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视域下“船文化”博物馆课程设计——以“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为例
1
作者 姚实彦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4-6,共3页
本文以“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为例,利用博物馆空间叙事、物件叙事和记忆叙事,设计“船文化”博物馆研究课程,旨在解读“船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跨学科元素,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历史全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跨学科“华光礁ⅰ号 博物馆课程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基于测绘综合信息的华光礁Ⅰ号沉船船长及线型的推断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薇 席龙飞 +2 位作者 顿贺 李铖 吴轶钢 《中国文化遗产》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华光礁Ⅰ号沉船2008年经过水下打捞,全部船材在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保护。2017年经过近2个月的现场测绘、判别、记录及资料绘制,获取了最新的船材综合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船材中龙骨的辨识与拼接,根据福船船型的基本特征的比对,在尖V型... 华光礁Ⅰ号沉船2008年经过水下打捞,全部船材在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保护。2017年经过近2个月的现场测绘、判别、记录及资料绘制,获取了最新的船材综合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船材中龙骨的辨识与拼接,根据福船船型的基本特征的比对,在尖V型横剖面的基础上获得了船长的基本确认值及绘制了其中一个方案的型线图,同时根据现有考古发掘宋船船型的尺度比,推断了船长的可能范围,为进一步的科学复原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沉船 船材测绘 船型 龙骨拼接 型线图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船体构件的用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包春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5,共8页
对“华光礁Ⅰ号”出水的南宋沉船船体构件第1~6层板、龙骨、立柱等31个样本进行了树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华光礁Ⅰ号”船体木材树种有松科、柏科、樟科、杉科、大戟科等,松科居多;木材主要来自华中、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 对“华光礁Ⅰ号”出水的南宋沉船船体构件第1~6层板、龙骨、立柱等31个样本进行了树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华光礁Ⅰ号”船体木材树种有松科、柏科、樟科、杉科、大戟科等,松科居多;木材主要来自华中、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造船用材产地。同时分析了该船不同构件所用木材的特点及来源,并对造船用材与树种进行了比较。“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用材表明,古代匠人非常熟悉各种木材的性质,并能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在船只的不同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 沉船 木材鉴定 船体构件 用材分析
下载PDF
南海“华光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试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包春磊 《南海学刊》 2015年第3期55-59,共5页
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有众多的沉船遗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沉没于水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遗珍,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见证。"华光礁I号"沉... 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有众多的沉船遗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沉没于水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遗珍,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见证。"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远海水下考古。沉船成熟的水密隔舱再次证明该技术首创于中国,沉船所属的福船是中国古代远洋贸易木帆船中的典型船型,品种繁多的外销瓷见证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华光礁I号"船体的历史信息证明,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华光礁ⅰ号”沉船 福船 水密舱 水下遗物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沉船木材降解评价及硫铁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包春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0,共11页
含有硫和铁化合物的有机材质文物在海洋长期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侵蚀,发掘出水后从低氧的海洋环境到有氧的空气,这些化合物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文物化学劣化,从而降低有机质文物的机械稳定性。目前世界上打捞出水... 含有硫和铁化合物的有机材质文物在海洋长期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侵蚀,发掘出水后从低氧的海洋环境到有氧的空气,这些化合物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文物化学劣化,从而降低有机质文物的机械稳定性。目前世界上打捞出水的古代沉船大多为木质有机质材料,最著名的就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瓦萨(Vasa)”号和英国朴次茅斯“玛丽·玫瑰(Mary Rose)”号沉船,船体木材由于积累了海洋中硫酸盐还原菌转化的还原硫化合物以及来自船体腐蚀铁螺栓的铁离子(Ⅱ)从而劣化。据研究,数吨的还原态硫化物聚集在瑞典Vasa号战舰船身的木材中,280吨的船体中大约有2吨的硫或硫酸存在。中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船货有大量铁器,制造船只的过程中又嵌入了大量铁钉用于加固船体,这些铁质物出水前后都会对木质船体形成隐患。