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11月华北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迎新 张守保 +1 位作者 裴玉杰 张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4-1212,共9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华北地区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西风带低槽、700hPa西南风急流及东西向切变、850hPa东北风急流和地面倒槽...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华北地区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西风带低槽、700hPa西南风急流及东西向切变、850hPa东北风急流和地面倒槽;(2)东北南下的冷空气为干冷空气;(3)暴雪过程中存在中尺度系统:中尺度低涡及切变,且强降水中心与之配合;(4)中尺度云团在700hPa切变上生成、发展、合并且东移;(5)雷达回波呈现出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在风廓线反演产品中发现边界层和中低层风速加大与降水加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在边界层顶高度上下出现浅薄的冷平流层后,边界层内东北风变得有组织且风速增大。(6)VDRARS雷达反演的风场显示:东北南下的冷空气(东北风)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鞍型流场,强回波出现在鞍型流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雪 诊断分析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0911”华北暴雪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文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为了研究"0911"华北暴雪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使用带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ARPS模式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三重嵌套模拟,对2个强降水中心的39项微物理过程转化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是贝... 为了研究"0911"华北暴雪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使用带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ARPS模式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三重嵌套模拟,对2个强降水中心的39项微物理过程转化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是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强降水中心自然引晶充分,水汽凝结成云水过程的强弱决定了强降水中心的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过程的强弱。水汽凝结峰值发生在6km高度-15℃~-20℃温度区间内,由于此温度区间水面和冰面饱和水汽压差较大,因而导致了6km高度附近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过程非常强烈,温度场和微物理过程的特殊配置是导致本次暴雪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雪 微物理 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华北南部一次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3
作者 田志广 段宇辉 张南 《科技视界》 2014年第31期366-368,共3页
利用风廓线资料、探空资料、NCEP1°×1°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9~30日影响华北南部的一次低槽冷锋类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风急流为干冷性质,850h Pa以下冷空气强迫抬... 利用风廓线资料、探空资料、NCEP1°×1°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9~30日影响华北南部的一次低槽冷锋类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风急流为干冷性质,850h Pa以下冷空气强迫抬升、地形抬升是暴雪的主要触发机制;(2)850h Pa—700h Pa逆温层的出现和850h Pa以下偏东风的增强对降雪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自下而上的湿-干-湿的比湿层结结构;(3)唐山风廓线仪测风计算的温度平流变化及监测到东北风急流的出现对于华北南部暴雪有重要联系,冷平流大值中心的出现对暴雪区发生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雪 东北风急流 风廓线 温度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