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
1
作者 王世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年第6期54-60,94,共7页
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入户调查,以比较的视角来了解华南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受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华南农村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圈扩大显著,婚姻自由度虽然有所增... 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入户调查,以比较的视角来了解华南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受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华南农村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圈扩大显著,婚姻自由度虽然有所增强但保守成分依然存在,家庭关系等方面仍能体现宗族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华南农村 婚姻家庭 家庭幸福度
下载PDF
华南农村污水塘坝湿地近自然处理技术示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谷鹏飞 于涛 +3 位作者 陈环宇 贺涛 魏东洋 姜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2,96,共4页
结合华南农村塘坝较多的特点,以给水污泥为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研究适于华南地区农村污水的"无动力水池-人工湿地-氧化塘"的塘坝湿地近自然处理组合技术,并在华南地区潼湖流域黄屋村进行工程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对COD去... 结合华南农村塘坝较多的特点,以给水污泥为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研究适于华南地区农村污水的"无动力水池-人工湿地-氧化塘"的塘坝湿地近自然处理组合技术,并在华南地区潼湖流域黄屋村进行工程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对COD去除率为70.54%,NH3-N去除率为96.12%,TN去除率为91.23%,TP去除率为93.25%,最终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规模为150 m3/d的塘坝湿地,建设初期投资费用约为0.5万元,总运行成本为0.106元/t。塘坝湿地既治理了污染,又节约了运行成本,对于解决华南农村污水处理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农村污水 给水污泥 塘坝湿地
下载PDF
曝气复氧对华南农村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礼强 杨芳 +2 位作者 罗欢 张苑龙 李召旭 《人民珠江》 201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以华南农村的重污染河道水体底泥为试验对象,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复氧方式对水体氮磷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溶解氧水平的变化对底泥氮磷的输出和转化途径产生较大的影响;2静置低溶解氧/厌氧条件下,氨氮、总氮... 以华南农村的重污染河道水体底泥为试验对象,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复氧方式对水体氮磷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溶解氧水平的变化对底泥氮磷的输出和转化途径产生较大的影响;2静置低溶解氧/厌氧条件下,氨氮、总氮的释放质量浓度呈逐渐线型上升的趋势,总磷的释放质量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不断释放;3相对静置实验组,曝气复氧条件使底泥氨氮输出最大质量浓度经一定时间下降到相对稳定的较低质量浓度释放状态,输出氨氮的转化周期缩短,总氮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质量浓度释放趋势,总磷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质量浓度释放状态;4对底泥曝气有助于水体溶解氧的恢复,可明显提高除氮磷效果,并能有效抑制底泥氮磷的再次释放。因此,合理地利用曝气复氧技术有助于河流环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氧 氮磷 重污染河道 底泥 华南农村
下载PDF
“解放”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村妇女的生产与社会再生产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亚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72,共15页
本文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村普通妇女的劳动与生活,发现妇女对于新政府发出的"走出家门、参加劳动"以获得"解放"的号召在理解与实践上存在着差异,中国农村妇女关于"解放"的经验是复杂且矛盾的。新中... 本文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村普通妇女的劳动与生活,发现妇女对于新政府发出的"走出家门、参加劳动"以获得"解放"的号召在理解与实践上存在着差异,中国农村妇女关于"解放"的经验是复杂且矛盾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妇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村妇女的传统角色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目标是如何既融合又冲突的?本文试图探讨农村妇女个人生活体验与"建设社会主义"这种宏观历史之间的动态关系,生产与再生产在形塑妇女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张力,以及社会结构改变与社会意识滞后之间的不协调。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触及社会再生产问题,妇女在生产领域的解放显然只构成妇女解放的必要而非充要条件。当"阶级的解放"与"性别的解放"相冲突时,妇女解放的议题便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农村 妇女 婚姻 劳动 社会再生产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派”华南农村调查管窥
5
作者 陈伟扬 《中国经济史评论》 2022年第2期64-78,共15页
20世纪30年代,华南成为“中国农村派”展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一个重要区域。他们在华南地区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的100多个县,先后进行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农村调查,产生了一批全方位探讨华南农村社会现状、性质和出路的调查报告... 20世纪30年代,华南成为“中国农村派”展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一个重要区域。他们在华南地区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的100多个县,先后进行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农村调查,产生了一批全方位探讨华南农村社会现状、性质和出路的调查报告和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准确认识和研究解放前的华南农村经济社会提供重要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派” 华南农村 调查研究 成果评价
原文传递
华南侨村家族企业与乡村建设——以福建晋江肖下侨村为例
6
作者 贺东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改革开放后,福建南部一个新侨民在家乡所创办侨资企业在与家乡的多重互动中,对侨乡地域化的产业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透过乡土—海外网络所产生的特有效应,侨村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出现,尤以制伞行业迅速崛起。在此一过程中,侨资企业对... 改革开放后,福建南部一个新侨民在家乡所创办侨资企业在与家乡的多重互动中,对侨乡地域化的产业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透过乡土—海外网络所产生的特有效应,侨村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出现,尤以制伞行业迅速崛起。在此一过程中,侨资企业对村庄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一种经济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村庄治理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这里既有现代化工业的建设和新式公共事业的兴办、也有侨村组织形式和权力格局的重新建构,以及传统文化价值在侨村的接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农村 地域化产业 互动 地方性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