为了对“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保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样品对船体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为下一步制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对“华光礁Ⅰ号”船体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其含水率,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IC)、元素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木材样品的分子结构变化、化学组分、离子含量、物相构成等进行分析,评估其现状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华光礁Ⅰ号”松木构件与正常现代松木含水率相比普遍较高,平均含水率为447.9%,与泉州湾宋代海船船体木材300%的含水率、宁波“小白礁Ⅰ号”船体木材210%含水率相比,“华光礁Ⅰ号”船体构件降解比较严重。“华光礁Ⅰ号”饱水考古木材1%NaOH的抽取物含量远高于现代木材,总纤维素平均含量仅占现代木材的27%,说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已被严重降解;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灰分平均含量为现代松木的68倍。从红外光谱看出,“华光礁Ⅰ号”考古木材与现代松木相比木材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纤维素严重流失,纤维素分子链有部分降解,分子链结晶结构遭到破坏。“华光礁Ⅰ号”木材浸泡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较高。ICP测试结果中铁离子含量很高,说明木材内无机化合物中主要含铁,结合浸泡液较高的硫酸根浓度说明船体内铁硫化合物还没有清除干净。XRD结果证实表明了铁硫化合物黄铁矿(FeS 2)以及针铁矿、硫酸盐的在船体中的存在。相比于其他文献,本研究的“华光礁Ⅰ号”沉船是目前热带地区出水的文物,高温高盐的热带气候下海洋出水含硫铁化合物的木质文物的保护及保存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对“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现状进行的科学评估,沉船保存情况不容乐观,木材糟朽程度和破坏程度均非常严重,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 宋代沉船 木材降解 硫铁化合物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铜钱的腐蚀情况
6
作者 包春磊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6,共7页
“华光礁Ⅰ号”沉船中发现了6枚古代铜钱,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X射线探伤仪等对这6枚古代铜钱表面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u、Sn、Pb、Fe;铜钱表面文字“... “华光礁Ⅰ号”沉船中发现了6枚古代铜钱,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X射线探伤仪等对这6枚古代铜钱表面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u、Sn、Pb、Fe;铜钱表面文字“开元通宝”清晰可见,6号铜钱内部有一条裂隙,大多铜钱局部因腐蚀疏松变薄,厚度不一,应为铜钱基体腐蚀流失的结果。铜钱表明黑色腐蚀产物主要由铜蓝、久辉铜矿组成,部分含方铅矿、白铅矿和铅矾;白色腐蚀产物主要含文石、方解石,有少量黄铁矿;白色锈层为锡石;黄褐色锈层应含针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灰色锈蚀物为久辉铜矿、白铅矿、辉铜矿、羟锡铜石和石英。腐蚀产物中并未发现诱发“青铜病”的有害锈氯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沉船 海洋环境 出水铜钱 腐蚀产物
下载PDF
出水沉船的保护——以华光礁Ⅰ号沉船为例
7
作者 符燕 《中国文化遗产》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出水沉船因长时间在水下环境浸泡,打捞出水以后所处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对沉船自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对沉船采取多角度保护举措显得十分必要。大多数沉船船体由木材组成,含水率、盐类、海底生物以及微生物等为船体保护的主要影... 出水沉船因长时间在水下环境浸泡,打捞出水以后所处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对沉船自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对沉船采取多角度保护举措显得十分必要。大多数沉船船体由木材组成,含水率、盐类、海底生物以及微生物等为船体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具体影响因素须进行船木构件去除表面凝结物处理、脱盐处理、船木构件填充加固和脱水定形处理等环节的保护处理。结合华光礁Ⅰ号沉船实验室分析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沉船 华光礁ⅰ号 沉船保护
下载PDF
论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茶器与宋代茶叶海外贸易之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0,共5页
华光礁Ⅰ号沉船发现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出水了大量的茶器产品,这些茶器从品种到数量都很丰富。通过对这批出水茶器以及以往不同时期发掘的沉船中出水茶器的研究,我们发现茶器在外销瓷器中占有重要份额,这些茶器作为外销品在... 华光礁Ⅰ号沉船发现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出水了大量的茶器产品,这些茶器从品种到数量都很丰富。通过对这批出水茶器以及以往不同时期发掘的沉船中出水茶器的研究,我们发现茶器在外销瓷器中占有重要份额,这些茶器作为外销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贸易国对茶叶的需求。随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经营,茶叶贸易传播至世界各地,同时宋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为明清茶叶贸易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沉船 茶器 宋代 茶叶海外贸易
下载PDF
南海“华光礁Ⅰ号”沉船造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晓春 《南海学刊》 2018年第2期61-69,共9页
"华光礁Ⅰ号"沉船建有6层外板,为中外造船史所仅见,是中国宋元时期海船采用多层外板造船技术的见证。多层外板以及复合外板造船技术具有保证船舶强度、防止海损、防止海蛆侵蚀船材、解决木材局限、增加船壳板板架结构强度、... "华光礁Ⅰ号"沉船建有6层外板,为中外造船史所仅见,是中国宋元时期海船采用多层外板造船技术的见证。多层外板以及复合外板造船技术具有保证船舶强度、防止海损、防止海蛆侵蚀船材、解决木材局限、增加船壳板板架结构强度、减摇等作用。"华光礁Ⅰ号"宋船的龙骨为3段式龙骨,采用舌形锔板,复原船长为26.5m。宋元时期多层外板造船技术不见中国文献,元朝来华的马可·波罗对其有详细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华光礁ⅰ号 多层外板 造船技术
下载PDF
南海“华光礁Ⅰ号”沉船的瓷器研究
10
