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里格半音和声风格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海钦 《艺术探索》 2008年第6期97-98,101,共3页
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最重要的作曲家以及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题材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去表现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以及农村的乡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鉴于格里格作品中调思维特点及其和声手法对我们民族调式和... 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最重要的作曲家以及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题材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去表现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以及农村的乡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鉴于格里格作品中调思维特点及其和声手法对我们民族调式和声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对格里格钢琴作品中调思维与和声运用的详细分析,将其调式多元化与半音和声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格 调思维 半音和声 民族风格
下载PDF
佐尔坦·柯达伊半音化和声风格探微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以探讨柯达伊多部作品中的半音和声技法为宗旨,并通过半音和声材料的和弦构成、调式调性中的半音渗透、终止式的和声处理、半音化的声部进行等四方面的论证分析,以及与涉及同类手法的作曲家作品进行比较,由此论证柯达伊的半音和声... 本文以探讨柯达伊多部作品中的半音和声技法为宗旨,并通过半音和声材料的和弦构成、调式调性中的半音渗透、终止式的和声处理、半音化的声部进行等四方面的论证分析,以及与涉及同类手法的作曲家作品进行比较,由此论证柯达伊的半音和声手法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尔坦·柯达伊 半音和声 交替调式 终止式的半音和声处理 半音化的声部进行 和声风格
下载PDF
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康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13,共11页
十九世纪是和声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作曲家为了表达理想的境界和抒发内心情感,曾极大地丰富和扩大了传统的和声表现手法,其中半音和声的高度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关键词 半音和声 格里格 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 基本特征 内心情感 十九世纪 黄金时代 曲家 境界
原文传递
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康华 《中国音乐学》 1987年第1期42-43,共2页
引言:“找到表现内在情感的半音音阶。”是格里格运用半音和声技法的美学思想基础。从一八六四年起,为了寻求中欧传统的和声技巧与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道路,格里格进行了毕生的努力。他继承前人成果,立足民间传统,不断从民间器乐... 引言:“找到表现内在情感的半音音阶。”是格里格运用半音和声技法的美学思想基础。从一八六四年起,为了寻求中欧传统的和声技巧与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道路,格里格进行了毕生的努力。他继承前人成果,立足民间传统,不断从民间器乐、舞曲、民歌中汲取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和声 格里格 民族民间音乐 半音音阶 民间器乐 内在情感 民间传统 美学思想 民歌 和声语言
原文传递
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宝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8,共13页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斯顿三度和声语言与古典时期功能和声语言的相似性及个性化运用特点加以论述;其次,对三度和弦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与人工音阶相互综合的“半音化体系”中,以何种“身份”出现进行解读;最后,重点论述了辟斯顿在处理多调性、泛调性和无调性片段中如何运用三度和弦,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使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综合调式 三度结构和声 人工音阶 和声半音体系
下载PDF
浅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半音化和声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温辉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6-267,共2页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半音化和声的运用,这种变化音的引入所产生的半音化的声部进行,可以增加作品的抒情性,有利于表现悲伤、忧郁的情绪,也可以更好地表现幻想与神秘的意境。这种半音化和声的运用显然是受到浪漫主义情感...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半音化和声的运用,这种变化音的引入所产生的半音化的声部进行,可以增加作品的抒情性,有利于表现悲伤、忧郁的情绪,也可以更好地表现幻想与神秘的意境。这种半音化和声的运用显然是受到浪漫主义情感论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音乐 半音和声 抒情性 感性
下载PDF
肖邦《夜曲》中离调类半音化和声技巧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173,共3页
离调是半音化和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肖邦在离调手法的运用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在最能体现他创作风格的21首夜曲中,大量采用了技巧。本文试图以离调类半音化和声技巧为切入点来剖析肖邦夜曲中的相关和声手法,揭示其丰富而缜密的半音化和声... 离调是半音化和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肖邦在离调手法的运用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在最能体现他创作风格的21首夜曲中,大量采用了技巧。本文试图以离调类半音化和声技巧为切入点来剖析肖邦夜曲中的相关和声手法,揭示其丰富而缜密的半音化和声语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夜曲 离调 半音和声
下载PDF
论桑桐对半音化和声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林 《黄河之声》 2012年第1期20-21,共2页
