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球化学走廊带碎屑沉积岩W、Sn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起超 迟清华 +3 位作者 王学求 刘东盛 刘汉粮 周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1-219,共9页
通过系统的高密度采样,选取了470件来自华南走廊带的细粒碎屑沉积岩,涵盖了中元古到白垩系地层,对其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精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存在明显的稀土元素的分异和Eu的负异常,其中(La/Yb)N=10.0,Eu/... 通过系统的高密度采样,选取了470件来自华南走廊带的细粒碎屑沉积岩,涵盖了中元古到白垩系地层,对其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精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存在明显的稀土元素的分异和Eu的负异常,其中(La/Yb)N=10.0,Eu/Eu*=0.67。相对上地壳平均组成,样品明显亏损Ca、Na和Sr,并具有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数,暗示样品受到了较为强烈的风化作用影响,并且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图解暗示样品的源岩可能包括花岗质、安山质和长英质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样品可以代表较大的源区,并且W、Sn的含量可以反映走廊带上W、Sn分布特征。在走廊带上,W、Sn的含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江山—绍兴断裂带附近突变,该分布特征与华南地区的钨锡成矿作用非常吻合。碎屑沉积岩中W、Sn的含量明显高于上地壳平均含量,其中W、Sn含量的峰值存在于中元古代—奥陶系地层,而华夏地块从中元古代开始便具有高钨锡含量,可能是该地区形成全世界最大的钨锡成矿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碎屑沉积岩 华南走廊带 钨、锡
下载PDF
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结构及成因研究
2
作者 刘东盛 迟清华 +5 位作者 陈圆圆 王学求 周建 刘汉粮 张必敏 徐善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0-1022,共13页
华南存在水系沉积物钨含量大于3×10^-6、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的钨地球化学块体。在长达2000余千米的西秦岭造山带.华夏地块地球化学走廊带以区域尺度(1件样品/1~2km)采样方法系统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地层中岩石与沉... 华南存在水系沉积物钨含量大于3×10^-6、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的钨地球化学块体。在长达2000余千米的西秦岭造山带.华夏地块地球化学走廊带以区域尺度(1件样品/1~2km)采样方法系统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地层中岩石与沉积物样品,精确测定了包括钨在内的81种元素(指标)的含量,解析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块体内钨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并对块体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根据走廊带沉积物中钨的中高背景区(W=3×10^-6~4×10^-6)、高背景区(W=4×10^-6~6×10^-6)和异常区(W>6×10^-6)分别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套合结构解析为外围、次级浓集中心和浓集中心,并对各结构主要地质体的钨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华南钨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过程:地壳演化早期的不均一导致钨初步富集在华南造山带的沉积岩中;华南造山带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发生多次陆内造山运动伴随大规模岩浆活动,使古老地层中的钨进一步浓集于加里东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华南晚中生代发生大规模钨成矿作用,钨进一步浓集于矿体及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华南地球化学走廊 钨地球化学块体 碎屑沉积岩 花岗岩 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