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蠕变问题中两种摄动半解析计算格式
1
作者 杨海天 徐新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将线性蠕变的控制方程做摄动展开,用加权余量法和二类变量的变分原理,引入有限元线和Hamilton混合状态元技术,建立了两种求解线性蠕变问题的摄动半解析计算格式。
关键词 线性蠕变 摄动 有限元 半解析计算
下载PDF
土坡稳定分析的半解析计算法
2
作者 蔡晓鸿 汤耀明 《江西水利科技》 1993年第4期325-331,共7页
采用毕肖普(A·W·Bishop)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定义,根据数学规划理论,对硬地基上粘性土坡稳定计算进行分析研究,导出了坚硬地基上粘性土坡可能滑裂面圆心轨迹方程,建立了确定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半解析计算法.
关键词 土坡 滑裂面 稳定分析 半解析计算
下载PDF
含相变及表面吸收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激光热作用温度场半解析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俊昌 伏云昌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7-260,256,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包含相变及表面吸收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热作用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并以含固液相变但未发生传质的热传导研究为例,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激光热处理 温度场计算 相变 半解析计算 热效应
原文传递
含非完整光束辐照过程的激光热处理瞬态温度场半解析计算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俊昌 陈庆华 J.Merlin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53-758,共6页
提出了包含非完整光束辐照过程以及适用于任意给定光束分布的激光非熔凝热处理瞬态温度场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关键词 激光热处理 温度场 半解析计算
原文传递
电流变液中电场强度的半解析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亭 马红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在Bergman表示的基础上 ,建立了电介质电流变液中电场和小球表面极化电荷的表达式 ,并以电流变液的基态结构———BCT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定量讨论了多极矩的贡献与小球间距的关系 ,并给出了偶极近似成立的条件 .
关键词 电流变液 电场强度 半解析计算
原文传递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极限荷载半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雪源 张明聚 +3 位作者 刘义 马栋 黄立新 王武现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0-196,共7页
为了精确地进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分析,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极限荷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针对所有截面应力状态情况构建解析方程组,包括内、外力平衡方程,临界状态极值条件方程,以及根据变形假定和几何条件建立的曲率方程。通过... 为了精确地进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分析,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极限荷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针对所有截面应力状态情况构建解析方程组,包括内、外力平衡方程,临界状态极值条件方程,以及根据变形假定和几何条件建立的曲率方程。通过编制数值计算程序求解方程组,得到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极限荷载数值解。与现有设计规范相比,提出的半解析方法选择了一种更精确的分段非线性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通过与已有的相关试验结果、设计标准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半解析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精度与有限元法相当,高于设计标准提供方法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管混凝土 偏压 极限荷载 半解析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计算复合地网接地电阻的新方法——(全)解析公式计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泽 《广西电力技术》 1993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将笔者于1987年提出的计算水平地网电阻的新公式引入复杂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从而解决了用全解析公式计算复合地网接地电阻的难题。本文提出的解析公式计算法与准确的计算机数值解法的计算值以及模型试验的实测值相比较,是接近的。
关键词 复合地网 接地电阻 半解析计算 解析计算 计算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时空效应下隧道的收敛变形预测及二衬合理支护时机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红军 夏才初 +2 位作者 彭裕闻 卞跃威 何坤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2期69-73,共5页
利用半解析计算方法,考虑了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掌子面推进距离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关的收敛模型,并由此给出了硬岩及软岩隧道中的二衬的合理支护时机,并结合工程实际对Ⅱ、Ⅲ、Ⅳ、Ⅴ级围岩进行了周边收敛结果的最小二乘拟... 利用半解析计算方法,考虑了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掌子面推进距离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关的收敛模型,并由此给出了硬岩及软岩隧道中的二衬的合理支护时机,并结合工程实际对Ⅱ、Ⅲ、Ⅳ、Ⅴ级围岩进行了周边收敛结果的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同时得出了这4个级别围岩相应的合理支护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效应 半解析计算方法 合理支护时机 周边收敛 拱顶下沉
下载PDF
大型筒仓与地基静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彩芹 黄义 +1 位作者 刘彤 王安强 《空间结构》 CSCD 2004年第2期17-25,共9页
筒仓作为一种现代工程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某大型筒仓结构为例,考虑到散体、结构、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考虑地基与基础及结构的耦合问题,采用半解析半数值的方法对弹性地基上的筒仓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计算.计算了... 筒仓作为一种现代工程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某大型筒仓结构为例,考虑到散体、结构、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考虑地基与基础及结构的耦合问题,采用半解析半数值的方法对弹性地基上的筒仓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计算.计算了筒仓各结线的静位移以及地基和基础板随半径变化时的静位移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弹性地基 散体 解析单元法:计算模型
下载PDF
拉弯荷载下钢管杆塔内外法兰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滨 陈勇 +4 位作者 陈聪 张文杰 郭勇 王激扬 孙炳楠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6,共11页
针对内外法兰在拉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及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平截面假定推导了半解析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通过研究旋转轴、中性轴和承载力随轴向拉力变化,揭示了其在拉弯荷载... 针对内外法兰在拉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及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平截面假定推导了半解析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通过研究旋转轴、中性轴和承载力随轴向拉力变化,揭示了其在拉弯荷载下的受力特征。最后对一系列内外法兰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拉弯荷载下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内外法兰的抗弯承载力随拉力的增加而减少。与有限元分析相比,半解析计算方法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更高的计算效率。论文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较传统刚性法兰承载力计算理论更为准确和可靠,为内外法兰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法兰 半解析计算方法 拉弯荷载 承载力 设计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时空效应下隧道的收敛变形预测及二衬合理支护时机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红军 夏才初 +2 位作者 彭裕闻 卞跃威 何坤 《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8-223,共6页
利用半解析计算方法,考虑了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掌子面推进距离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关的收敛模型,并由此给出了硬岩及软岩隧道中二衬的合理支护时机。结合工程实际对Ⅱ、Ⅲ、Ⅳ、Ⅴ级围岩进行了周边收敛结果的最小二乘拟合计... 利用半解析计算方法,考虑了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掌子面推进距离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关的收敛模型,并由此给出了硬岩及软岩隧道中二衬的合理支护时机。结合工程实际对Ⅱ、Ⅲ、Ⅳ、Ⅴ级围岩进行了周边收敛结果的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同时得出了这4个级别围岩相应的合理支护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效应 半解析计算方法 合理支护时机 周边收敛 拱顶下沉
原文传递
Implications of the cosmic infrared background excess for the cosmic star formation
12
作者 TAN WeiWei YU YunWe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By phenomenologically describing the high-redshift star formation history, i.e., ,ρ.(z) oc [(1 +z)/4.5]-% and semi-analytically calculating the fractions of high-redshift Pop I/II and Pop II! stars, we investiga... By phenomenologically describing the high-redshift star formation history, i.e., ,ρ.(z) oc [(1 +z)/4.5]-% and semi-analytically calculating the fractions of high-redshift Pop I/II and Pop II! stars, we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high-redshfit Pop I/II and Pop II/stars to the observed near-infrared (3 μm 〈// 〈 5 μm) excess in the cosmic infrared background emission.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observational level of the near-infrared excess, the power-law index or of the assumed star formation history is constrained to within the range of 0 ≤a≤1. Such a constraint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viral temperature of dark matter halos belongs to the range of 500 K ≤ Tvir≤ 104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background star formation dark mat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