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题材、源流及流行原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姚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6-22,共7页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像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造像样式,广泛出现在曲阳白石造像中。本文以"龙树"问题为探讨起点,结合其他论据对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的造像题材进行论证,认为其表现的应是悉达多太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像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造像样式,广泛出现在曲阳白石造像中。本文以"龙树"问题为探讨起点,结合其他论据对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的造像题材进行论证,认为其表现的应是悉达多太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太子思惟像的源流及其流行的原因,认为其流行和经由菩萨道成佛的思想有关,也与当时的皇帝崇拜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阳
白石
造像
太子
半跏思惟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飞鸟白凤半跏思惟像源流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费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半跏思惟像在日本飞鸟、白凤时期形成多种样式,主要体现在头部冠髻的变化,本文在对三山冠、双髻、单髻、三面冠及一山冠半跏思惟像的身份、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证其风格来源。
关键词
半
跏
思惟
飞鸟
白凤
源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考
3
作者
张保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中国境内的半跏思惟形象最早见于长江中游的铜镜和下游的魂瓶,前者以曲柄伞、覆莲座为图像标志,后者以戴尖顶帽的胡人形象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铜镜上的半跏思惟像源于犍陀罗造像系统,魂瓶上的半跏思惟像则是中土民众对贵霜胡人的再现...
中国境内的半跏思惟形象最早见于长江中游的铜镜和下游的魂瓶,前者以曲柄伞、覆莲座为图像标志,后者以戴尖顶帽的胡人形象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铜镜上的半跏思惟像源于犍陀罗造像系统,魂瓶上的半跏思惟像则是中土民众对贵霜胡人的再现性描绘。吴晋时期,半跏思惟像经由域外胡僧循丝路古道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与当地葬礼祭仪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佛教美术的本土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跏思惟像
铜镜
魂瓶
传播路径
本土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犍陀罗降魔成道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4
作者
张保珍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3,共2页
有关印度降魔成道图中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来源、演变规律...
有关印度降魔成道图中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来源、演变规律及宗教意涵等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魔成道图
半跏思惟像
图像含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5
作者
张保珍
《新丝路(下旬)》
2019年第24期249-250,共2页
有关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以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为中心,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这一题材中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源流和宗教意...
有关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以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为中心,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这一题材中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源流和宗教意涵等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意出家
半跏思惟像
图像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犍陀罗"树下静观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6
作者
张保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8期230-231,共2页
有关犍陀罗"树下静观图"中的半跏思惟像,学界尚未给予足够关注.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其身份尊格和图像含义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树下静观
半跏思惟像
图像含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
7
作者
田银梅
《文物世界》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随之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信仰,不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十分尊崇。为满足中下层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信仰的需求,满足其礼佛崇佛的愿望,中小型的造像塔随之出现。半跏思惟像作为造像塔上常常出现的雕刻图案,不...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随之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信仰,不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十分尊崇。为满足中下层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信仰的需求,满足其礼佛崇佛的愿望,中小型的造像塔随之出现。半跏思惟像作为造像塔上常常出现的雕刻图案,不仅是佛传故事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芸芸众生对于人生的思考。了解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真正了解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塔
半跏思惟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十六国时期半跏思惟像
8
作者
庞跃雷
《雕塑》
2023年第2期86-87,共2页
甘肃十六国时期存有六尊半跏思惟菩萨像,其造型特征较多保留了犍陀罗艺术的特征,但是其身份和图像内涵与犍陀罗出现较大差别。本文从图像学角度来分析甘肃早期的半跏思惟像的造型特征和其图像蕴藏的含义。
关键词
半
跏
思惟
弥勒
北凉
原文传递
东魏武定年间白石半跏思惟像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苏铉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8,共15页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菩萨像(以下简称为“半跏思惟像”)在定州地区很盛行,如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白石造像中,半跏思惟像占了纪年造像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而在同时期的山东地区,半跏思惟像发现较少,且出现时间较晚,现存有纪年的造像大...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菩萨像(以下简称为“半跏思惟像”)在定州地区很盛行,如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白石造像中,半跏思惟像占了纪年造像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而在同时期的山东地区,半跏思惟像发现较少,且出现时间较晚,现存有纪年的造像大部分属于北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半跏思惟像
白石像
邺城样式
定州样式
原文传递
关于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的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洪彩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5期47-47,共1页
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复杂多样,部分铭文不清、图像不明,而佛教造像必须遵循佛经的内容和造像的度量,尤其是标志性仪轨。笔者对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进行了探讨,认为龙树半跏思惟造像的题材为弥勒。
关键词
龙树
半
跏
思惟
造像
太子
半
跏
思惟
造像
弥勒下生信仰
弥勒
半
跏
思惟
造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探赜
11
作者
张保珍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有关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的身份与尊格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依据形制特征,将克孜尔石窟中的半跏思惟像分为对称式尊像、佛传故事、本生与因缘故事三类,认为三者皆与犍陀罗造像密切相关,但在表现过程中出现造像因素融合现象,其深层...
