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8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概况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为1980年12月建立的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合并校内五个机构改为现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院1986年7月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4月获高等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为1980年12月建立的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合并校内五个机构改为现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院1986年7月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4月获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院 大学教育 科技 华中 2000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高等教育研究 学位授予权 高等教育 1980年 1985年 1986年 1996年 研究 校内 硕士 博士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年回顾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5,共8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教科院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快速成长、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阶段。40年的孜孜不倦,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引领了中国高等教...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教科院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快速成长、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阶段。40年的孜孜不倦,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形成个人内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丰富了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决策、学校发展提供咨询;通过院校研究,服务本校的改革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紧紧把握特色发展、重视师资、形成氛围、共同创造,为今后的发展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40年回顾 特色发展 形成氛围 共同创造
原文传递
在交叉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写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周年之际
3
作者 陈廷柱 王小月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2,共7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年来,整体办学实力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以及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突出交叉创新,走着眼长远、尊重历史与立足校情的办学道路,致力于...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年来,整体办学实力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以及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突出交叉创新,走着眼长远、尊重历史与立足校情的办学道路,致力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我们将从完善人才培养过程、规范与体系;加快学科化、国际化与研究成果系列化进程;建设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院校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注重资源挖潜、学科交叉与结构优化五个方面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流教育学科 交叉创新
原文传递
以理论引导实践 以实践丰富理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东升 尹晓龙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5,共7页
文化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作... 文化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原文传递
科学规划 敢于创新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育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总结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共8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的精神,探索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发展教育学科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突出应用性、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不同于综...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的精神,探索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发展教育学科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突出应用性、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发展教育学科的路子。未来10年,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 院校研究 教育学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来华留学质量建设为例
6
作者 赵晓峰 《教育国际交流》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来华留学事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来华留学总人数达到了49.2185万人[1],2019年来华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人,提前实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50万人的目标[2]。为进一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来华留学事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来华留学总人数达到了49.2185万人[1],2019年来华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人,提前实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50万人的目标[2]。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质量,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印发了第42号令《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3](以下简称“42号令”),2018年教育部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4](教外(2018)50号),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规范。至此,我国来华留学事业进入了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 内涵式发展 提升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质量 提质增效
下载PDF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参与承办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6月14日至15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于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举办,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 2023年6月14日至15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于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举办,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主题。论坛围绕“国际合作与全球人权治理”“全球发展倡议与发展权的实现”等五个议题分设五个平行论坛。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作为会议承办单位之一,参与承办分论坛二--“全球发展倡议与发展权的实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哥斯达黎加、希腊、巴基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地区及国家组织的专家学者与会,共谈全球发展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承办单位 高端论坛 哥斯达黎加 发展权 教育与培训 国际发展合作
下载PDF
校长领导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塑——专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
8
作者 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强国 校长领导力 教育数字化 副所长 集体学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宿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宿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耀 沈岳 毕延玲 《东南传播》 2007年第5期60-62,共3页
近年各高校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学生宿舍及公寓建设,宿舍已成为各高校学生学习休息的主要社区,宿舍社区建设与管理已被各高校所重视.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好地发挥宿舍社区的教育功能,是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 社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现状 调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建设与管理 学生学习 教育功能 公寓建设 空间
下载PDF
明心见性 用心育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掠影
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4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附中,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高举文化素质教育旗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体...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4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附中,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高举文化素质教育旗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体五翼、多元发展”办学特色中的重要“一翼”,高度重视,开拓进取,形成了“六化一体”的心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示范高中 特色学校 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教育 明心见性 文化素质教育 示范学校
下载PDF
中英工科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以曼彻斯特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园 朱镜人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各具特色。以两所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两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比较中英工科类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培养目标、实践目...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各具特色。以两所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两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比较中英工科类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培养目标、实践目的以及教学形式上的异同,给我国工科类地方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彻斯特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 机械工程
