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膜中塑化剂(DEHP)低共熔溶剂液相微萃取的开路电位和PM7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研究
1
作者 陈庆阳 高杰 朱永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开路电位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尿素-氯化胆碱碳糊电极表面上微萃取行为。在6000s的饱和萃取时间下的开路电位差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萃取溶液中的浓度呈反比,其表观一级动力学常数为6.35×10-4s^(-1),可... 开路电位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尿素-氯化胆碱碳糊电极表面上微萃取行为。在6000s的饱和萃取时间下的开路电位差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萃取溶液中的浓度呈反比,其表观一级动力学常数为6.35×10-4s^(-1),可应用于不同塑料膜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相对含量的检测。基于DES与DEHP相互作用的分子簇模型,半经验分子轨道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分子簇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ES与DEHP相互作用形成分子簇过程为自发过程,三个DES可以支撑一个DEHP分子,为DES萃取有机酯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开路电位法 pm7经验分子轨道法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
下载PDF
双酚A在Fe(OH)_3修饰电极上的微萃取、电催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春 巩春侠 +3 位作者 李飞 那宝双 王佳 辛士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58-368,共11页
石墨粉表面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化学修饰,将修饰后的石墨粉与甲基硅油混合成碳糊制得碳糊电极。在修饰的碳糊电极上,双酚A给出了一个电化学催化氧化峰,与未修饰的碳糊电极和相同面积的碳电极相比氧化峰分别负移了246和262mV,氧化鞥电... 石墨粉表面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化学修饰,将修饰后的石墨粉与甲基硅油混合成碳糊制得碳糊电极。在修饰的碳糊电极上,双酚A给出了一个电化学催化氧化峰,与未修饰的碳糊电极和相同面积的碳电极相比氧化峰分别负移了246和262mV,氧化鞥电流分别增加了42.7%和10倍。为深入了解这一催化行为,基于38个碳构成的石墨烯代表石墨粉表面,与双份A及氢氧化铁构成的分子簇模型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 PM7理论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双酚A经历了液-固相微萃取,随后为电化学催化氧化过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7经验分子轨道理论方法 双份A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电化学催化氧化 氢氧化铁胶粒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对CO_2的光电催化还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那宝双 朱永春 辛士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9,共10页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镧掺杂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后,化学修饰在碳纤维簇电极上,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该电极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作用。多壁碳纳米管修...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镧掺杂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后,化学修饰在碳纤维簇电极上,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该电极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作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后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后还原电流变大增强了电催化还原功能,镧掺杂后起始电位正移增加了光催化还原功能。以MOPAC2012提供的PM7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在设计的铁-氧-氯构成的氢氧化铁分子簇模型上进行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热力学,能级,分子轨道组成以及光谱分析表明,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其镧掺杂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行为。所设计的分子簇模型是具有热力学稳定的结构,镧掺杂加强了其稳定性。氢氧化铁分子簇具有较好的电子转移性,镧掺杂降低了其费米能级高度,有利于光催化,与实验结果相对应。且催化后的CO_2在键长、分子结构以及红外光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具有碳酸的前体结构,实现了对CO_2分子的活化和光电化学催化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 镧掺杂 光电催化 二氧化碳 pm7经验分子轨道法
下载PDF
6F-PBI合成的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诸葛丽婷 许青青 +3 位作者 杜钦青 路迪 尹深平 陈坤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采用MOPAC 2012半经验量子化学PM7方法对聚六氟-2,2’(m-亚苯基)-5,5’-二苯并咪唑(6F-PBI)的合成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探讨了6F-PBI稳定的几何构型、前沿分子轨道能级、偶极矩、聚合反应焓等,并通过3,3',4,4'-四氨基联苯(TAB)与... 采用MOPAC 2012半经验量子化学PM7方法对聚六氟-2,2’(m-亚苯基)-5,5’-二苯并咪唑(6F-PBI)的合成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探讨了6F-PBI稳定的几何构型、前沿分子轨道能级、偶极矩、聚合反应焓等,并通过3,3',4,4'-四氨基联苯(TAB)与2,2-双(4-羧基苯基)六氟丙烷(6F-diacid)单体,在多聚磷酸(PPA)的作用下,液相合成6F-PBI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6F-PBI引入六氟丙烷结构,增加聚苯并咪唑分子的间距和分子链的柔性,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BI,具有良好的溶解加工性能,在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领域将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6F-PBI合成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生成的聚合物粘度越大,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半经验pm7 6F-PBI 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