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心膝穴治疗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炎23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勤亮 姚宏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炎 针刺疗法 心膝穴 治疗
下载PDF
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炎21例
2
作者 范桂滨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1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炎 复方丹参注射液 穴位注射
下载PDF
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振国 苗莉莉 董建文 《中医正骨》 2016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4岁。左膝12例,右膝1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 Lachman 试验均阳性。受伤至就诊时间2-2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18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0.59±1.82)分依次升至(78.68±1.94)分、(81.75±2.08)分、(83.55±1.88)分、(85.67±1.76)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1.45±1.67)分依次升至(80.14±2.01)分、(82.21±2.21)分、(87.43±1.91)分、(89.56±1.84)分。术后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重建韧带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检查 股薄 胫骨
下载PDF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 股薄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涛 吴在顶 +2 位作者 高飞 王怀波 吴启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0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 目的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 75±2. 50) 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 0±1. 39) mm; 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 86±7. 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 96±3. 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薄 胫骨 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实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秋野 李文远 +5 位作者 孙军 董鹏 王玉博 刘博 刘冰 杨树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结果术后2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连接紧密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不整齐。术后4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形成纤维连接并有少量纤维软骨形成。术后8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的组织出现分层,隐约可见4层结构并隐约可见潮线。术后3个月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明显。术后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更明显。术后12个月形成了成熟的直接止点的结构,潮线清晰可见。结论保留胫骨止点兔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是由间接的固定点逐渐转化为直接止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胫骨 重建前交叉韧带 骨愈合
下载PDF
半腱肌止点定位的相关因素研究
6
作者 亚力坤·玉苏甫 张雨 +1 位作者 陈东阳 蒋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半腱肌止点至胫骨平台垂直距离(S-T)与患者体格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设计半腱肌止点切口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1月—12月接受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的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 目的探讨半腱肌止点至胫骨平台垂直距离(S-T)与患者体格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设计半腱肌止点切口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1月—12月接受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的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在韧带重建术中测量S-T。以S-T为因变量、患者基线资料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判断半腱肌止点位置影响因素。结果根据标准共纳入214例患者,其中男156例、女58例,年龄(27±9)岁(14~49岁),身高(174.7±6.8)cm(160~196 cm),体质量(73.43±12.35)kg(53~105 kg),S-T为(56.36±3.61)mm(47~67 mm)。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身高与S-T成正相关(β=0.407,SE=0.055,t=7.543,P<0.001),回归方程为S-T=−14.701+0.407×身高,R^(2)=0.690。结论患者身高与半腱肌止点位置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公式S-T=−14.701+0.407×身高可估计半腱肌止点位置,为临床快速、准确、安全定位半腱肌止点,设计手术切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自体移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7
作者 高晓阳 许光旭 黄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前列地尔注射液 运动创伤 损伤 股二头损伤 坐骨结节末端病 腰椎椎弓崩裂 耻骨支 膝关节创伤性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