有关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的身份与尊格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依据形制特征,将克孜尔石窟中的半跏思惟像分为对称式尊像、佛传故事、本生与因缘故事三类,认为三者皆与犍陀罗造像密切相关,但在表现过程中出现造像因素融合现象,其深层动因在于龟兹地区流行的禅观宗教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半跏思惟像
禅观
本土化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被引量:
1
12
作者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第57窟中,与隋代第二期洞窟有所不同的是人们憧憬的往生净土画在窟顶。阿弥陀如来作为过去佛,由阿弥陀、释迦、弥勒构成的新三世佛在唐前期第一期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南北壁所表现的树下说法图不仅仅表现了三世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所憧憬的往生世界的情景。另外,唐前期第一期出现了将弥勒以如来表现且坐于宝池中。但是,初唐第一期末期的第322窟仅北壁阿弥陀如来坐在宝池中,南壁的弥勒如来未见宝池,这是因为弥勒净土本来就没有宝池。这种阿弥陀如来和弥勒如来都拥有配备宝池的净土的模糊印象,也显示了净土之间的不同。第57窟与第322窟一样,北壁如来坐像坐于宝池中伸出的莲花座上、南壁如来坐像周围未见表现其坐于宝池中的莲花和荷叶,那么第57窟南壁主尊虽然不是如来倚坐像,但下意识地作为弥勒如来而绘制的可能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7窟
第322窟
两脚合并菩萨坐像
半
跏
思惟
菩萨像
净土往生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说“半跏思惟菩萨像”
被引量:
2
13
作者
金申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在苦思人生...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在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悉达
半跏思惟像
金铜佛像
弥勒像
弥勒菩萨像
人生哲理
朝鲜
半
岛
释迦
尊像
原文传递
须弥山北周第51窟的造像空间组合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157,222,共11页
须弥山北周第51窟是须弥山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这一洞窟选址独特,洞窟结构、造像主题和营建理念在须弥山石窟以至全国石窟中极为重要,堪比南北石窟寺、麦积山第4窟、拉梢寺等石窟。这一洞窟开三个窟门,并伴有三个前室,前室是"延伸...
须弥山北周第51窟是须弥山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这一洞窟选址独特,洞窟结构、造像主题和营建理念在须弥山石窟以至全国石窟中极为重要,堪比南北石窟寺、麦积山第4窟、拉梢寺等石窟。这一洞窟开三个窟门,并伴有三个前室,前室是"延伸的礼拜空间"。佛教石窟在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糅合中,又一次实现了自身风格的转变,亦可想象当时须弥山佛事活动的盛况。第51窟南门上方的半跏思惟菩萨代表了弥勒半跏思惟的身份。窟内有七佛造像,南门上方的图像描绘的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场景,南、北门上方的图像表达了弥勒上生与下生的思想。整窟的造像组合反映出七佛与弥勒信仰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雕塑艺术
须弥山第51窟
半
跏
思惟
七佛
弥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件石造像的科学分析与鉴定
15
作者
冯楠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49-357,共9页
一、引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浮雕加刻绘一佛二菩萨(图一),这尊石造像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米里亚姆与瓦拉赫艺术美术馆。从残背屏的断裂处推测是由两株缠绕的菩提龙树透雕而成,龙树仅存树干,其余残,龙曲身向上,口吐束莲,上面有莲花化...
