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震区地震带划分的新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镇寰 罗振暖 《华南地震》 1998年第2期10-15,共6页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断裂交汇.迭加.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划分出三个地震带:Ⅱ_1沿海地震带;Ⅱ_2浅海-南岛地震带;Ⅱ_3巴士系地震带....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断裂交汇.迭加.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划分出三个地震带:Ⅱ_1沿海地震带;Ⅱ_2浅海-南岛地震带;Ⅱ_3巴士系地震带.并对华南地震区与华中地震区(I区)、南海海盆地震区(Ⅲ区)的分界也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活动性 地震构造 华南地震区
下载PDF
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华南地震区年度最大地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雄 沈繁銮 +1 位作者 袁锡文 符干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89,共8页
应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方法(小波LSSVM)预测华南地震区年度最大地震。先用小波变换将地震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水平(频率段)的子序列,再用LSSVM方法分别对各子序列建模预测,最后重构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并得到... 应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方法(小波LSSVM)预测华南地震区年度最大地震。先用小波变换将地震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水平(频率段)的子序列,再用LSSVM方法分别对各子序列建模预测,最后重构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并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经与周期图方法和LSSVM预测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模型输入量中包含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小波LSSVM方法预测效果很好,可以用于华南地区年度最大地震预测研究,且地球自转变化与华南地震时间序列的低频部分(趋势)和高频部分(短期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互不相同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小波变换 华南地震区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上海基本地震烈度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6
3
作者 段光贤 刘昌森 《上海国土资源》 1987年第1期1-9,共9页
一、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在地震区划上属于华北地震区东南边缘的下杨子地震小区(北迄盱贻——响水口断裂,西至郯城——庐江断裂南缘,南以宁波——皖南东西向断裂带与华南地震区毗邻,东达海域)。自汉代有地震... 一、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在地震区划上属于华北地震区东南边缘的下杨子地震小区(北迄盱贻——响水口断裂,西至郯城——庐江断裂南缘,南以宁波——皖南东西向断裂带与华南地震区毗邻,东达海域)。自汉代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6年上半年,震中位于本区的 Ms≥3的地震事件千余次,其中震中烈度≥Ⅵ度或震级 Ms≥4(2/3)级的地震共七十余次,最大地震海域部分为7级(1846年南黄海)、陆上部分为6(1/4)级(1624年扬州),最大地震烈度只有Ⅷ度(1624年扬州,1979年溧阳),在≥6级的20次地震中,震中在南黄海的就占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地区 震中烈度 华南地震区 华北地震区 地质特征 震区 南黄海地震 破坏性地震 地震事件 响水口
下载PDF
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洪涛 曾建民 《福建地震》 2007年第Z1期2-29,共28页
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 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秒。该地区处在湖口—南昌重力梯度带西北侧,上地幔斜坡带,和九江—瑞昌负磁场异常带。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断裂构造活动性,史今地震活动基本特点和5.7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空区)、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震烈度分布、震源动力学参数反演、地表变形现象、建筑物破坏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这次5.7级地震是发生在九江—靖安地震断裂带西侧的铜鼓—武宁断裂北段破裂空区。其发震断层呈NNE向,倾向SE,倾角60°,断层破裂长度11-13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为倾滑正断层。这是受华北地区郯城—庐江断块向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产生拉分伸长张扭性破裂,应属于新生性地震断层活动产物。它表明在华南板内少震、弱震地区在华北块体向南滑动和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挤压应力场交迭作用下能够导致华南块体内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加剧,从而使第四纪断层伸展破裂而孕育新生性中—强地震,尤其往往在台湾岛弧板缘活动带相对平静期阶段,板内块断则处于活动状态,存在由内陆向海域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 发震构造 地质构造环境 华南地震区 震源动力学 菲律宾海板块 重力梯度带 华北地震区 断层性
下载PDF
巴士系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劳 《华南地震》 199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12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巴士系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为NW~NWW向,但不同地段略有差异。由北西至南东主压应力P轴方向由NWW~NW~NWW(近EW)向,P轴相对... 利用12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巴士系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为NW~NWW向,但不同地段略有差异。由北西至南东主压应力P轴方向由NWW~NW~NWW(近EW)向,P轴相对平缓,地震以走滑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应力场的变化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不均匀推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 巴士系构造 华南地震区
下载PDF
福建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形势分析——兼述江西瑞昌地震后的影响
6
