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被引量:
10
1
作者
徐浩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华北农民
风俗志
生活消费
自然灾害
华北
农村
乾隆
《舆地志》
风土志
县志
社会文化消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民初华北农民市场意识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自典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88,共9页
清末民初,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华北农民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市场意识日渐增强。农民观念上的这种变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其形成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如同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大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
清末民初,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华北农民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市场意识日渐增强。农民观念上的这种变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其形成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如同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大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华北农民
市场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初年华北农民敬神活动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立柱
《长白学刊》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敬神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在民初的华北乡村社会普遍而广泛地存在着的敬神活动,与民初华北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给其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公益活动,但敬神活动也产生着巨大的负能量,对社会...
敬神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在民初的华北乡村社会普遍而广泛地存在着的敬神活动,与民初华北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给其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公益活动,但敬神活动也产生着巨大的负能量,对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危害甚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华北农民
敬神活动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第一年的华北农民
被引量:
15
4
作者
魏宏运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12-25,共14页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民的觉悟问题,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资料,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把农民的总体意识和个别现象区别开来,把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的农民区别开来,把八路军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民的觉悟问题,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资料,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把农民的总体意识和个别现象区别开来,把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的农民区别开来,把八路军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区别开来,把农民中的不同层次区别开来。不能笼统地讲,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论述华北农民在抗战第一年的表现;一是华北农民的抗日热情;二是农民在游击队兴起中的作用与功绩;三是农民在战争中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击队
八路军
不同时间
新形象
华北农民
军队
晋东北
北平
战士
领导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袁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3-46,共4页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对区域市场的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甲午战争后,随着华北地区开埠增多、铁路贯通,区域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商品市场的兴起,对华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大量的...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对区域市场的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甲午战争后,随着华北地区开埠增多、铁路贯通,区域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商品市场的兴起,对华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大量的输出、农民积极参与商品市场的发育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华北地区商品市场与农民相互作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如在时间和发育程度上滞后于江南地区,区域不平衡性较强。这一段历史给今天的启示是应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华北农民
商品市场
开埠通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抗日根据地区域社会变迁论纲
被引量:
2
6
作者
江沛
《理论与现代化》
1995年第7期27-31,共5页
抗战时期,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制创造了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政治实体——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曾带动起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变迁。这一变革不仅与国统区迟滞的近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也深刻...
抗战时期,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制创造了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政治实体——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曾带动起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变迁。这一变革不仅与国统区迟滞的近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走向。因此,认识这一区域内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变迁首先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变迁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华北
抗日根据地
华北
农村
土地占有
区域内
经济结构
政治参与
减租减息
晋察冀边区
华北农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勤地不懒”:华北农谚中的创业观
被引量:
3
7
作者
欧达伟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34,共9页
关于中国农民,谈论的文章为数不少,却很少涉及他们的思想观念。但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需要研究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华北农民的信仰和价值观。困难是缺乏可靠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没有资料,就迄今我所...
关于中国农民,谈论的文章为数不少,却很少涉及他们的思想观念。但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需要研究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华北农民的信仰和价值观。困难是缺乏可靠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没有资料,就迄今我所见到的资料看,有一些值得给予更多的注意,它们中间的一部份就是农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谚
谚语
创业观
农民
观念
中国
农民
华北农民
中国谚语
宿命观
“命”
佃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缺水的出路在于发展持续农业生态经济
8
作者
耿旭
周一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8-99,共2页
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的重要舞台,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台柱.人口占全国24%,GDP占22%.耕地占26%,灌溉占30%,可见其在全国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但是。
关键词
发展持续农业
华北
缺水
小麦
生态经济
华北
地区
水资源
华北农民
玉米
工农业生产
自我调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
被引量:
1
9
作者
孔祥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8-93,共6页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康乾盛世”的美梦,后者则直撼紫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教门
长期延续
下层民众
华北农民
生存环境
华北
乡村
信仰
基本特点
华北
地区
自然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七”事变前日军策划华北自治的阴谋
10
作者
魏显洲
赵玉洁
《兰台内外》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后,仍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不久就把侵略的目标转向华北,进而企图吞并整个中国。1933年上半年,关东军及华北驻屯军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察东和冀东各县,攫取了华北地区的主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冀察两省...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后,仍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不久就把侵略的目标转向华北,进而企图吞并整个中国。1933年上半年,关东军及华北驻屯军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察东和冀东各县,攫取了华北地区的主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冀察两省北部和平津周围的广大地区。为了顺利侵占华北、实现其全面侵华的目标,日本陆军中央部于1936年初出台了《对华北工作要纲》,企图在利用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为委员长的中日妥协的半自治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为其侵占华北效命的同时,再通过一些怀柔政策,愚弄和策动华北农民展开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他们为华北农民编织了一个由“自治社会”过渡到“大同社会”的美丽圈套,希望达到其“先予之,后取之”的阴谋目的。同时,日本侵略者也企图通过策动华北自治,瓦解农民的抗日决心,以“排除共产党的农民政策”。希望“兵不血刃,即可达到防共目的”。日军的《对华北工作要纲》和华北自治指导部的《设置计划纲要》,充分暴露了他们侵占华北进而吞并中国的野心,现翻译公布于此,作为对纪念抗战爆发60周年的献礼,同时希望对史学研究者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自治
华北农民
华北
地区
自治运动
农民
福利
大同社会
侵占
日军
关东军
共产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定县秧歌调查研究的经过
被引量:
5
11
作者
欧达伟
董晓萍
《池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14,共8页
60年前,国内出了一本《定县秧歌选》,60年后,美中学者重新踏上了定县的土地,在《秧歌选》的搜集原地,对定县秧歌进行了再调查。他们采取了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阅读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华北民众经历20世纪中国革命...