一、引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浮雕加刻绘一佛二菩萨(图一),这尊石造像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米里亚姆与瓦拉赫艺术美术馆。从残背屏的断裂处推测是由两株缠绕的菩提龙树透雕而成,龙树仅存树干,其余残,龙曲身向上,口吐束莲,上面有莲花化生童子双手合十端坐在莲花之上,右童子有残缺,左童子面相方圆。主尊右臂残,从主尊双臂动态和断处可推测原为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做与愿印的思惟菩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造像
佛教造像
造像题记
天然群青
河北曲阳
发愿文
半跏思惟像
原文传递
展览
16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
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像""中国佛像""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佛像""半跏思惟像的成立和展开"四部分,阐释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期至11月1 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跏思惟像
佛教艺术
朝鲜
半
岛
三国时代
汝窑瓷器
痕都斯坦玉器
良渚文化
宝丰清凉寺
文化生活
玉牌饰
原文传递
题名
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题材、源流及流行原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姚远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6-22,共7页
文摘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像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造像样式,广泛出现在曲阳白石造像中。本文以"龙树"问题为探讨起点,结合其他论据对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的造像题材进行论证,认为其表现的应是悉达多太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太子思惟像的源流及其流行的原因,认为其流行和经由菩萨道成佛的思想有关,也与当时的皇帝崇拜思想有关。
关键词
曲阳
白石
造像
太子
半跏思惟像
Keywords
Qu Yang
Bai Shi
Statues
Prince
Contemplating Figure with One Leg in the Lap
分类号
J18 [艺术—艺术理论]
J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飞鸟白凤半跏思惟像源流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费泳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13BF046)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南京德基广场工地新发现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项目编号BRA201740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半跏思惟像在日本飞鸟、白凤时期形成多种样式,主要体现在头部冠髻的变化,本文在对三山冠、双髻、单髻、三面冠及一山冠半跏思惟像的身份、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证其风格来源。
关键词
半
跏
思惟
飞鸟
白凤
源流
分类号
J31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考
3
作者
张保珍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研究》(KYCX18_1744)。
文摘
中国境内的半跏思惟形象最早见于长江中游的铜镜和下游的魂瓶,前者以曲柄伞、覆莲座为图像标志,后者以戴尖顶帽的胡人形象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铜镜上的半跏思惟像源于犍陀罗造像系统,魂瓶上的半跏思惟像则是中土民众对贵霜胡人的再现性描绘。吴晋时期,半跏思惟像经由域外胡僧循丝路古道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与当地葬礼祭仪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佛教美术的本土化之路。
关键词
半跏思惟像
铜镜
魂瓶
传播路径
本土化
分类号
J20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犍陀罗降魔成道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4
作者
张保珍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3,共2页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18_1744)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有关印度降魔成道图中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来源、演变规律及宗教意涵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降魔成道图
半跏思惟像
图像含义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5
作者
张保珍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新丝路(下旬)》
2019年第24期249-250,共2页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KYCX18_1744。
文摘
有关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以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为中心,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这一题材中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源流和宗教意涵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决意出家
半跏思惟像
图像意义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犍陀罗"树下静观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6
作者
张保珍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8期230-231,共2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1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研究》(编号:KYCX18_1744)。
文摘
有关犍陀罗"树下静观图"中的半跏思惟像,学界尚未给予足够关注.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其身份尊格和图像含义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树下静观
半跏思惟像
图像含义
分类号
K25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
7
作者
田银梅
机构
山西博物院
出处
《文物世界》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随之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信仰,不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十分尊崇。为满足中下层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信仰的需求,满足其礼佛崇佛的愿望,中小型的造像塔随之出现。半跏思惟像作为造像塔上常常出现的雕刻图案,不仅是佛传故事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芸芸众生对于人生的思考。了解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真正了解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造像塔
半跏思惟像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十六国时期半跏思惟像
8
作者
庞跃雷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雕塑》
2023年第2期86-87,共2页
基金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敦煌彩塑造像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21YB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文摘
甘肃十六国时期存有六尊半跏思惟菩萨像,其造型特征较多保留了犍陀罗艺术的特征,但是其身份和图像内涵与犍陀罗出现较大差别。本文从图像学角度来分析甘肃早期的半跏思惟像的造型特征和其图像蕴藏的含义。
关键词
半
跏
思惟
弥勒
北凉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J31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东魏武定年间白石半跏思惟像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苏铉淑
机构
圆光大学师范学院历史教育系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8,共15页
文摘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菩萨像(以下简称为“半跏思惟像”)在定州地区很盛行,如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白石造像中,半跏思惟像占了纪年造像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而在同时期的山东地区,半跏思惟像发现较少,且出现时间较晚,现存有纪年的造像大部分属于北齐时期。
关键词
东魏
半跏思惟像
白石像
邺城样式
定州样式
Keywords