作者 彭美凤 周峥嵘 袁丽文 《福建地震》 2007年第Z1期53-60,66,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并综合分析近年来的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带自1998年后已进入20世纪以来第V地震活动幕的平静幕时段。文章还分析了九江—瑞昌地区地震对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区域地震无明...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并综合分析近年来的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带自1998年后已进入20世纪以来第V地震活动幕的平静幕时段。文章还分析了九江—瑞昌地区地震对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区域地震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九江—瑞昌地区处于华北和华南大陆板块内的一级地块交界处,发震动力背景与福建并不相同。福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主要还是受菲律宾海板块沿NW方向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推挤作用,并遵循其强弱交替的幕式活动为主。目前处于第V活动幕的平静幕时段,本时段将持续至2008年前后,按平静时段的活动特征,今后1-2年福建内陆发生M≥4级地震的可能性小,沿海地区有可能发生4-5级,而台湾海峡中、东部有M≥5级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邻近地区 菲律宾海板块 震后的 区域地震 华南地震区 大陆板块 欧亚板块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从江西瑞昌地震中得到的认识
7
作者 曹伯强 《福建地震》 2007年第Z1期61-66,共6页
国家地震局1995年福州会议上,为总结94年台湾海峡"9.16"7.3级地震,下达我局的研究课题之一:"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和台湾的东、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在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中强地震目录、相关的论文基础上,... 国家地震局1995年福州会议上,为总结94年台湾海峡"9.16"7.3级地震,下达我局的研究课题之一:"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和台湾的东、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在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中强地震目录、相关的论文基础上,我们对百年来,北纬18°-27°、东经108°-123°区域的中强地震作了一次较系统的研究。99年"9.21"台湾西带南投"集集"7.6级震群的预测,验证了我们研究成果。我们引用该文一些重要论断于江西瑞昌6级震成因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瑞昌地震应归属于华南地震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幕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强度 华南地震区 中强地震 菲律宾海板块 震群 集集 强震活动 福州会议 中强震 缘带
下载PDF
江西省九江—瑞昌地震及福建区域地震形势综合研究(分报告)
8
作者 Association of the elderly boffin of Fujian provinc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福建地震》 2007年第Z1期1-1,共1页
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 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的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的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的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的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的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的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的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震区 综合研究 活动时期 现场考察 前人资料 室内分析 长江南岸 老科协 专项研究 专题研究报
下载PDF
依法推进湖南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9
作者 王英 李巧萍 +1 位作者 刘小群 马干 《防灾博览》 2018年第1期18-29,共12页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以及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大部分区域处在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历史上全省14个市州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其中,1631年发生在常德的6~3/4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以及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大部分区域处在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历史上全省14个市州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其中,1631年发生在常德的6~3/4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已有80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事业 湖南省 华南地震区 破坏性地震 长江中游 地震带 江汉平原 南岭山脉
下载PDF
Focal Mechanism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in South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10
作者 Zheng Yuejun Zhang Shimin Cui Xiaofeng Huang Zhongxi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southeastern areas of China (south of 34°N and east of 105° 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ith seismogenic stru...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southeastern areas of China (south of 34°N and east of 105° 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ith seismogenic structures of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nodal plane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principle stresses in southern China are of predominantly similar directions, most of the solutions for M ≥4.0 earthquakes correspond to the main structure directions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s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ultiple small earthquakes concerning nodal planes and main stress axes are also reli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long-axis direction of isoseismals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geologic structures, and seismic activity in two areas of the Ms6.1 earthquak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in 1996 and the MsS.2 earthquake in Fujian in 1997, the potential source zone divis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Direc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zo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