桑桐先生对半音化和声的研究成果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上,最终理论成果《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专著)于2004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笔者通过对桑桐先生半音化和声研究成果的研读,论述其对半音化和... 桑桐先生对半音化和声的研究成果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上,最终理论成果《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专著)于2004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笔者通过对桑桐先生半音化和声研究成果的研读,论述其对半音化和声研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桐 半音和声 演进 贡献
下载PDF
中国五声性半音化和声的实践与探索
9
作者 李合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2-79,共8页
"五声性半音化"的实践与探索,对于研究中国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曲家及理论家在对于西方音乐"半音化演进"方面做过大量的探索和系统的研究,"五声性半音化"在中国作曲家的作... "五声性半音化"的实践与探索,对于研究中国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曲家及理论家在对于西方音乐"半音化演进"方面做过大量的探索和系统的研究,"五声性半音化"在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中被频繁地使用,但大量的创作实践大都被理论家们总结为变音和弦、多调重叠以及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等的使用方法,并没有从"半音化"的角度说明它们的规律,致使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中国音乐中五声调式的半音使用以及作曲家创作技法中"半音化"使用的分析,结合理论家们的总结,做一个初步探索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音 变音和弦 离调性半音 调式交替性半音 中国五声性半音和声
下载PDF
融百家之长,立和声新解——评理查德·科恩《无畏的和谐:半音化与三和弦的第二属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梓恒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耶鲁大学音乐理论教授理查德·科恩的专著《无畏的和谐:半音化与三和弦的第二属性》重新审视了协和与不协和、调性空间的远近关系。此书通过对和声二元论、双重语法等问题的剖析,以新里曼理论的视角展现了半音化和声的历史脉络和内... 耶鲁大学音乐理论教授理查德·科恩的专著《无畏的和谐:半音化与三和弦的第二属性》重新审视了协和与不协和、调性空间的远近关系。此书通过对和声二元论、双重语法等问题的剖析,以新里曼理论的视角展现了半音化和声的历史脉络和内在肌理。科恩融合杜塞特、伯雷兹等人的新近理论,使用了多种与音网(Tonnetz)有关的几何图形,透过声部进行距离这一视角将三和弦进行规律直观地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科恩 《无畏的和谐》 半音和声 新里曼理论 转换理论
下载PDF
瓦格纳创作风格与半音化和声
11
作者 刘丽娜 《河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刻画了和声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意义。瓦格纳作品中音乐半音化手法的广泛应用时他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派初期作曲家传统和声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作曲家的成果对瓦格纳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根本上扭转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使欧洲音乐向着现代化迈进。半音化是瓦格纳音乐作品的着力点、轴心点,这个点对瓦格纳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拓展与音乐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张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半音和声 调性发展
下载PDF
肖邦玛祖卡半音化和声手法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范娟娟 《黄河之声》 2008年第2期98-101,共4页
半音化和声是十九世纪浪漫派和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浪漫主义音乐通过半音化的广泛运用.获得了和声上大量的色彩资源。肖邦作为一个在半音化和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他创作的51首玛祖卡舞曲。被称作是"半音和声的百科全书"... 半音化和声是十九世纪浪漫派和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浪漫主义音乐通过半音化的广泛运用.获得了和声上大量的色彩资源。肖邦作为一个在半音化和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他创作的51首玛祖卡舞曲。被称作是"半音和声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51首玛祖卡半音化手法的剖析。试图揭示其丰富而精妙的和声色彩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祖卡 半音和声
下载PDF
肖邦夜曲Op.32 No.2半音化和声技法分析
13
作者 乔鸿 《艺术家》 2020年第3期112-112,共1页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9世纪欧洲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称为"钢琴诗人"。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包含爱国热情的玛祖卡舞曲,高雅庄重的圆舞曲、技巧丰富的练习曲、轻快活泼的谐谑曲等,在...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9世纪欧洲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称为"钢琴诗人"。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包含爱国热情的玛祖卡舞曲,高雅庄重的圆舞曲、技巧丰富的练习曲、轻快活泼的谐谑曲等,在其众多的体裁当中,最能凸显其"诗人"气质的就是夜曲。调性扩张是19世纪和声语汇的重要标志,调式内的自然音和弦不再满足于作曲家的需求,他们开始拓展新奇、刺激的音响效果,让调性开始变得朦胧,情绪的对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和声 Op.32 No.2 技法分析
下载PDF
“三和弦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舒伯特晚期音乐的半音化和声--以《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
14