60年前,国内出了一本《定县秧歌选》,60年后,美中学者重新踏上了定县的土地,在《秧歌选》的搜集原地,对定县秧歌进行了再调查。他们采取了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阅读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华北民众经历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思想观念变迁。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的工作方法、使用资料原则和理论考察的几个方面,如:60年来定县秧歌的内容是否有变化?怎样认识秧歌戏表现民众观念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程度?以及民间小戏对革命运动与老百姓观点的叙述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秧歌
民间小戏
华北农民
民间信仰
华北
乡村
民众思想
思想变迁
田野调查
20世纪
历史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年代东北移民高峰成因探源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润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4-57,共4页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解除“封禁”,在东北大放荒地,招徕移民,移民数量不断增长。清亡以后,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到本世纪20年代持续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每年进入东北的移民达百万之巨的高峰时期,这是现代史上少有的人口运动现象。来到东北...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解除“封禁”,在东北大放荒地,招徕移民,移民数量不断增长。清亡以后,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到本世纪20年代持续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每年进入东北的移民达百万之巨的高峰时期,这是现代史上少有的人口运动现象。来到东北的移民中,山东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河南、河北,再次是山西。为什么如此多的华北人离开故土,在20年代这一国家政治、经济衰败,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时代,来到东北并绝大多数得到较好的安置,使之在东北的开发、建设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地区
东北移民
二十年代
华北农民
军阀割据
清政府
民国时期
现代史
张宗昌
河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周锡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3,共5页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al)与表演(Performance)的概念来解释义和团如何利用早已存在并相当普遍的民间宗教仪式唤起农民,发动这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神附体
义和拳
民族精神
华北农民
白莲教
农民
运动
鲁西北
文化史
反洋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被引量:
10
1
作者
徐浩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华北农民
风俗志
生活消费
自然灾害
华北
农村
乾隆
《舆地志》
风土志
县志
社会文化消费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民初华北农民市场意识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自典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88,共9页
文摘
清末民初,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华北农民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市场意识日渐增强。农民观念上的这种变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其形成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如同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大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风貌。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华北农民
市场观念
Keywords
from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orth China's peasants
idea of market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初年华北农民敬神活动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立柱
机构
河北大学马列部
出处
《长白学刊》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精神生活及其变迁研究”(HB11LS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敬神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在民初的华北乡村社会普遍而广泛地存在着的敬神活动,与民初华北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给其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公益活动,但敬神活动也产生着巨大的负能量,对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危害甚巨。
关键词
民初
华北农民
敬神活动
社会影响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第一年的华北农民
被引量:
15
4
作者
魏宏运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系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12-25,共14页
文摘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民的觉悟问题,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资料,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把农民的总体意识和个别现象区别开来,把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的农民区别开来,把八路军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区别开来,把农民中的不同层次区别开来。不能笼统地讲,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论述华北农民在抗战第一年的表现;一是华北农民的抗日热情;二是农民在游击队兴起中的作用与功绩;三是农民在战争中的新形象。
关键词
游击队
八路军
不同时间
新形象
华北农民
军队
晋东北
北平
战士
领导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
被引量:
2
5
作者
袁钰
机构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政教系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3-46,共4页
文摘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对区域市场的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甲午战争后,随着华北地区开埠增多、铁路贯通,区域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商品市场的兴起,对华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大量的输出、农民积极参与商品市场的发育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华北地区商品市场与农民相互作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如在时间和发育程度上滞后于江南地区,区域不平衡性较强。这一段历史给今天的启示是应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华北农民
商品市场
开埠通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抗日根据地区域社会变迁论纲
被引量:
2
6
作者
江沛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系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1995年第7期27-31,共5页
文摘
抗战时期,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制创造了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政治实体——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曾带动起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变迁。这一变革不仅与国统区迟滞的近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走向。因此,认识这一区域内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变迁首先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变迁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华北
抗日根据地
华北
农村
土地占有
区域内
经济结构
政治参与
减租减息
晋察冀边区
华北农民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勤地不懒”:华北农谚中的创业观
被引量:
3
7
作者
欧达伟
董晓萍
机构
〔美〕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34,共9页
文摘
关于中国农民,谈论的文章为数不少,却很少涉及他们的思想观念。但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需要研究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华北农民的信仰和价值观。困难是缺乏可靠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没有资料,就迄今我所见到的资料看,有一些值得给予更多的注意,它们中间的一部份就是农谚。
关键词
农谚
谚语
创业观
农民
观念
中国
农民
华北农民
中国谚语
宿命观
“命”
佃农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缺水的出路在于发展持续农业生态经济
8
作者
耿旭
周一行
机构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出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8-99,共2页
文摘
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的重要舞台,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台柱.人口占全国24%,GDP占22%.耕地占26%,灌溉占30%,可见其在全国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但是。
关键词
发展持续农业
华北
缺水
小麦
生态经济
华北
地区
水资源
华北农民
玉米
工农业生产
自我调适
分类号
F32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
被引量:
1
9
作者
孔祥涛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8-93,共6页
文摘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康乾盛世”的美梦,后者则直撼紫禁...