作者 王观 桂小径 《南海学刊》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南海“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正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打捞出水的瓷器与中国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的瓷器在窑口、造型、胎体、釉水、纹饰等方面完全一致,充分证明中国南海海域是中国人民的“祖宗海”。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 南海“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正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打捞出水的瓷器与中国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的瓷器在窑口、造型、胎体、釉水、纹饰等方面完全一致,充分证明中国南海海域是中国人民的“祖宗海”。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福建各地窑口的产品居多,也有龙泉窑的,还有部分景德镇的影青,建阳窑的黑瓷、建盏等南方各窑系的瓷器。遗址表面散落的器物有碗、瓶、盘、碟、罐、粉盒等,并以刻划花青瓷、青白瓷为主。“华光礁Ⅰ号”沉船瓷器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实体物证,填补了国内关于中国瓷器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陶瓷史、海外贸易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依据和参考资料,开启了中国南海海域文物研究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华光礁ⅰ号”沉船 瓷器 青瓷 青白瓷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海船的复原设计及三维模型建立
11
作者 包春磊 《博物院》 2021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华光礁Ⅰ号"海船发掘出水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我国远海水下考古发掘的里程碑。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泉州后渚港出土宋船、阳江"南海一号"... "华光礁Ⅰ号"海船发掘出水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我国远海水下考古发掘的里程碑。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泉州后渚港出土宋船、阳江"南海一号"、"华光礁Ⅰ号"以及韩国新安元代沉船,均是福建"福船"存世的明证,其中"华光礁Ⅰ号"海船是目前仅存六层板海船的标本,意义非凡。"华光礁Ⅰ号"海船前期的复原设计和三维模型建立,为后续实体复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海船 六层板 复原设计 三维模型
原文传递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的保护(Ⅰ期)及树种鉴定
12
作者 包春磊 《中国港口》 2019年第S1期69-75,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保护(Ⅰ)期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就出水陶瓷器、铁器、木构件保护处理和木船用材树种鉴定作了介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华光礁Ⅰ号'下一步的保护复原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科...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保护(Ⅰ)期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就出水陶瓷器、铁器、木构件保护处理和木船用材树种鉴定作了介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华光礁Ⅰ号'下一步的保护复原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华光礁ⅰ号”沉船 保护 树种鉴定
原文传递
华光礁Ⅰ号出水瓷器脱盐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岳 李乃胜 +1 位作者 罗武干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出水了大量的陶瓷器文物,本文利用电导率仪及离子色谱等方法,分析了相关样品的含盐量,同时对各种脱盐方法进行了实时监测,并最终筛选出了最为有效的脱盐方法。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 出水瓷器 脱盐 离子色谱
原文传递
华光礁出水铁器腐蚀产物及脱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传森 王菊琳 张治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82-2587,共6页
首次研究了"华光礁Ⅰ号"出水铁器腐蚀产物及有害盐脱除,其中HTQ6#铁器锈蚀产物表面电阻率为(3×103)~(1×108)Ω,已完全矿化且具有磁性,腐蚀产物主要为Fe3O4、α-FeOOH、γ-FeOOH、FeOCl。为避免有害锈γ-FeOOH、Fe... 首次研究了"华光礁Ⅰ号"出水铁器腐蚀产物及有害盐脱除,其中HTQ6#铁器锈蚀产物表面电阻率为(3×103)~(1×108)Ω,已完全矿化且具有磁性,腐蚀产物主要为Fe3O4、α-FeOOH、γ-FeOOH、FeOCl。为避免有害锈γ-FeOOH、FeOCl进一步转化并破坏文物原貌,探索采用2.5%NaOH溶液,电流密度为-0.5mA.cm-2的恒电流法对完全矿化铁器文物的脱盐过程进行研究,得出终点脱氯时间为264h,此时氯离子迁出率为53.31%,略高于脉冲电流法脱除的氯离子比例,脱氯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1mg.L-1,电效率为1.95%,文物基体内氯离子含量从2.03%下降到0.95%。所施加电位为-2.25~-1.61V,最后稳定在-1.6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 铁器 有害盐脱除 完全矿化 电化学
下载PDF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初探——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磊 李冯添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8期103-105,共3页
目前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积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建馆之初就注重文创工作规范化、资源数据整理分类化、提取元素开发灵活化,并且着力实践文创延伸和借力社会资源,逐步探索出一套博物馆文化创... 目前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积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建馆之初就注重文创工作规范化、资源数据整理分类化、提取元素开发灵活化,并且着力实践文创延伸和借力社会资源,逐步探索出一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创新性模式。文章从文创元素的提炼、文创开发系统的建立、文创元素的应用与延伸等方面来阐述此项模式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以及对博物馆建设乃至对整个文化创意工作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创意 华光礁ⅰ号 更路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