"三重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对《半生缘》进行剖析。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下,《半生缘》这个作品的内涵得到了一个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张爱玲 精神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