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华侨教育政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冉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9,共6页
抗战之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华侨教育政策缺乏统一的主管机构,实施范围和效力也相当有限。抗战全面爆发后,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支持全民抗战,通过成立设计研究机构,开展华侨教育调查,增设华侨教育学校,优待归国侨生升学等措施,进行了... 抗战之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华侨教育政策缺乏统一的主管机构,实施范围和效力也相当有限。抗战全面爆发后,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支持全民抗战,通过成立设计研究机构,开展华侨教育调查,增设华侨教育学校,优待归国侨生升学等措施,进行了系列的调整与应变。但直至战后,华侨教育政策的固有缺陷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表现得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后 南京国民政府 华侨教育政策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的华侨教育政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建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9-62,共4页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的海外华侨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教育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大调整。由于华侨在海外普遍受到歧视和压迫 ,华侨子弟被禁止进入当地学校学习 ,这样华侨只有仿效国内的私塾创办“义学”。随着驻外机构的设立 ,以左秉隆、张...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的海外华侨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教育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大调整。由于华侨在海外普遍受到歧视和压迫 ,华侨子弟被禁止进入当地学校学习 ,这样华侨只有仿效国内的私塾创办“义学”。随着驻外机构的设立 ,以左秉隆、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政府官员注意到海外华侨恪守中华伦理道德 ,并具有清政府可资利用的经济潜力 ,如不设立学校对华侨子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他们就面临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 ,清政府的一些洋务官员开始在海外创办了一批华侨学校。中日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为挽救其封建统治 ,一方面提倡实业救国 ,积极吸引海外资本投资国内实业 ;另一方面大力创办教育 ,兴办学堂 ,派遣留学生。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也深深地触动海外华侨 ,受国内兴办教育热潮的影响 ,海外华侨也形成一股兴学之风。清政府也采取措施 ,加大了对华侨教育政策调整力度 ,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侨校任教 ,改善海外侨校师资状况 ;派员巡查 ,加强对华侨学校的管理 ;鼓励创建侨校 ,扶持侨校的发展 ;在国内建设华侨学堂 ,鼓励华侨子弟归国就读 ;极力招揽学成人才 ,提高华侨政治地位。清政府改变华侨教育政策有着明确的目的 ,其一要宣扬忠君思想 ,消弭维新派和革命党人对华侨的影响 ,巩固其统治 ;其二要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华侨教育政策 华侨教育 暨南学堂
下载PDF
论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政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庄国土 《台湾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87-91,共5页
论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政策庄国土台湾当局历来把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作为“基本国策”,推动和控制华侨教育向来是其侨务工作的重心。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工作分为岛内和岛外两部分。岛内工作主要是吸引侨生来台升学,岛外工作主要是... 论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政策庄国土台湾当局历来把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作为“基本国策”,推动和控制华侨教育向来是其侨务工作的重心。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工作分为岛内和岛外两部分。岛内工作主要是吸引侨生来台升学,岛外工作主要是推动和控制海外华侨教育。本文试就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局 华侨教育政策 “侨委会” 海外侨校 中华文化 侨居地 海外华侨 对外汉语教学 华侨华人 海外华文教育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决策图景——以华侨师范教育政策运转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潇 王凌超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8-15,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决策卓有特色,其中华侨师范教育政策的产生、运行过程所彰显出的教育决策图景颇具代表性。从议题的生成、方案的讨论、文件的颁行与调整等多方面考察该政策的动态流转状况,当时教育决策的基本规律得以显现。一方面,... 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决策卓有特色,其中华侨师范教育政策的产生、运行过程所彰显出的教育决策图景颇具代表性。从议题的生成、方案的讨论、文件的颁行与调整等多方面考察该政策的动态流转状况,当时教育决策的基本规律得以显现。一方面,全面抗战时期,教育决策具有特殊性,需通盘考虑并迅速决断,但也因如此,政策存在过急欠妥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时教育决策亦有普遍性,如议题由综合因素所触发,过程中各方力量的博弈与结果需应势完善等。这些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代构建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决策体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决策 全面抗战时期 华侨师范教育政策
下载PDF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5
作者 张宝歌 于潇 王凌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6-257,共12页
国民政府初期中国教育决策颇具代表性,而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的颁行所呈现的决策样态是重要典型之一,它牵涉国内与国外、政府部门间、政府与民间等多重复杂关系。总体上,国外当局与国内政府出于国家发展考虑常有纷争,国民政府不同部门... 国民政府初期中国教育决策颇具代表性,而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的颁行所呈现的决策样态是重要典型之一,它牵涉国内与国外、政府部门间、政府与民间等多重复杂关系。总体上,国外当局与国内政府出于国家发展考虑常有纷争,国民政府不同部门各有打算、纠葛不断,如国民党事务部门势力尤大,统领党化华侨教育,侨务委员会、外交部、教育部等部门相关职能虽然有所侧重,但均涵盖侨教师资事务,导致摩擦不止。此外,国民政府主导解决侨教师资问题,民间话语权较小,不过暨南大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各方力量在政策颁行不同时期作用有别,权益的让渡与获取动态流转,经常在求同存异乃至被迫无奈的境遇下达成某种“共识”,呈现一幅丰富的博弈图景。以史为鉴,当决策涉及国际关系时,应严正立场、智慧性解决;决策关乎政府部门关系时,要服从全局、统筹安排;决策伴随政府与民间关系时,需民主沟通、科学纳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决策 国民政府初期 华侨教育师资政策 博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