下载PDF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模式及成效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12
作者 张雁明 周晖 刘俊华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5期124-125,共2页
国际交流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补充,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弥补我们教育资源的不足,开展本科生海外交流学习,拓展提供学生成长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对优质优秀教育资源、追求个人多元发展的需求,多渠道培养国家建设所... 国际交流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补充,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弥补我们教育资源的不足,开展本科生海外交流学习,拓展提供学生成长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对优质优秀教育资源、追求个人多元发展的需求,多渠道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对照国际坐标办学,地位作用跃升,但是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本文通过探讨目前国内高校国际交流模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对国际交流成效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国际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 华盛顿协议
下载PDF
十年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回顾与展望——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
13
作者 焦俊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11年第8期48-50,共3页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国的老子也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节”。那么。当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又折射出怎样的一番理念?在赵教授的房间,记者就看...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国的老子也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节”。那么。当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又折射出怎样的一番理念?在赵教授的房间,记者就看到很多剪报,整整齐齐,分类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评论 评论研究 特色教育 教授 主任 展望 英国作家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再获新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
14
作者 刘玉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8年第5期93-94,共2页
2017年10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挂帅,担任中心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董毓博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教授任秘书长。研究中心还特邀批判性思维学界数位知名学者担任学... 2017年10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挂帅,担任中心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董毓博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教授任秘书长。研究中心还特邀批判性思维学界数位知名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谷振诣教授、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武宏志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周北海教授等。全球著名批判性思维学术权威、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哲学系戴维·希契柯克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欣然受邀担任学术委员会顾问。研究中心得到北京长安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屈向军的鼎力支持,他向中心慷慨捐赠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该中心的相关课题研究,并欢迎全国批判性思维学界同仁申报课题。屈向军校友以“创新就是以开放包容的格局,勇于独辟蹊径”为题致辞。他细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称之为“一部独辟蹊径、开放办学的创新式跃升的历史”。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传统讲求求同和服从,这与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推广批判性思维刻不容缓,而幸运的是以董毓、刘玉为代表的一批老师、学者感受到了这种使命,站出来承担了这样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批判性思维 创新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 学术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
下载PDF
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辛艺峰 傅方煜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特色构建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进行阐述,以期对综合性大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培... 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特色构建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进行阐述,以期对综合性大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培养模式的建构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 艺术硕士 研究教育 创作实践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拓展与改革--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亚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73,87,共5页
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历程,分析了规划专业教育由建筑、工程技术向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与政策科学拓展的过程,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总结了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方向、办学优势及人才培养特色,并探讨了规划专... 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历程,分析了规划专业教育由建筑、工程技术向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与政策科学拓展的过程,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总结了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方向、办学优势及人才培养特色,并探讨了规划专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城市规划 专业教育
下载PDF
校园文化活动为成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注入新活力——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心理文化节”透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以能 罗蔚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5,共2页
通过举办成人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拓宽成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和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和理念,充分挖掘成人大学生喜爱的活动,... 通过举办成人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拓宽成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和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和理念,充分挖掘成人大学生喜爱的活动,普及心理常识,进行心理调节,培养心理品质,可促进成人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文化节 成人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教育创新”纪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何芳 荀振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3-124,共2页
2003年6月14日,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和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副校长冯向东、副书记刘献君、校工会主席李爱珍... 2003年6月14日,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和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副校长冯向东、副书记刘献君、校工会主席李爱珍、校长助理欧阳康等出席了会议,来自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学校有关职能部(处)的领导、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共160多人参加了论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2003年 文科论坛 教育创新 教育模式 人文学科教育 大学教育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民族精神研究院”
19
作者 粟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8,共2页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民族精神研究院 学术理论 揭牌仪式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培养能源领域领军人才--访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副院长、中方执行主任易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伟 刘来兵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5期55-59,共5页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China-EU Institute for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是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法学院之后,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China-EU Institute for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是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法学院之后,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来自6个国家的重点大学、大学联盟和法国国际水资源事务所共同参与该学院运作。学院拥有三大办学功能:清洁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中欧双学位硕士培养、职业培训、研究平台建设和博士生培养,主要围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能源效率五个技术领域开展活动,并根据未来能源发展和中国能源领域人才需求设立新的技术领域。学院旨在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长期深度合作的平台,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与可再生能源人才和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欧洲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总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相关活动有利于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本刊就该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话题采访了该学院副院长易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可再生能源 教育交流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