Eastern Wei Dynasty Meditating Statue Seated in Half-lotus Position White Marble Sculpture Ye City Style Dingzhou Style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的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洪彩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5期47-47,共1页
基金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发挥佛教文化积极作用促进河北社会和谐发展>(课题编号:201304034)
2013年度河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基于健全人格教育的工科院校艺术公共课程设置研究>
文摘
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复杂多样,部分铭文不清、图像不明,而佛教造像必须遵循佛经的内容和造像的度量,尤其是标志性仪轨。笔者对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进行了探讨,认为龙树半跏思惟造像的题材为弥勒。
关键词
龙树
半
跏
思惟
造像
太子
半
跏
思惟
造像
弥勒下生信仰
弥勒
半
跏
思惟
造像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探赜
11
作者
张保珍
机构
山西财经大学新闻与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文摘
有关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的身份与尊格问题,学界聚讼已久。本文依据形制特征,将克孜尔石窟中的半跏思惟像分为对称式尊像、佛传故事、本生与因缘故事三类,认为三者皆与犍陀罗造像密切相关,但在表现过程中出现造像因素融合现象,其深层动因在于龟兹地区流行的禅观宗教实践。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半跏思惟像
禅观
本土化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被引量:
1
12
作者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机构
筑波大学艺术学系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文摘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第57窟中,与隋代第二期洞窟有所不同的是人们憧憬的往生净土画在窟顶。阿弥陀如来作为过去佛,由阿弥陀、释迦、弥勒构成的新三世佛在唐前期第一期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南北壁所表现的树下说法图不仅仅表现了三世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所憧憬的往生世界的情景。另外,唐前期第一期出现了将弥勒以如来表现且坐于宝池中。但是,初唐第一期末期的第322窟仅北壁阿弥陀如来坐在宝池中,南壁的弥勒如来未见宝池,这是因为弥勒净土本来就没有宝池。这种阿弥陀如来和弥勒如来都拥有配备宝池的净土的模糊印象,也显示了净土之间的不同。第57窟与第322窟一样,北壁如来坐像坐于宝池中伸出的莲花座上、南壁如来坐像周围未见表现其坐于宝池中的莲花和荷叶,那么第57窟南壁主尊虽然不是如来倚坐像,但下意识地作为弥勒如来而绘制的可能性很高。
关键词
第57窟
第322窟
两脚合并菩萨坐像
半
跏
思惟
菩萨像
净土往生思想
Keywords
cave 57
cave 322
images of bodhisattvas sitting with both feet together
pensive bodhisattva image
belief in being reborn into the Pure Land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说“半跏思惟菩萨像”
被引量:
2
13
作者
金申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文摘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在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悉达
半跏思惟像
金铜佛像
弥勒像
弥勒菩萨像
人生哲理
朝鲜
半
岛
释迦
尊像
分类号
K879.2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须弥山北周第51窟的造像空间组合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艳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157,222,共11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丝绸之路甘肃段石窟寺类文化遗产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6XKG006)阶段性成果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宁夏工艺美术品研究”(项目编号:16CA143)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须弥山北周第51窟是须弥山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这一洞窟选址独特,洞窟结构、造像主题和营建理念在须弥山石窟以至全国石窟中极为重要,堪比南北石窟寺、麦积山第4窟、拉梢寺等石窟。这一洞窟开三个窟门,并伴有三个前室,前室是"延伸的礼拜空间"。佛教石窟在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糅合中,又一次实现了自身风格的转变,亦可想象当时须弥山佛事活动的盛况。第51窟南门上方的半跏思惟菩萨代表了弥勒半跏思惟的身份。窟内有七佛造像,南门上方的图像描绘的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场景,南、北门上方的图像表达了弥勒上生与下生的思想。整窟的造像组合反映出七佛与弥勒信仰的交融。
关键词
佛教造像
雕塑艺术
须弥山第51窟
半
跏
思惟
七佛
弥勒
Keywords
Cave 51 of Xumishan Grottoes
Dhayanasana
Seven Buddha
Maitreya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件石造像的科学分析与鉴定
15
作者
冯楠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基金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018QY015)
文摘
一、引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浮雕加刻绘一佛二菩萨(图一),这尊石造像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米里亚姆与瓦拉赫艺术美术馆。从残背屏的断裂处推测是由两株缠绕的菩提龙树透雕而成,龙树仅存树干,其余残,龙曲身向上,口吐束莲,上面有莲花化生童子双手合十端坐在莲花之上,右童子有残缺,左童子面相方圆。主尊右臂残,从主尊双臂动态和断处可推测原为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做与愿印的思惟菩萨.
关键词
石造像
佛教造像
造像题记
天然群青
河北曲阳
发愿文
半跏思惟像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展览
16
出处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文摘
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像""中国佛像""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佛像""半跏思惟像的成立和展开"四部分,阐释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期至11月1 5日。
关键词
半跏思惟像
佛教艺术
朝鲜
半
岛
三国时代
汝窑瓷器
痕都斯坦玉器
良渚文化
宝丰清凉寺
文化生活
玉牌饰
分类号
K86-2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曲阳白石半跏思惟像题材、源流及流行原因
姚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日本飞鸟白凤半跏思惟像源流考
费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考
张保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犍陀罗降魔成道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张保珍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犍陀罗“决意出家”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张保珍
《新丝路(下旬)》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犍陀罗"树下静观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张保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石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
田银梅
《文物世界》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甘肃十六国时期半跏思惟像
庞跃雷
《雕塑》
2023
0
原文传递
9
东魏武定年间白石半跏思惟像研究
苏铉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10
关于北朝半跏思惟造像题材的研究
刘洪彩
《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克孜尔石窟半跏思惟像探赜
张保珍
《中国美术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12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漫说“半跏思惟菩萨像”
金申
《中华文化画报》
2012
2
原文传递
14
须弥山北周第51窟的造像空间组合研究
王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一件石造像的科学分析与鉴定
冯楠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16
展览
《文物天地》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