关键词
民间教门
长期延续
下层民众
华北农民
生存环境
华北
乡村
信仰
基本特点
华北
地区
自然灾害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七”事变前日军策划华北自治的阴谋
10
作者
魏显洲
赵玉洁
出处
《兰台内外》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文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后,仍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不久就把侵略的目标转向华北,进而企图吞并整个中国。1933年上半年,关东军及华北驻屯军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察东和冀东各县,攫取了华北地区的主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冀察两省北部和平津周围的广大地区。为了顺利侵占华北、实现其全面侵华的目标,日本陆军中央部于1936年初出台了《对华北工作要纲》,企图在利用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为委员长的中日妥协的半自治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为其侵占华北效命的同时,再通过一些怀柔政策,愚弄和策动华北农民展开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他们为华北农民编织了一个由“自治社会”过渡到“大同社会”的美丽圈套,希望达到其“先予之,后取之”的阴谋目的。同时,日本侵略者也企图通过策动华北自治,瓦解农民的抗日决心,以“排除共产党的农民政策”。希望“兵不血刃,即可达到防共目的”。日军的《对华北工作要纲》和华北自治指导部的《设置计划纲要》,充分暴露了他们侵占华北进而吞并中国的野心,现翻译公布于此,作为对纪念抗战爆发60周年的献礼,同时希望对史学研究者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华北
自治
华北农民
华北
地区
自治运动
农民
福利
大同社会
侵占
日军
关东军
共产党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定县秧歌调查研究的经过
被引量:
5
11
作者
欧达伟
董晓萍
机构
美国衣阿华大学历史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池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14,共8页
文摘
60年前,国内出了一本《定县秧歌选》,60年后,美中学者重新踏上了定县的土地,在《秧歌选》的搜集原地,对定县秧歌进行了再调查。他们采取了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阅读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华北民众经历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思想观念变迁。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的工作方法、使用资料原则和理论考察的几个方面,如:60年来定县秧歌的内容是否有变化?怎样认识秧歌戏表现民众观念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程度?以及民间小戏对革命运动与老百姓观点的叙述特征等。
关键词
定县秧歌
民间小戏
华北农民
民间信仰
华北
乡村
民众思想
思想变迁
田野调查
20世纪
历史文献
分类号
J722.211 [艺术—舞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年代东北移民高峰成因探源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润福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4-57,共4页
文摘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解除“封禁”,在东北大放荒地,招徕移民,移民数量不断增长。清亡以后,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到本世纪20年代持续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每年进入东北的移民达百万之巨的高峰时期,这是现代史上少有的人口运动现象。来到东北的移民中,山东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河南、河北,再次是山西。为什么如此多的华北人离开故土,在20年代这一国家政治、经济衰败,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时代,来到东北并绝大多数得到较好的安置,使之在东北的开发、建设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华北
地区
东北移民
二十年代
华北农民
军阀割据
清政府
民国时期
现代史
张宗昌
河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周锡瑞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3,共5页
文摘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al)与表演(Performance)的概念来解释义和团如何利用早已存在并相当普遍的民间宗教仪式唤起农民,发动这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神附体
义和拳
民族精神
华北农民
白莲教
农民
运动
鲁西北
文化史
反洋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徐浩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末民初华北农民市场意识研究
李自典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国初年华北农民敬神活动的社会影响
郑立柱
《长白学刊》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抗战第一年的华北农民
魏宏运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3
15
原文传递
5
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
袁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华北抗日根据地区域社会变迁论纲
江沛
《理论与现代化》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勤地不懒”:华北农谚中的创业观
欧达伟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华北缺水的出路在于发展持续农业生态经济
耿旭
周一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
孔祥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七七”事变前日军策划华北自治的阴谋
魏显洲
赵玉洁
《兰台内外》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定县秧歌调查研究的经过
欧达伟
董晓萍
《池州学院学报》
199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二十年代东北移民高峰成因探源
王润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
周锡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