作者 王欣怡 《艺术评鉴》 2021年第20期44-47,共4页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山人物,在和声方面作出的重要突破需要借助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究其创新与突破所在。本文以舒伯特晚期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通过理查德·科恩的“三和弦转换”理论,探究其如...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山人物,在和声方面作出的重要突破需要借助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究其创新与突破所在。本文以舒伯特晚期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夜曲”》(D.897)为例,通过理查德·科恩的“三和弦转换”理论,探究其如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融入“基于共同音构建的半音化和声”,构建浪漫主义的基本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三和弦转换”理论 半音和声
下载PDF
论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峻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5,共8页
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从出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从传统和声中的次要地位,到近现代成为一种作曲家喜爱的和弦序进,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是随着和声半音化的进程逐渐得到重视和运用的。在和声半音化的进程中,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性质也... 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从出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从传统和声中的次要地位,到近现代成为一种作曲家喜爱的和弦序进,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是随着和声半音化的进程逐渐得到重视和运用的。在和声半音化的进程中,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在传统和声中次要位置相比,近现代音乐中的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应用更为主动,也包含了更多的半音调性的因素,并且有了自己的概念与名称,不再是根音四、五度和声序进的附属,真正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和声序进。文章通过对各调性体系中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分类,探询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变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中音关系 和弦连接 半音和声
下载PDF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十六)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41,共11页
本文叙述了“半音化的几种音阶、和声与调性特点”之 (1 )自然音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2 )调性半音阶的半音化两类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音阶、和声与调性方面半音化和声处理方法与特点。
关键词 调性和声 半音 调性半音 半音和声 作曲技法
下载PDF
从相似到表征——过渡时期的巴洛克和声
17
作者 何宽钊 《音乐探索》 2019年第2期41-55,共15页
《堂吉诃德》诞生于巴洛克早期。巴洛克时期处于从"相似"知识型向"表征"知识型的过渡期,在福柯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既体现了"相似"知识型的衰落,又预示了"表征"知识型行将登... 《堂吉诃德》诞生于巴洛克早期。巴洛克时期处于从"相似"知识型向"表征"知识型的过渡期,在福柯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既体现了"相似"知识型的衰落,又预示了"表征"知识型行将登场。和声发展的情况也大抵符合这种趋势,数字低音在巴洛克时期大行其道,既具有虚幻的相似性外观,又体现了某种内在的确定性;这一时期,表征性的调性和声初露峥嵘,而相似性的调式和声仍在散发余音;离调性的半音和声与自然音和声形成复合结构层,塑造出某种等级式秩序;古二部曲式以调性布局作为基础,构建起某种格栅式秩序,这些都意味着表征知识型的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相似知识型 表征知识型 数字低音 调式和声 调性和声 半音和声 古二部曲式
下载PDF
论双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运用
18
作者 戴伟 《艺术探索》 2013年第3期101-102,共2页
随着作曲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以其特有的音响效果,在传统和声、近现代和声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样的运用使音乐作品的调关系更为复杂,和声色彩更为丰富。
关键词 传统和声 近现代和声 半音中音关系 和弦连接 半音和声
下载PDF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八) 被引量:6
19
作者 桑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35,共9页
本文分析介绍19世纪末叶法国作曲家迪帕克歌曲中半音化应用的特点和表现作用。
关键词 迪帕克 福雷 德彪西 调式化变音 非功能性半音和声 色彩性和声 印象派
下载PDF
探析线性和声的功能——以肖邦《前奏曲》为例
20
作者 于戈文 陈明阳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5期93-94,共2页
和声的发展演变是逐步的,随着艺术时代风格的演进,和声也逐步由简明走向了繁杂.线性和弦是调性和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肖邦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和声形式及音响色彩,为十九... 和声的发展演变是逐步的,随着艺术时代风格的演进,和声也逐步由简明走向了繁杂.线性和弦是调性和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肖邦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和声形式及音响色彩,为十九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印象派音乐创作者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思维方式.本文就肖邦<前奏曲>中的线性和声功能作用加以分析研究,综述了线性和声的概念、特点、种类及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音线性和声 半音线性和声 经过功能 辅助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