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发现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 被引量:24
1
作者 倪志耀 翟明国 +3 位作者 王仁民 童英 舒桂明 韩秀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591,共7页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形成温度约680~730℃,压力大于1.40~1.50GPa.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形成温度约680~730℃,压力大于1.40~1.50GPa.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被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所取代;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以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次变边和后生合晶以及保留辉石假象角闪石的存在为特征。该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洋壳成因的拉斑玄武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38±11Ma,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325±4Ma,极有可能是古亚洲洋洋壳发生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以及古亚洲洋与华北古陆块的构造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榴辉岩 晚古生代 古亚洲洋洋壳 红旗营子群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
原文传递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中新元古代聚合、伸展事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鼎武 刘良 +2 位作者 张成立 王居里 任军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区域地质比较研究表明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均具有在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 (1 1 0 0~ 80 0Ma)陆块聚合及在新元古代 (80 0±Ma)伸展裂解的地质记录 ,并与全球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事件相一致 ,但据华北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的... 区域地质比较研究表明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均具有在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 (1 1 0 0~ 80 0Ma)陆块聚合及在新元古代 (80 0±Ma)伸展裂解的地质记录 ,并与全球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事件相一致 ,但据华北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的显著差异性 ,以及显生宙陆块漂移、旋转的构造作用推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华北古陆块 扬子古陆 新元古代 聚合事件 伸展事件 RODINIA超大陆 中元古代
下载PDF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倪志耀 翟明国 +2 位作者 王仁民 童英 侯艳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全岩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8Pb/204Pb)i分别为17.324~17.460,15.412~15.464和37.216~37.380;Δ(207Pb/204Pb)i和Δ(208Pb/204Pb)i相应为4.026~8.034和61.285~69.928,表明岩浆源区为具DU... 冀北退变榴辉岩的全岩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8Pb/204Pb)i分别为17.324~17.460,15.412~15.464和37.216~37.380;Δ(207Pb/204Pb)i和Δ(208Pb/204Pb)i相应为4.026~8.034和61.285~69.928,表明岩浆源区为具DUPAL异常的富集地幔,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相混合的异常地幔,指示该区早先存在有一次板块消减事件。这对正确认识华北古陆块北缘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退变榴辉岩 冀北 华北古陆块
下载PDF
德令哈地区变质表壳岩中石榴石核-幔-边结构的EPMA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勤燕 陈能松 +1 位作者 刘惠芳 郑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变质表壳岩 德令哈地区 EPMA 石榴石 华北古陆块 结构 表壳岩系 变质基底
下载PDF
辽吉东部古元古代古元古代大陆边缘褶皱带——宽甸—草河褶皱带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春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579,共4页
辽吉东部太古宙地块有两个:南侧为辽南—山东半岛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一起可称为胶辽—朝鲜地块;北侧为华北古陆块,它是华北古陆南缘的一部分,由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将其推到现在的位置.这两个太古宙大陆块有很大的区别.华北古陆块是早已... 辽吉东部太古宙地块有两个:南侧为辽南—山东半岛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一起可称为胶辽—朝鲜地块;北侧为华北古陆块,它是华北古陆南缘的一部分,由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将其推到现在的位置.这两个太古宙大陆块有很大的区别.华北古陆块是早已形成的具有古老陆核(其形成在2.9Ga以前)的,稳定的陆块,其中产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而胶辽—朝鲜地块很少见有这种类型铁矿,偶尔可见含铁变粒岩型铁矿薄层;其中花岗岩体经常受到强烈的片麻理化,形成花岗片麻岩.在这种岩体中常见有大理岩和块状硅质岩残体.根据两个地块之间的古元古代褶皱带中的宽甸群和草河群的沉积岩相分析和褶皱构造形态分析,可以认为华北古陆块应为一个长期稳定的,褶皱区内陆源物质主要供给区;而胶辽—朝鲜地块是向华北古陆块俯冲的外来地块,是造成褶皱区内宽甸群和草河群线形褶皱的主要区域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褶皱带 大陆边缘 华北古陆块 朝鲜半岛 演化 花岗岩体 磁铁石英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